A11-带饭也有大讲究 上班族快速便当指南

日期:07-25  来源:重庆青年报

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午休时间不方便回家做饭,有时不得不靠外卖解决。但一顿不够可口或者过油过咸的午餐,会让自己整个下午都有种“负担感”,甚至影响工作的心情。而要想吃到可口满意的午餐,最好的办法就是带便当。

高效制作便当小窍门

上班族快节奏的生活与准备便当所需时间成本之间的矛盾,并不难解决。只要利用好周末和下班后的一点点空闲时间,提前将便当的食谱、材料准备好,就能在工作日的清晨不慌不忙地带着便当出门。

每个周末,抽空列出下一周的食谱,集中采购食材。工作日的时间紧张,当天或前一天买菜总是匆匆忙忙,也无暇认真考虑食谱搭配,下班后去市场又往往会错失新鲜的食材。所以擅长做便当的人大多会利用周末,提前想好下一周的便当食谱,并集中采购可保存较长时间的食材。这样,既节省工作日时间,也能提升便当品质。

采购好,便需要将食材分装成易解冻的形状,每次取出一小份。冷冻是很方便的食物保存方法,可是解冻往往让人头疼。“早上忘记从冷冻室里取出排骨,晚上回家再解冻就来不及做红烧排骨了。”这样的状况是不是时常发生?冻成一大块的食材,解冻耗时较久,如果每次只需要一小部分,就更没必要等待整块食材解冻。因此,一次性购入的大量食材,冷冻前建议先将它们分装成一次所需的量。

如果时间来不及,那就提前将食材处理成易保存的半成品。做菜最花时间的步骤往往在下锅前,想要快速准备便当,最应该压缩的莫过于准备时间。提前将蔬菜切块焯熟并控水或过油,或是把肉切好后腌制,就能有效节约制作便当菜肴的时间。

下班太累不想太麻烦?其实,学会利用电饭煲的预约功能,睡觉做饭两不误。花样百出的焖饭、小火慢煨的浓汤,虽然看似需要两三个小时来烹饪,可是只要有一个定时预约的电饭煲,简直不能更方便啦。睡前把食材放进电饭煲,预约好时间,一觉醒来把热腾腾的美味装进便当盒,立刻就能带走。

当然,尽量少使用锅碗瓢盆,这样能节省出许多清洗时间。能用一个锅完成的菜不动用第二个锅,能从案板直接下锅的食材绝不多用一个碗。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洗洗涮涮,节省的不只是时间和力气,还有宝贵的水资源。

便当菜烹饪注意事项

做便当,不仅要讲究色香味和营养均衡,更要讲究合适与方便。

首先,不是所有食物都适合做便当。为什么前一晚还色香味俱全的菜,第二天打开便当盒盖时就让人胃口全无了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选择了不适合做便当的食材。要想便当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刚出锅的样子,以下这些食材要注意尽量避免:

绿叶菜。炒制的绿叶菜,经过二次加热,刚出锅时的清爽口感也会消失,因此不适合用来做热食便当。不妨换成西兰花、冬瓜和胡萝卜等蔬菜。

多刺的鱼。鱼肉鲜美,可是如果刺太多,作为便当吃起来会相当麻烦。如果一不小心将鱼刺混入米饭中,还可能卡到喉咙。因此制作便当的鱼肉最好选择无刺或只有少量大刺的,如三文鱼、鲷鱼等。

粉丝、粉条等淀粉制品。烹饪过程中,粉丝、粉条吸油收汁的效果非常好。可是一旦煮太久,汤汁被吸收得过分,粉丝、粉条就会糊成一团。

其次,准备便当需要另外考虑长时间保存和二次加热的影响。因此,这些小窍门可以用到:

盐和糖适当多加。便当大多不是现做现吃,因此食物保鲜尤为重要。在烹饪过程中比平时稍微多加一点盐和糖,有助于为食物杀菌,延长保鲜期。

米饭适当多加水。米饭变凉或二次加热后,都会稍微变硬。因此无论是制作冷食便当还是热食便当,在做米饭时都可以比平时适当多加一点水,这样便当中的米饭才能拥有恰到好处的口感。

最后,便当怎么装才能好吃、好看又安全卫生?除了色彩搭配,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

热装冷藏。许多人喜欢等饭菜冷却后再装入便当盒,但是食物位于碗碟或锅中时,接触空气的面积远比在便当盒中要大,更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只有将食物趁热装入便当盒,静置降温,待冷却后再密封冷藏,方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食物的卫生安全。

饭盖菜。微波炉加热煎鱼、卤肉、腊味等油脂较多的食物时,往往会导致其口感变干。装便当时不妨将这一类食物置于底层,将米饭盖在其上。这样一来,加热时米饭的水汽保护住了油脂,被盖住的食物的加热速度相对较慢也更均匀。

适当分区。装便当的时候,哪些菜可以挨在一起,哪些菜务必要隔开,都是学问。会褪色的蔬菜尽量不要与其他食物直接相邻,应作隔断,否则会染色。水分较多或酸味较重的菜,要避免与炸物相邻,因为它们会令炸物吸收水分或酸性,破坏原本的酥脆口感。酸性菜肴应尽量避免与绿叶菜相邻,因为它们会令后者变色。

选购适合自己的便当盒

《便当灵感集》中说:“便当不是一种食物,而是食物的一种形式……便当这种形式需要加以珍重的美感,与绘画、建筑的美完全相同。便当盒正式为此而生,除了盛装食物的基本功能,还具有美学方面的意义,未来满足不同类型的食物、场合、时令和人物的需求,形态各异的便当盒应运而生。”市面上的便当盒种类众多,如何选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这里整理了最常见的四种便当盒,从密封性、便携性、清洁难易度等多方面进行对比,认清各种便当盒的优缺点,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便当盒。

不锈钢便当盒成为众多人的首选,不是没有原因的。就算装过大油的食物,不锈钢便当盒也能轻松清洗干净。许多不锈钢便当盒还有保温功能,不过这类便当盒的密封性往往不佳,不适合装汤汁较多的菜。但是不锈钢材质本身无法使用微波炉加热,所以更适合携带冷食便当。

比起便利,塑料便当盒可算是当之无愧。论方便携带,自重轻、易加热、密封性也不赖的塑料便当盒绝对可以排第一。不过塑料材质的便当盒清洁起来相对麻烦。没有洗洁精,休想把油腻腻的塑料便当盒洗干净。碰上咖喱、番茄酱这样色素较重的食物,塑料便当盒最好还是离远点,一旦染色就别想再变回去了。

阿姨们经常在食堂拿出来的玻璃饭盒也很常见。玻璃饭盒的密封性不是一般的好,其玻璃材质也很好清洁,重油重色都不在话下。最重要的是,它既能进微波炉,也能进烤箱。美味的焗饭、千层面,直接从烤箱取出就能带走,完全省去装盒的步骤。唯一遗憾的就是玻璃实在是有点儿重,携带起来不够方便。

论颜值,经典的木制便当盒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木头材质决定了木质便当盒有着绝佳的透气性,但与之对应的密封性就较差了。加上木质便当盒本身无法进入微波炉加热,建议还是用来携带少油少汤汁的冷食便当最适宜。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向爽实习生徐海燕据知乎、公众号等资料整理

1000㎡只放28张桌子

这家火锅店舒服得像家

层层叠叠的地貌,独特的饮食习惯,重庆已经把夜景和火锅变成了这座城市的独有代名词。在这里,无论你说吃火锅还是看夜景,都不会让人感觉到稀奇。但要说看着夜景吃火锅,我想这里绝对值得一提。

特别的中式空间美学

弹子石老街古朴的风格,还原重庆爬坡上坎特色,已成为吸引众多人来打卡之所在。然而其中还隐藏着不少特色美食和绝美景色。

这家火锅店坐落于弹子石长嘉汇,乘坐电梯直达三楼,门一开就能看见带有水墨气息的招牌。没有高声喧闹,没有红红火火的气息,这儒雅的环境似乎自带静音效果。门前的微型景观,光与影设计的四字招牌,门口的木质挂件,无一不透露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常见的火锅店都是采用暖色调,装修要么是工业风,要么就是中式复古风,总能给人一种热闹、红火的感觉。而这里,光与影的巧思设计,与中式现代的细节相融合,不难看出老板对空间美学和用餐舒适度的极致追求。虽然同样有中式传统气息,却少了些喧闹,多了些雅致。

进门就是一片空荡荡的大厅,没有桌子,没有客人,只能看见摆满酒的吧台和开放式的厨房。若是灯光再调暗一点,这摆满各式各样酒的吧台配上一些喧闹的音乐,再配上群魔乱舞的景象,这宽敞的大厅活像个迪吧。开放式的厨房里摆着今晚要用的所有食材,看着厨师不停地切洗着食材,然后一片一片地摆到盘子里,由服务员端着从我的身边路过,我的心也早已飞到了那餐桌上。

坐拥无限的繁华夜景

我突然回过神来,原来在大厅站了这么久,却未看见一张桌子。身后的包房关着门,透过门能看见客人夹菜的影子,却听不见他们交流的声音。难道这里只有包房吗?

跟在老板身后走到用餐区,这1000㎡的空间,竟然只放了28张桌子,加上四个包房也就32张。所有餐桌的间隔距离都足够容纳一两个人,起身不用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走。客人之间聊到有趣的部分,也可以毫无顾忌地笑到往后仰靠着椅背。没有对狭窄空间的顾忌,整个用餐过程似乎也更加放松了。

到靠窗的位子坐下,锅和菜也一样一样地端了上来。一次性的锅底看起来似乎没有其他火锅那么红,锅面上漂浮着的辣椒和花椒也不比其他火锅多。但与菜品的摆盘与成色联合在一起,却是一幅诱人的火锅图。

老板叫来服务员帮忙一起把落地窗打开,江风随着缝隙的逐渐扩大而慢慢在餐厅扩散。虽然开着空调的室内并不热,但这股自然风的“侵袭”也引起了周围所有人的注意。窗外在施工,显得这片区域有点荒凉。但江对岸的来福士、大剧院、解放碑等地标远远地伫立在那里,雷打不动、风吹不倒,完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

解放碑那高楼上的荧光屏不停地跳动;大剧院的灯光从红色变成蓝色,又转化为绿色;来福士没有开灯,但背衬着对岸的灯光,它的“身躯”也变得格外显豁。说着不同地方方言的人,拿着手机到窗前来拍照,看见对岸的一片繁华被框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框里,我突然发现这座城市也可以这么小。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