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夏天吃姜赛人参 姜到底该怎么吃?

日期:08-08  来源:重庆青年报

“冬吃萝卜夏吃姜。”老一辈留下来的这句俗语,到现在许多人都深信不疑。生姜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款调味品,而且也是一种养生保健的药材。姜的好处多多,甚至有人认为“夏天吃姜赛人参”。那么,姜真的有那么好吗?

夏天吃姜能解暑

生姜含有姜油酮、姜酚等生理活性物质,还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自古被医学家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祛寒、祛湿、暖胃、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保健功能。在中国,生姜的食用及药用的历史很长,姜的功效也被逐一发掘。

通常人们认为夏天早上吃姜,保健养生效果最好。人在清晨之时,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姜味辛性温,含有姜辣素等活性成分,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为一天中食物的消化吸收作好“铺垫”,并且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

夏季特别是三伏天炎热,出汗甚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空调、冰镇饮料等解暑去热。其实,效果适得其反,过度饮用冰镇饮料、寒凉过度,不但伤及脾胃、胃痛腹泻,也会造成口中黏腻、口干舌燥、无汗、暑热不解的后果。这时如果饮用常温的生姜凉茶就可以温胃护阳、阳气内守,暑热就不会浮盛于外,人体自然就会感到神清气爽。

中医认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生姜有壮阳的功用可能与其味辛通阳有关。还别小看其壮阳效果,不妨时不时吃点鲜的生姜片试试。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

过午食姜伤肺

看了早上吃姜的好处,你是不是也想中午吃点姜呢?要知道过午不食姜,否则容易伤肺。一天阳气升发,在于早晨,中午阳气最旺,下午阳气衰弱,阴气渐升。生姜助阳气升发,宜上午食升阳气,下午食不利阴气聚集。阴阳错乱,对人体危害极大。正午时分,心经的气血最盛。此时吃姜,对于本身心火旺的人来说无异于是火上浇油。心火过旺,肺就会遭殃,会引起咳喘、痰热等各种症状。不过,中午吃姜还是需要看体质的。如果是温热体质就不适合中午吃姜;如果是寒凉体质,中午吃姜对身体有好处。

古人云: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具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说晚上一点生姜也不能吃,只是晚上不能吃太多。因为姜是宣发阳气的,夜晚人体应该养阴,收敛阳气,而生姜却是散发阳气的,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日久还会出现“上火”的症状。此外,还会刺激神经,影响心脏功能。晚上如果吃姜,不要立即洗澡睡觉,最好一个小时以后再洗漱睡觉。

以上还不足以说明晚吃姜的危害堪比砒霜之毒。最关键的是,人们一般都在晚上喝酒,这时如果以姜菜下酒,百害而无一利!姜酒都是大热之物,姜借酒力入经络,酒借姜性入脏腑。晚上用姜菜下酒,等于吃慢性毒药。

吃姜最好不要去皮

姜的吃法很多,例如喝姜汤,吃姜粥,煮菜热油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时加姜片,制扁食、水饺馅时加点姜沫,既能使食物味道鲜美,又有助于醒胃开脾,促进食欲。夏天吃早饭的时候最好准备一碟子泡姜,就着小米粥吃。泡过的子姜口感脆嫩,入口有一丝丝的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微妙地调和在一起,简单、清爽,细细地品来,却是世间至味。这是最养人的饮食,功效远远胜过补药汤。

随着食物污染的严重,很多人都习惯将果蔬去皮,不过姜这样吃的话,功效就大打折扣了。姜皮并非可有可无之物,它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去皮吃还是带皮吃,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中医认为,生姜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止呕解毒的功效;而生姜皮性凉,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因此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的说法。如果是受了风寒,喝姜汤发汗,自然是去皮为好;平时喝生姜红枣茶驱寒,则不去皮。

很多人夏天都喜欢开空调,空调病也就随之而至。夏季贪凉,在空调房待得时间太长容易受寒,加上一直不出汗,会使人头痛、头闷、恶心,还会出现食欲低下、拉肚子等症状。此时多喝生姜茶能很好地防治空调病。生姜茶一定要趁热喝,因为“空调病”是肺胃受寒导致的,喝热姜茶才能驱散体内的寒气,帮助身体出汗。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吴丹实习生王丹丹据百度百科、公众号、人民网等资料整理

突然跌倒或是中风

多吃鱼能预防

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俗称“中风”。中风往往是许多老年人潜在的威胁,它似乎没有任何征兆,一次突然的跌倒就能引发。中风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不过,这也不代表中风毫无预防措施。

年轻人可能是中风的“后备军”

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通常分为五大类,分别为血栓性中风、栓塞性中风、缺血性中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虽然90%的中风都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与之无缘。事实上,中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许多人仗着年轻,经常昼夜颠倒、大鱼大肉、烟酒过量等,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还有很多人本身就有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等,在众多因素综合作用下,许多年轻人不知不觉就成了中风的“后备军”。

四肢麻木是中风的先兆

脑卒中的发病特点就是来势急骤,但在发病前数分钟至数天内,也是有各种先兆症状的。首先,潜在患者身体出现运动障碍,即出现无力或活动不灵的现象,还会伴有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鸣、听力、视力下降等感官障碍;其次,出现头晕目眩、失去平衡突然摔倒或步态不稳的症状;再次,患者可能会出现性格、行为、智能突然反常的现象,语言表达或理解能力下降。以上症状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反复发作,发现后要尽早就医,才能减少危害。

出现先兆症状时,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尽快拨打120,并告知具体地点、病人情况;使患者仰卧,将头偏向一侧,抠出口鼻中污物,保持呼吸通畅;解开患者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去除。若患者清醒,要缓解其紧张情绪;保持镇静,不要哭喊,以免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前,切忌给患者服药。如患者未清醒,切忌给患者喂水;不要舍近求远,早期处理一刻千金,不要只顾到有名的医院而延误抢救时间。中风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发病后6小时内,在此时间内接受及时正确的治疗者极少遗留后遗症。

多吃鱼能预防中风

预防中风首先要从预防诱发中风的疾病开始,将诱发中风的疾病扼杀在摇篮中,才能够有效避免中风的出现。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应及早治疗。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其次,饮食方面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每星期至少要吃鱼三次,特别是含有ω-3脂肪酸的鱼类,这样对身体非常有利,能够有效预防中风的发生。ω-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不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再次,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最后,适当的运动也是十分必要的。运动时应逐步适应环境温度,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特别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有过中风史的患者还要注意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跤。

此外,日常生活中起床、低头系鞋带等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

许多老人坚持每天起大早锻炼身体,觉得这样能强身健体,锻炼身体虽是好事,但一定要因人因时而异。老年人切忌运动过度,要“量力而行”。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吴丹实习生王丹丹据百度百科、科普中国、搜狐网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