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一起去秋游 野炊行动指南

日期:09-26  来源:重庆青年报

秋高气爽,阖家到青山绿水处享受自然的气息是让人向往的寻凉方式。郊区美景到处有,美味却非轻易可寻,尤其是对一些要求相对较高的都市人,卫生、服务、食物品质和众口难调的口味,可能都会成为一次圆满郊游的遗憾之处。因此不妨到郊外走走,来一趟自助野炊之旅。

依据野餐地点选择装备

既然是野炊,关键得“野”,一定要选在风景秀丽之所,或小溪边,或山脚下,一定是平坦、干净、空旷、避风的地方,还要尽可能保证有充足的水源,选择树荫时要避开鸟巢、蜂窝等。

对于自驾族来说,野餐地点的选择格外丰富,可以到城市周边甚至更远的风景旅游区。不但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还可以烹制更多你想要的美食。就水源来讲,河滩、草甸都是野餐的好地方,河滩除了野餐,还可以放风筝等。不过,小车最好不要贸然前往海滩,以免陷车。

确定好人数之后,依据野餐地点选择装备。近郊公园内野餐,一定要带上野餐垫,选购户外野餐垫时,要注意垫子的防潮性能,以及折叠后是否方便携带。如果自驾去城市周边的风景区,或是人口较少的草原、山林里野餐,可携带的装备应以舒适齐全为原则。野餐包、帐篷、桌椅、野餐垫、烧烤炉等最好都带上,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带上如休闲躺椅、铁管折叠吊床之类的户外休闲装备。

此外,去野外登山、探险,最头疼的问题是准备食品。因为野餐用餐的时间比较长,食物的需求量要比一般情况下稍多一些。尽量选择易保鲜的食物,如洋葱、芦笋、芹菜等。先半加工食物,如肉类提前腌制,蔬菜、水果提前清洗切好。如喜欢喝汤,也要提前熬制好,在野餐地点直接加热,这样既卫生又节省时间,余下的时光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

炊具越简便越好

在野外如果可以生火,则应以烧烤这种最原始的烹饪方式为首选。条件是选好袋装炭、烧烤架和食物种类。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在超市一次买全。烹制的食材很多,切好的肉类、鸡翅、火腿肠以及海鲜等都方便制作。

点火烹调食物时,最理想的方式是将炊具架高,然后在底下加热。在使用火炉的情况下,选择炊具时,最好选择带有柄的锅,当然如果背包的空间有限,也可以选择锅把可以拆卸的锅。另外,拿取锅的时候应该找一块布来垫手隔热。虽然烹调食物的炊具种类很多,但是并不需要带上全套炊具,应该根据自己食物的多寡来准备。如果是短时间而且一个人的话,炊具越简便越好,最好能带多用途的炊具。此外,多用途的铁丝、小型的烤网或锡箔等,都要准备。有了这些炊具,就可以就近采集野菜,或抓河里的鱼来烹煮做菜了。

如果条件允许,用小军用锅煮一锅鲜汤可以极大地增添野炊的情趣,要是再扔点面条进去,这感觉可跟在家里煮方便面完全两样!此外进餐时佐以小酒、大蒜、洋葱什么的,会大大减少闹肚子的概率。

不要食用野蘑菇

享受自然风光,是一件十分让人心动的事情,但外出野炊需要注意多重安全。

野外的水源虽然清澈透底,但生水很容易被病菌感染,而喝了容易染上病毒性肝炎、肠炎等疾病。不要食用野蘑菇或者陌生的果菜。户外旅游景点的景区中无论是山边、草丛中还是树林中都会生长很多野蘑菇,一些游人往往不分是否有毒,就情不自禁地采摘,甚至炖菜、烧汤。

。一些林区和水库区是禁止烧烤的,需要事先了解好。同时要注意不要选蚊虫较多的地方,也不要选择山洞、房间等封闭的场所烧烤,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既然要生火,最好别去山区,也别在林子里,河边或者全是沙土的河滩地比较合适。选择场地时还要特别注意安全,注意防火,烧烤场地周围不要有灌木或过多的树木,下风口周围不要有易燃物品。最好能清理方圆1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作为用火区,防止用火疏忽造成火灾蔓延。

用火完毕,一定要熄灭火种,以防发生事故。若郊游景点有池、湖、江河,野炊后可就近取水浇在火上,淋灭余火。可以用周围浮土覆盖余火,或捡些石块压在上面,在确信余火熄灭后才可离去。

最后,野炊是秋季很好的选择,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不仅是自身的安全,周边环境的安全同样要十分重视。在离开时一定要带走垃圾等物品,不要给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向爽实习生徐海燕据百度百科、知乎等资料整理

用花椒做蛋糕,拿果汁调美式

学建筑的他把做甜品当成了物化实验

随着各种外形好看、口味独特的法式、日式、美式甜品的侵袭,中式甜品因其老气的外表被大家嗤之以鼻。然而还有一个人,一直努力将中国风味的甜品带向世界。

开咖啡馆的建筑

在紫御江山北滨二路藏着一家中国风味的甜品店。这间甜品店以蓝色为主色调,融入一些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元素,墙上挂着店里的甜品照片,每一道看起来都很精致。灰色的桌子上摆着鲜花,让人觉得一阵清爽。

罐头是甘肃兰州人,在澳洲学了五年建筑后回国做了建筑师。但在重庆无亲无故的他想多认识些人,就利用上学时在一家咖啡甜品店兼职学到的技术开了一家独立咖啡馆。

慢慢地,副业变得比主业还赚钱,于是在手里的建筑项目结束之后,他辞职全身心投入到这家咖啡馆。

从咖啡馆的运营到包括咖啡烘焙在内的与咖啡相关的一切工作,他每一项都要去尝试。

说着他竟坚持要我尝试一下他制作的美式甜品。我试探性地喝了一小口,没有浓浓的苦味,倒是有一股柠檬的酸味,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淡淡的浓缩咖啡的味道。罐头的美式甜品是由果汁做的,喝起来既有咖啡的醇也有水果的酸。而他这些独特想法,全都来源于他对中国风的独特情结。

中国风味的甜点

从国外学完甜品回来,他发现重庆的甜品师傅都在比谁更法式,却没有人提及中国的甜品。向来就喜欢中国文化的他决定另辟蹊径,做中国风味的甜品。所以他店里的产品都走两条线:中国风和中国风味。

为了让大家更大程度地接受中国风味的甜品,罐头将甜品以法甜的技巧和外观呈现,而食材一律采用中国本土的。

他认为好吃的东西的基础就是食材,新鲜是必需的,产地也很重要。罐头甜品店里的甜品,很少用现成的果泥,基本都采用现成的新鲜食材制作。为了保证甜度的稳定性,罐头在做甜品的时候都会用甜度计测试甜度,然后再作调整。

虽然不管怎么做也不可能将食材百分百地还原到甜品里,但水果跟其他东西综合在一起会发酵出不同的味道,这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是任何一个甜品师傅都会感到惊喜的过程。甜品做着做着,就变成了化学和物理。看着食材在手上的变化,罐头对甜品的热爱又多了几分。

敢于作不同的尝试

为了研制出不同中国风味的甜品,他常常会用一些不常被甜品届接受的食材,比如芝麻和花椒等。早期他用芝麻做甜品还常常被人嘲笑,曾带着芝麻去参加比赛,被评委说是为了独特而刻意去做一些事情。不过近几年,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芝麻、花椒、辣椒等中国元素做甜品,他还是感到很欣慰。

除了食材上的特立独行,在制作手法上,他也常常会作一些不同的尝试。罐头最擅长的就是开酥,因为他在开酥这个手法上,作了与传统开法不同的尝试。

传统开法是拿面包着黄油,压成薄薄的一层,然后叠起来再压,如此反复地叠压之后,就能让食材变得酥脆。而罐头开酥却是用黄油包着面团压,这样做更难,但会更加酥脆,也不会轻易被切碎。

学了五年建筑等于学了五年美学,这对罐头后来设计甜品造型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前是和混凝土码砖头,现在是和奶油码蛋糕。虽说做甜品是自娱自乐,但还是渴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做甜品是罐头的爱好,让更多人看见中国的甜品,是他坚持做下去的意义。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李永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