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疫情防控催生智能技术广泛运用 重庆数字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日期:04-23  来源:重庆青年报

线上超市、无接触送餐到家等服务,让市民不出门就能“应买尽买”;智能化“无人工厂”让生产线24小时运行;使用5G网络操作的无人机为农田精准灌溉……疫情防控期间,随着大数据智能化、5G网络、区块链等智能技术广泛运用,重庆数字经济跑出“加速度”,激发出更大活力。

大数据智能化

助企业数字化战“疫”

疫情之下,企业对于少人化、无人化的人工智能生产应用需求更为迫切,大数据智能化在企业数字化战“疫”中发挥出关键作用。

2月中旬,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市经信委组织金蝶、用友等19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免费提供74项应用服务,引导企业分类运用工业互联网解决复工复产问题,助力企业数字化战“疫”,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

金蝶软件重庆公司推出的“金蝶云星空”产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有涪陵榨菜等上千家企业使用。企业管理者可通过该平台,对企业采购、物资、物流、生产等环节进行远程管控。

“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可有效解决疫情防控下的企业复工复产难题。”用友科技公司智能制造专家李光锐表示,在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生产智能设备的企业可以清楚地查看其设备在任意区域的运行状况,如开机、产能、数据传输、设备状态等都呈现在平台屏幕上,让人一目了然。

3月下旬,由市商务委携腾讯云创立,以数据化管控为主、运用大数据技术动态掌握城市物资供应和服务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的大数据平台——“复工复产数字化平台”上线,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架起数据沟通的“桥梁”。

目前,全市7800多家商贸及涉外企业复工复产运行情况等即时数据,都能在该平台上呈现,为疫情防控下的全市商贸经济发展分析预判、商贸政策研究等提供数据支撑。

腾讯云行业总监罗彬迅介绍,该平台为全市商贸智慧化管理搭建了“骨架”,各区县及企业只需通过平台填报系统填报复工复产数据,腾讯云即可自动统计生成每天全市商贸企业复产复工日报告。

“这次疫情将深刻改变制造业及服务业发展方式,促进大数据智能化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市经信委、市商务委负责人均表示,接下来,我市将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等普及应用,实现网络化协同生产、设备远程管理运维等,让更多企业在降本提质增效的同时,转变管理方式、生产方式和企业业态,提高应对疫情防控等紧急情况的能力。

年内建设3万个5G基站

实现区域全覆盖

提速5G网络建设,实现其产业化、商用化,是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3月25日,一架5G网联植保无人机在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试飞,成功为30亩试验农田提供集成无人机植保、遥感大数据和农业大数据于一体的高效飞防服务和精准农业服务。

“这是重庆首个5G网联无人机植保项目在智慧农业领域成功落地应用的案例。”中国移动重庆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架5G网联植保无人机由中国移动重庆公司、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联合制作,作业效率达到300-400亩/天,是人工作业的20倍。

从外观看,这架5G网联植保无人机和普通无人机并无明显差别。然而,通过5G网络“加持”,它被赋予更多“超能力”——譬如其飞行轨迹、态势数据等可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至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管理运营平台,从而实时监控其飞行状态;依靠它和卫星遥感技术采集的农业信息,平台能够智能动态分析监测区域的作物情况,对作物的实时苗情、环境动态和分布状况等进行宏观估测。

5G网联无人机植保试飞成功,只是5G应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赋能的一个例子。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基于5G的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和远程驾驶等应用示范并取得成效。”市通信管理局负责人称,在5G应用示范带动下,远程诊疗、4K直播、在线学习、远程办公等应用加速普及,生产生活变得越来越“智慧”。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建成5G基站1万个,约占全国的8%,跻身国内5G建设“第一梯队”;今年以来,全市现已建成约3000个5G基站;未来3年内,我市将投入300亿元以上,建设10万个5G基站,其中今年将建设3万个5G基站,实现区县城市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

“在加快建设5G基站同时,我市还将开展各类示范试点,推广5G网络应用。”市通信管理局负责人透露,今年我市将持续推广AR/VR、4K/8K、赛事直播、游戏娱乐和虚拟购物等5G应用,推动“5G+卫生健康精准扶贫”“5G+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等协同发展。

成立区块链联盟

按下应用创新“加速键”

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则是当前我市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动力。

3月上旬,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消息称,全市20家使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银行试点一年以来,累计为市内24家企业办理服务贸易付汇5636万美元,发放出口贸易融资款项4.6亿美元。

重庆外汇管理部负责人表示,跨境区块链平台的最大优势是通过数据共享简化流程,让数据替代人员“跑路”——通过跨境区块链平台,不仅实现服务贸易跨境付汇全程线上办理,还可实现贸易融资全程在线快速办理。如2月中旬,市内某企业因疫情影响无法及时收回货款,于是向建行重庆璧山支行提出贸易融资需求,该行通过跨境区块链平台快速核实其贸易真实性后,及时放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为持续加快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商贸、物流等行业的应用,重庆通过抱团发展的方式按下“加速键”。

4月14日,由市大数据发展局联合渝中区政府发起,与浪潮、IBM、华为、中国移动等110余家企业共同成立重庆市区块链应用创新产业联盟。

“广泛性、专业化、多合作,是联盟的三个特点。”市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景根元表示,由11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组成的产业联盟涉及面广;在专业化方面,联盟将发挥各成员单位优势,为全市区块链企业建立交流、合作、创新、应用等方面的开放环境。另外,联盟还将促进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组织协同联动合作。

此外,重庆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渝快链”也同步发布,将依托浪潮集团区块链平台,提供区块链引擎服务和区块链开发服务,并通过全国区块链应用创新大赛等渠道,建立“云+链”架构,实现互联互通、创新融合,推动全市区块链产业创新。

据《重庆日报》

“渝康码”亮码次数超过4.8亿次

为重庆提供数字化防疫支撑

疫情期间,“重庆健康出行一码通”(下称:渝康码)在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来自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下称“市大数据发展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渝康码”总访问量超过4.8亿次,总申码量超过1208万人次,咨询热线接入超过10000条。从研发到推广,背后有哪些故事?记者进行了探访。

7天连夜奋战 渝康码正式上线

疫情期间,重庆各大小区实行封闭管理。通行证出行、表格登记、信息收集大同小异但数据之间不互通,很多重复填表工作不仅让市民出行头疼,也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如何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开展健康监测和服务,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2月9日,腾讯健康码率先在深圳推出,一个通过线上安全授卡、线下扫码核验,还能分级查看疫情数据并追踪人员轨迹的平台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相对应的作用。

盯准了这一平台,市大数据发展局牵头、市委政法委等多部门协同,联合腾讯公司等技术团队立即承建“渝康码”系统,腾讯云提供了全程技术支持。针对重庆的实际情况,硬件部署、软件实施、安全管理、前后端需求研发、后期运营等团队纷纷同步就位,打响了这场战“疫”。

经过7天的连夜奋战,“渝康码”于2月19日正式上线,覆盖全市范围。市民可凭“渝康码”出入小区、办公楼宇、商场市场、交通卡口、医院、公共交通、学校等场所。

“基层管理人员扫描进出人员‘渝康码’,将体温采集后,可实时了解出入人员健康信息。这对管理部门来说,是一个实时追踪居民健康状况、掌握重点人群轨迹的系统,用户端和管理端都得到了‘解放’。”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3月1日,“渝康码”与四川实现互通;3月3日,与广州实现互通;3月4日,与国家码接口互通……除了为复工复产健康状况提供数据追踪,“渝康码”还同步实现了申报外出务工人员健康证明等功能。

仅云迁移方案就改了12稿

3月26日,在市大数据发展局“渝康码”项目团队工作现场,工作人员如火如荼地忙碌着,负责统筹协调、实施部署、方案设计、数据观察等工作。

竺赫伟是腾讯云抽调到重庆负责该项目的产品架构师,他说,为了推进“渝康码”项目,团队从全国各地抽调来成员,年龄跨度从“60”后到“90”后,光工作群就建了近30个。

“我们的工作0点开始、0点结束,7天在线。平台承建时间紧、需求点多、运营基数大,每位成员身兼数职。”让竺赫伟印象深刻的要数“渝康码”的政务云迁移,团队需把平台从完全公有云迁移到政务云,网络环境、运行架构都不一样,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15个大类,近60多个节点步骤,迁移方案就修改了12稿。”项目PM柴雷宁说,这不是把服务器、业务系统拷过来就完事的,要考虑性能问题,还要保证安全和用户使用不受影响,所以迁移工作都在凌晨进行。

“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所有成员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特别紧张,现场真的安静到掉根针都可以听到声音。”柴雷宁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渝康码”能顺利运行,除了后端技术的支撑,前端人员的调控和运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各个端口的人员快速运用“渝康码”,市大数据发展局连续做线上培训,不断加印宣传手册,打通专线热线。

“‘渝康码’不只是一个小程序那么简单,更是一次智能化管理尝试,将带来更深层次的社会数字变革,为市民生活服务。”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