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前期准备全、汛情更新快、物资储备足 重庆多措并举筑牢安全网 护市民安全度汛

日期:07-09  来源:重庆青年报

6月以来,伴随着雨季的来临,长江重庆段进入主汛期。据重庆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处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全市洪旱灾害趋势呈“五偏”:入汛偏早、气温偏高、雨水偏多、灾害偏重、江河洪水超警超保风险偏高。

面对可能出现的流域性大洪水,重庆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绘制洪水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风险图,梳理重点任务清单,实行月度通报制度,有效督促各项工作落实。按照汛期预防为主、防救并重的工作要求,围绕预警预报、风险监测、会商研判、应急响应四个环节,做好“防”工作,同时提升指挥调度效力,增强抢险救援能力,强化救灾善后实力,做好“救”的工作,确保市民安全度汛。

预警预报

提供决策重要数据

2020年6月22日11时50分,綦江发布史上第一个红色预警。

这个红色预警背后不仅有大数据的支撑,更是依靠每个水文站在暴雨中实时更新的水文数据,而东溪水文站便是这场“战役”中守卫綦江城区的“前哨”。

东溪水文站位于綦江区东溪镇承平滩,距离綦江城区约40公里,也是綦江河进入重庆境内的首个水文控制站,建于1969年,是国家基本水文站,肩负着向国家防总、长江委水文局、三峡梯调中心、重庆水文局和綦江防办等单位实时提供水情、雨量等精准水文数据的重任,他们上报的每一次实时数据,都在为地方政府、防汛部门进行防汛抢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据了解,2018年起,重庆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投入运行,该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测全市和上游相关省市共计5000多个站点上传的所有数据,还能将这些数据通过不同的方案设定,在不同的模型上测算出各种情况下各站点的洪峰值。

但仅仅有大数据计算的结果是不够的,洪水预警还得综合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因为暴雨中心的移动、降雨区间、干支流洪水的叠加时间、地形地貌等各种因素,都会对洪水流量产生巨大影响。

每多一条数据,就会多一个研判科学依据。东溪水文站站长尹章文和工作人员吴静从6月22日凌晨起每半小时报送一次数据,洪水裹挟泥沙拍向两岸,让监测工作变得困难许多,每测一次便需20多分钟。

11点38分,尹章文综合有关监测信息,准确报送洪峰时间及水位。东溪站的峰值数据上传后12分钟,即11时50分,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工作人员激烈商议后,站长王云根据应急预案将洪水橙色预警升级为綦江流域重庆段全线洪水红色预警。

当天下午4点左右,洪峰过境,綦江城区内水位超过保证水位5.1米,由于预警发布及时以及当地防汛措施得当,当天,綦江区紧急转移了10万人,无一人伤亡。

风险监测

应急系统的“大脑中枢”

这个红色预警并非意料之外。

早在今年年初,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重庆市水文部门和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便预测綦江河今年汛期可能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因此,早在入汛前,重庆市各级各部门就做好了应对超标准洪水的充分准备。

“每年2月份我们都会进行年度趋势预测,在3、4月主要针对的是春季森林防火和汛前准备工作,5月份会有一次更加详细的汛情分析。”市应急管理局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工作人员告诉重庆青年报记者,今年2月份时,综合气象部门以及水文部门提供的数据,已预测到汛期的提前及大概强度,进行行业分析后报告给市减灾委。

市应急管理局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工作人员解释,当数据汇总后,进行行业分析是很重要的。行业分析是指,根据已有的数据综合预测对城市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影响,结合各成员单位,比如住建委针对城市排涝工作、林业局针对森林防火工作、交通部门针对交通运行等分析本行业领域的风险,梳理出的防灾减灾措施,“可以说应急总指挥部就是统筹协调、上下联通的大脑中枢。”

在市减灾委的部署下,市应急总指挥部严格落实属地属事原则,按照风险等级、行业类别,制定具体的预警发布及应急响应操作规范,做好预警信息在本辖区、本系统、本行业的传播,更加精准有效地抓好重点领域、地域、部位、人群的灾害防范工作。

据了解,针对本次洪水汛情,全市每条中小河流,都提前作了洪水预报方案,重要河流至少有3套方案,綦江河的预报方案多达9套。另外,还有3种中小河流的预报数学模型。

信息实时共享是风险监测的关键,在市应急局应急指挥中心有一张大屏幕,上面是重庆高清电子地图,汇集了各类应急信息。该地图系统不仅可以和水利局、气象局等多个单位共享应急信息,还能实时显示着全市的河道和水库水位情况,一旦发生超警戒水位情况,防汛指挥系统就会根据超警戒、超汛限水位的情况,在列表中以不同颜色进行预警,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防汛工作中的“千里眼”“顺风耳”作用。

会商研判

编制全市洪水风险图和防御方案

为精准研判汛情,重庆市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严格落实阶段趋势研判和临灾会商,确保汛期每周会商一次、临灾每日会商一次的会商研判机制,及时发布水雨情信息。

据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处负责人介绍,为了及时高效发布灾害预警并且增强各部门对自然灾害趋势会商研判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可靠的依据,各级相关部门一直按照“1+7+N”的架构开展自然灾害防治趋势会商研判,“‘1’即年度趋势分析;‘7’即7个重要时段趋势分析,包括3-4月汛前雨水旱情趋势分析,汛期趋势分析,6月、7月、8月月度趋势分析,9-10月秋汛秋旱趋势分析,以及11月至次年2月的冬季趋势分析;‘N’即根据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或重点节点活动开展的临灾会商。”

同时,全市从“点线面”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人。落实并公示水利工程等设施责任人6835名,市、区县行业主管部门责任人605名,市、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机构责任人892名。

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防办)还组织修编了《重庆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6月底,全市各区县完成了《区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编。按照《重庆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于6月22日15时、7月5日21时启动洪水防御III级应急响应。

同时,市水利局还在汛期前组织完成了綦江、龙溪河、大溪河、梁滩河等12条中小河流以及重庆市主城区、合川城区洪水风险图编制,綦江、梅江河、任河等12条中小河流以及乌江洪水防御方案编制。

据水利局负责人介绍,洪水风险图及防御方案的编制有助于对过境洪水风险防控和重点防范。

在洪峰来临之前,市防办会对涉及区县的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和隐患点提前介入,加强风险研判,强化巡查值守。并依靠近年来编制的主城区洪水风险图和重点区县的洪水四维推演模型成果,根据预测洪峰水位,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相关区县以乡镇(街道)为单元逐一统计分析估算淹没范围和影响人员,通过网络新媒体、公交站台平面广告等多种渠道,持续向人民群众普及水旱防御避险知识,同时快速指导相关区县做好受威胁区域群众的转移工作,并实时根据预报对转移区域进行有效校核。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张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