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半年 GDP 同比增长 0.8% 重庆经济增速转“正”

日期:07-23  来源:重庆青年报

21日,2020年上半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9.83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0.02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07.84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91.97亿元,增长0.5%。全市经济发展呈现企稳回暖、韧性增强、动能集聚的良好态势。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畜牧业生产向好

上半年,全市小春粮油生产平稳,夏粮产量119.6万吨,同比下降0.5%;油菜籽种植面积增长1.3%。全市蔬菜产量1077.2万吨,同比增长3.7%。

生猪产能持续恢复,6月末,全市生猪存栏985.2万头,同比下降7.7%,较上年末增长6.9%。牛羊禽生产保持平稳,其中,全市禽蛋产量20.0万吨,同比增长4.9%。

工业生产持续恢复

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较一季度提高11.6个百分点。6月份,全市八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均实现增长,其中汽车、电子产业同比分别增长25.0%和12.1%。

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0%和7.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7.0和6.7个百分点。医疗防疫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口罩原材料无纺布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9%和39.5%。

服务业逐步恢复 金融业运行平稳

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06.65亿元,同比下降7.4%,降幅较1―2月收窄7.3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09万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0.5%。

消费市场逐步改善 网络零售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7.45亿元,同比下降7.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1.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40.7%,较一季度提高9.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29.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较一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核心CPI上涨1.0%,基本保持稳定。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处于温和上涨区间。

上半年,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9%、0.1%、2.4%、2.0%、3.4%,衣着、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2.3%、2.2%,居住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在食品价格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10.0%,鲜菜价格上涨2.9%,粮食价格下降3.1%,鲜果价格下降21.4%。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7%。

上半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3%。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

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5元,同比增长5.0%,较一季度提高3.6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7元,同比增长3.9%,较一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89元,增长6.1%,较一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2.60,较上年同期缩小0.05。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徐海燕数据来源: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重庆夜间经济开启新一轮提档升级

打造“重庆味、国际范”的不夜城

日前,市商务委与市文化旅游委、市公安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等10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见》,对新时期推动重庆夜间经济提质发展进行了系统安排部署。重庆市将着力打造“重庆味、国际范”的不夜城,旨在推进重庆夜间经济提质发展,激发消费新动力,推动重庆经济稳中向好。

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7月20日,重庆市《关于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由于独特的地理人文条件,重庆城市消费60%发生在夜间,一些大商场晚上6点到10点的销售额全天占比达60%左右,夜间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庆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表示,夜间经济是城市发展水平和品位的缩影,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扩大内需促消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消费不断转型升级,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如何加速推动这一经济增长新引擎,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近几年来,市商务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积极开展夜市街区示范创建,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活跃夜间消费氛围,已构建形成“1+19+30”城市商圈发展格局,建成市级夜市街区33条、市级特色商业街22条、中华美食街17条、中国美食之乡7个、市级美食街(城)35条,极大地夯实了夜间经济发展基础,促进了夜间经济较快发展。在腾讯联合瞭望智库发布的《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19)》中,重庆荣登“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

“虽然重庆夜间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看到,当前夜间经济业态还不够丰富,供给品质还不够高,集聚区环境及智能化水平待提高,离人们高品质生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张智奎坦言,进一步推进夜间经济提质发展势在必行。

打造“1+10+N”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夜间经济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智奎介绍重庆夜间经济提质发展的目标:到2025年,夜间经济占城市消费比重逐年提高,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区域协调发展、商旅文体深度融合的“1+10+N”夜间经济发展格局。其中,“1”指依托“两江四岸”核心区基本建成全市夜间经济核心区;“10”指在“一区两群”成功创建10个高品质夜间经济示范区;“N”指在各区县均建成夜间经济集聚区。

具体来看,重庆将从加强夜间经济规划布局、建设多元化夜间消费场所、培育丰富夜生活业态、打造夜间消费品牌、推动夜间经济创新升级发展、完善夜间经济功能配套等六方面推进。

《意见》提出,在夜间环境上,重庆将依托“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一批“不夜重庆”地标。同时,通过植入灯光造景、创意灯饰、3D全息等先进科技,构建地标建筑、路网立交、水系河岸、旅游景点的光彩景观,打造“立体山城”“光影江城”“魅力桥都”等夜景名片;通过游轮、索道、都市观光大巴等载体,全面展现“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夜景形象;再利用重庆高楼、山水和夜景等特色优势,在商业楼高层或楼顶、滨江沿岸发展以观光餐饮、休闲娱乐为主的“云端经济”“江岸经济”。

在夜间经济的业态上,将以商业综合体、美食街、文化娱乐设施等商业集中区域为重点,整合资源、补齐短板,加强商旅文体融合,创新推广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消费品质,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等夜间消费场所,集中连片形成重点商圈夜间经济发展带。

此外,针对已建成的市级夜市街区改造提升、错位发展,不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围绕大九街、洪崖洞、磁器口(沙磁巷)等商业氛围浓厚、文化底蕴厚重、城市风貌优美的特色夜市街区,突出主题、强化特色,推动业态、文态、形态和生态一体化集聚发展。

提振热点消费 促进消费活动

为了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的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联动举办了一系列的促进消费活动。

重庆在结合本地疫情形势发展和消费市场实际上,充分发挥“政策+资金+活动”的杠杆作用,着力稳定了重点消费,全面提振热点消费,统筹市级商务发展资金上亿元,联动区县和企业投入资金近10亿元,包括发放消费券来用于稳定企业和惠民促销,推出了“春暖花开、美好生活”“十个一”主题消费活动和“爱尚重庆、约惠夏天”系列促销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个区县、各个行业举办各类大型消费活动700多场,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的回暖和消费的回补,全市消费呈现企稳增长良好态势。”张智奎介绍。

下一步,重庆将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完善相关政策,举办系列活动,全力扩内需、促消费,促进恢复性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智奎表示,当前,重庆正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重庆夜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接下来,重庆将积极培育夜间消费市场,加快搭建夜间消费平台,优化夜间消费供给,完善夜间消费环境,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让山城的夜晚更“亮”、商气更“火”、财气更“旺”,倾力打造“重庆味、国际范”的不夜城。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徐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