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姚维儒 还原汪曾祺笔下的文学地理和旧时足迹

日期:08-13  来源:重庆青年报

姚维儒是江苏高邮人,职业是医生。作为土生土长的高邮人,多年来,他专注于研究同乡汪曾祺及其作品,一直在追寻汪曾祺的文学之路上行走。

他通过多年的走访和研究,还原出汪曾祺笔下关于故乡高邮的文学地理,重温汪老在故乡的旧时足迹,寻找汪老笔下那些原型人物的遗存信息。

寻访《异秉》的后人们

汪曾祺的《异秉》是近年来被评论较多的一篇小说。许多外地汪迷到了高邮,能见到《大淖记事》的大淖、《异秉》中王二的后人,就算不枉此行。

前几天我特意去了草巷口25号。王二的“薰烧”店开在东大街保全堂隔壁,真正的住家及作坊不是后街,而在草巷口25号。巧呢,门正开着,王二孙媳妇满面笑容地迎出来,王二孙子王正亮也在家。家里清清爽爽,摆布得当。俩人都退休了,儿子一家在苏州。他们的日子过得很悠闲。王正亮知道我的来意,便说:“许多事情我都清楚,想了解什么尽可问我。”

汪曾祺文中曾写道:“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四面不挨人家。房子很旧了,碎砖墙,草顶泥地,倒是不逼仄,也很干净,夏天很凉快。一共三间。嫡亲的只有四口人,一个媳妇,一儿一女。”

那时王家的薰烧做得红火。对于蒲包肉,汪曾祺在《异秉》中是这样描述的:“蒲包肉似乎是这个县里特有的。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的葫芦。切片,很香。”

王二家的砂炒和薰烧店一直开到1956年的公私合营,就关门歇业了。王二于1966年病逝,享年73岁。

说到爹爹王二,王正亮有点动情。他说爹爹乐于助人,逢到年关岁尾,常提着灯笼去接济穷人,还往穷人家的门缝里塞钱,一般困难的塞两块,十分困难的塞五块。时间长了,人家都知道是王二塞的。

家有传承,在王家是个很好的例证。王二三儿子王蔚如的女儿王正军、女婿吴建兵25年前下岗,为了生活,在王蔚如的指导下,干起了蒲包肉的老本行。

他们先是在人民路与傅公桥路丁字路口摆摊子,两年前干脆在汪曾祺纪念馆对面开了个“王二蒲包肉店”。由于食材到位,制作精良,声誉很好,高邮许多饭店都认“王二蒲包肉”,外地人也慕名而来。为了适应形势,他们还做起了“真空包装”,干起了网络“云服务”,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2018年4月10日,汪曾祺之子汪朗在王二蒲包肉店前与王正军合影,这张照片张贴在“王二蒲包肉”店前,成了最好的“广而告知”。

汪曾祺文化街区近日进驻了一家玉石古董店,里面琳琅满目都是珠宝玉器、奇形怪石和紫砂茶具。店主眉目清秀、文质彬彬,一身浅灰色中式扣袢的衣服非常得体,似文化人,更像居士。我上去攀谈,一问姓胡,大名士荣。我接着问胡才元是你什么人?他答是家父。这么说来,“王二”正是他的嫡亲外公,他与王正亮是表弟兄。

胡士荣在家排行老八,人称“八子”。他自承祖业,干起了烹饪,在省、市、县级的烹饪大赛中都获过大奖。他先接手一家饮食店,办起了“同兴楼酒家”,后来被饮服公司外派到北京理工大学做厨师,接着被招至外交部生活服务处,后又被外派到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做厨师。

我问他为什么又干起珠宝玉器行当,这与厨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啊!他告诉我,在北京的日子里常逛寺庙,冥冥中感觉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日后他常阅佛经,慢慢悟觉佛教的理念。至于做玉石,权当消遣,并不想在上面谋什么利。与之交流中,他时不时会说出几句妙言警句,有睿智的气息。人很低调,似乎把人生看得通透了。

分手时胡士荣递给我的名片上写着:以石会友,雅玩益寿。这八个字应该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现在他选择与汪老为邻,也符合他的人生理念。

《鉴赏家》叶三有原型

小说《鉴赏家》写“全县第一个大画家季匋民”,还塑造了叶三这一独特的“鉴赏家”形象。《鉴赏家》中的季匋民与果贩叶三结为至交,同室论画,视为知己,地位的悬殊并未影响他们的交流。

季匋民的原型是高邮人,原名王甄(1894~1940),字陶民。王陶民出身名门望族,8岁开始临摹学画并临帖习字,是传统的水墨画家。当年曾闯荡上海滩,任新华艺专国画系主任和上海美专国画系教授,兼任上海《美术生活》周刊特约编辑,与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王个簃、周碧初等著名画家或共事,或交往。但他始终自命清高,未融入上海主流画界,后来还是决定回到家乡。汪曾祺父亲汪淡如对他的画十分欣赏,并与之交情笃深。

高邮文化学者朱延庆日前告诉我:“《鉴赏家》里的叶三也是有原型的,人称陈侉子,江苏涟水人。他的儿子陈广元住在人武部附近,手上应该有王陶民的画,不过几年前陈广元去世了。”朱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寻访兴趣。

陈广元一直在武宁乡任教,平时也喜欢写写画画。陈家老宅在察院桥6号,目前是陈广元的大女儿家蕙一家居住。此房三大间,堂屋开了个后门直通玉带园绿化带,环境不错,堂屋西板壁上挂有陈广元的两幅水墨画。

与《卖眼镜的宝应人》后人聊天

汪曾祺在《大淖记事》中提到“卖眼镜的宝应人”,1993年10月26日又写了小说《卖眼镜的宝应人》,可见卖眼镜的这位宝应人在汪曾祺心中留有很深的印象。

汪老笔下这位卖眼镜的我从小就认识。他戴副近视眼镜,爱穿一袭长袍,左手半捧半托着一个装满眼镜的木头匣子,经常从我家门口经过。当时的小县城就他们家卖眼镜。卖眼镜的撑不起一个铺面,也没有摆摊的,也没有吆喝的,他就走着卖。他左手上的木头匣子总是揭开着,里面装着二三十副各种眼镜。他所走的是运河沿线的一些地方。

我读了《卖眼镜的宝应人》,就知道汪曾祺写的就是这位老先生。汪曾祺说他“谈天说地,道古论今,久闯江湖,见多识广”。后来他的大孙子继承了他的衣钵,也以卖眼镜为生,叫朱啟祥,今年虚73岁,人厚道本分,性格内敛,不善言辞。他曾听人说作家汪曾祺写到他家爹爹,但他没有看过。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也没有心思去关心那些与他生活无关的文字。

朱啟祥24岁开始卖眼镜,像他爹爹那样,手捧眼镜木匣子跑三大镇。70年代末,落实下放政策,朱啟祥被安排到豆食品商店,但他散漫惯了,还是卖他的眼镜子去了。

目前朱啟祥独自生活,身体精神状态还好,只吃降糖药。儿女们经常回家看他。“晚辈的孩子当中,已经没人经商,朱家卖眼镜的行当到此结束,朱家艰难的日子也走到了尽头。

据《北京青年报》

礼嘉街道白马社区全民

健身日活动如期开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推动全民健身事业深度发展,8月初,两江新区礼嘉街道白马社区举办了第八届“全民健身·健康同行”全民健身日活动。

此次活动采用个人跳绳线下竞技赛和全民健身操线上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居民积极健身,增强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在个人跳绳竞技赛中,120名社区居民按照中年组和青年组分别在9个网格进行比赛。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参赛居民做了简单的热身运动,并详细介绍了比赛规则。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参赛居民用尽全力在一分钟内展现自己的实力,现场观众的喊声、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一片欢腾祥和的景象。经过激烈的角逐,社区居民聂冰以159个的成绩获得中年组第一名;社区居民吴怡男以198个的成绩获得青年组第一名。

全民健身操线上活动由白马社区社会组织合美艺术团成员组织编排,同时将录制好的教学视频通过社区微信群、QQ群和社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辖区居民积极参与,在辖区内营造全民健身的和谐氛围。

8月8日当天,白马社区通过LED显示屏播放了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视频集锦,并在社区微信公众号上同步发布。参与活动的居民通过屏幕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给居民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受到了居民一致好评。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袁家琳通讯员毛新燕

品土家风情赏康养石柱

中国·重庆(石柱)

康养大会将于21日开幕

8月10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重庆(石柱)第四届康养大会将于8月21日至23日,在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大会主会场)举行。本届康养大会由民革中央、重庆市政协主办,以“中医药防疫与康养”为主题,其间将举办专家主旨演讲、中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土家文化展演等九大主题活动。

在新闻发布会上,石柱县委副书记、县长左军透露,在8月22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大会将发布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康养石柱白皮书》《石柱康养药膳美食名录白皮书》,举行“中国康养美食之乡”“全国森林康养基地”授牌仪式等,一批康养项目将签约落户石柱。

届时,10个重大康养投资项目将在冷水镇集中开工,估算总投资55亿元,涉及旅游公路、峡谷漂流、旅游地产、环湖赛道等。

近年来,石柱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聚力“风情土家·康养石柱”价值定位,全力打造“三区一枢纽一中心”,即三峡新区绿色发展先行区、武陵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成渝经济圈康养经济示范区、渝东鄂西新兴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山地康养公共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2019年以来,石柱累计策划实施康养项目117个、总投资825.14亿元,目前已落地实施项目56个、完成投资25.99亿元。一批新增的“六养”(观养、住养、动养、文养、食养、疗养)亮点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往石柱。

随着万寿山景区升级为AAAA级景区,石柱已形成3个AAAA级、3个AAA级的景区格局,2019年接待游客15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3.24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8.52亿元。

今年,中国·重庆(石柱)康养大会还被纳入重庆市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将作为重庆的国际交往平台之一加以推广。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袁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