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大企业带大产业促大扶贫 丰都产业发力 交出脱贫增收“新答卷”

日期:09-24  来源:重庆青年报

地处渝东北的丰都是重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代表和缩影,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试点县。2014年底建卡贫困人口19396户、71917人,贫困村95个,贫困发生率12.1%,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是丰都贫困的显著特征。

“下足‘绣花’功夫,举全县之力尽锐出战、攻城拔寨。”中共丰都县委书记徐世国介绍,丰都县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0.02%,贫困群众全面实现“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全保障。在今年最后的4个月里,丰都将集中火力啃“硬骨头”,确保最后51户105人实现如期脱贫。

强产业固根本促增收

徐世国介绍,这几年,丰都县逐步构建起以牛、鸡、猪为重点的“1+4+X”扶贫产业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大企业带大产业促大扶贫”的路子,“产业扶贫”成为丰都扶贫最突出的标志。

以大企业带大产业促大扶贫,怎么发力?

“强产业固根本促增收,丰都从四个方面发力。”徐世国说道,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二是各类企业互动。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采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小农户小企业与大产业有机融合;三是紧紧围绕产业链金融服务需求,同步推进普惠性金融与小额信贷特惠金融协同发力;四是重视品牌提升推动。

据介绍,目前该县已引进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全市绿色畜禽养殖和食品加工基地。“我们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恒都农业集团,引领打造‘中国肉牛之都’。并上线了全国首个肉牛产业电子商务平台‘有牛网’。”如今,恒都牛肉搭上大企业顺风车,在京东、天猫等5家电商平台线上生鲜类市场份额占有率达50%以上。

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采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小农户小企业与大产业有机融合,培育形成了59家县级农业企业、1900余家农民合作社、1000余个家庭农场为主体的脱贫产业发展生力军,构建起了“县有龙头企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致富家业”的格局。

为让农民有致富的“子弹”,丰都县联合金融机构紧紧围绕产业链金融服务需求,同步推进普惠性金融与小额信贷特惠金融协同发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特别是引导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信贷发展到户产业,成为丰都践行“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闪耀名片。徐世国透露,截至今年7月,为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2688户次、5.78亿元,获贷率超过64%,居全市第一。

同时还引进行业标杆企业华裕农科、中国禽蛋行业第一品牌德青源公司、全国最大肉鸡养殖企业温氏集团,集群发展鸡产业。据悉,三大公司年存栏种鸡120万只、孵化雏鸡5000万羽,年存栏蛋鸡240万只,年养殖肉鸡3000万只,打造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智能化蛋鸡良种繁育中心、现代化家禽孵化中心、蛋品加工中心。

如今,丰都县产业发展大格局基本形成,通过代养、领养、招工、扶贫车间等多种方式,带动1.5万余贫困户脱贫增收。

为了提升品牌效益,丰都县还出台《丰都县农业品牌建设奖补办法》,累计认证“三品一标”139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个,“丰都肉牛”“恒都”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开展网络扶贫直播

改革机制破难题

陈勇摄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为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破解扶贫资金“零碎化”的难题,丰都坚持“多个口子进、一个漏斗出”,每年统筹整合33项涉农资金,集中用好对口帮扶、社会捐赠等资金,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设施短板,在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同时,也让曾经的贫困村貌巨变焕颜。

几年间,丰都新建中小型水库9座、集中饮水工程672个,贫困群众彻底告别了看天吃水、接屋檐水、翻山越岭找水挑水的历史;新改建农村公路5872公里、人行便道1876公里,改造危旧房5.7万余户、农房“四改”9.2万余处,让曾经贫困农村的路和房,真正成为了脱贫成效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而围绕带贫益贫的“虚拟化”难题,丰都还创新性推出了股权量化分红、资产租赁收益、政策挂钩就业的“三大破解模式”。徐世国对这“三大模式”进行了详细讲解。

据介绍,所谓“股权量化分红”,是指由政府建立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扶贫项目并按30%—50%量化村集体经济分红的机制,可实现“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自该机制实行以来,各村集体已累计获得分红1160万元,全面消除了“空壳村”现象。

资产租赁收益则是由政府与企业轻重资产合作,以政府所获租赁收益用于购买公益性岗位,开展医疗救助等的机制,目前该机制已惠及贫困群众3000余人。此外,丰都让享受扶贫政策的主体与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双挂钩,并借此机制大力推行小微型基础设施项目“以工代赈”吸纳贫困劳动力、弱劳动力就近务工,带动了5000余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增收。

围绕破解资源资产“低效化”难题,丰都在市级深度贫困乡三建乡推行全域“三变”改革,建立“土地入股保底收益+资本入股比例分红”机制,采取国有资本投资按“334”比例、社会资本投资按“361”比例持股分红,不仅盘活了全乡1.87万亩土地(其中撂荒地1.2万亩),还推动了三建全乡1.38万人人均增收1079元,链接3154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223元。

在三建乡“三变”改革的引领带动下,丰都全县量化经营性资产2.6亿元,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96个,让2.5万亩林地、土地充分释放价值,推动2.3万人人均增收883元,其中4358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达1320元。

绿水青山成致富靠山 

“我们始终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丰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丰都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丰都深刻认识到发展旅游是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的内涵要求。

走旅游脱贫,丰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丰都境内有6类64种100余处旅游资源,其中“鬼城”民俗文化世界唯一,雪玉洞是中国最美六大洞穴之一,海拔1000米以上最具开发价值的高山旅游资源占全市10%以上,发展旅游得天独厚。

丰都是重庆市最早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三峡库区的老牌旅游胜地。拥有千年厚重人文历史底蕴的丰都,不仅“鬼城丰都”的品牌影响力无可估量,而且近年来休闲度假旅游也做得风生水起,吸引了天南海北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慕名前来“逛庙会、游名山”。

近几年来,丰都县大力实施“景区景点”、“旅游服务”、“旅游商品”、“旅游节会活动”、“旅游人才培训”、“文旅项目建设”等六大文化旅游扶贫工程。实现年接待乡村旅游游客突破900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实现约40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约3000人。

旅游业的高品质发展也顺势带动了丰都农业的同步发展。据悉,随着近年来丰都旅游名气的提升传播,该县还通过直播带货、渝货进山东等方式,对具有代表性农牧产品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客观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向高品质、规模化、深加工方向发展。恒都牛肉、长坡风萝卜干等特色旅游产品,如今都已通过电商和网络营销打响了名头。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产品的销售,丰都县搭建了124个电商平台,同时推出了“农村电商经纪人+贫困户”的电商发展模式,也就是在农村发展有经验、有知识、懂电商的年轻人作为电商的经纪人,与贫困户链接,实行定单种养、保价收购、网上网下销售。据悉,今年的线上销售情况非常好,在农产品的销售上已经超过了10亿元。

“近年来,我县围绕建设全市康养度假基地,大力发展康养度假游、乡村体验游,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效。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乡镇,我们打造了南天湖、雪玉山、方斗山等避暑康养基地,激活‘冷资源’、打造‘热经济’,吸引了主城区、周边区县,乃至环渝省份大批游客来丰避暑消夏、康养度假。同时,全县还大力发展乡村体验游,打造‘诗意乡村、梦里田园’,共评定特色乡村人家(农家乐)121家、特色农业休闲庄园23家、星级乡村酒店86个,乡村床位达13000多张,带动了10余万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拓宽了乡村发展渠道。”丰都县文旅委负责人介绍说。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这正是丰都的决心。正如徐世国所说:“立足当前,我们将全面巩固脱贫成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坚决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丰都答卷’。”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张书琛

丰都金鸡扶贫产业园区廖成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