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咬定目标 攻克贫困堡垒 巫溪:产业发展 带动15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日期:10-29  来源:重庆青年报

位于重庆市东北部的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作为重庆最贫困的区县之一,2014年全县识别出贫困村150个、贫困人口8.6万人,贫困发生率18%。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成了巫溪发展的“绊脚石”。

近年来,巫溪县坚持“精准作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尽心竭力攻克贫困堡垒。截至2019年底,巫溪全县15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减贫10.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降至0.65%,顺利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建成后的“一横一纵”干线公路(茶山段)

精准作战 

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2.6万人次

据悉,巫溪通过打好“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消费扶贫”等组合拳,实现了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的总体目标。近年来,巫溪累计为1233户失能弱能特殊困难贫困户实行了低保、资产收益“双兜底”政策,对未脱贫户落实了10项“增强版”帮扶措施,确保两不愁目标稳定实现。

在教育保障上,巫溪创新建立“电影 六方”责任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2.6万人次;严格落实“七个一批”处置办法,成功劝返辍学倾向学生56名、送教上门44名,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在医疗保障上,设立2000万元县级健康扶贫救助金,实施“八重”医疗救助政策,累计救助贫困患者11.05万人次;组建“三支医疗团队”,定期开展流动医疗服务,尽最大力量保障贫困群众生命健康,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在住房保障上,开展危房“清零”行动,全覆盖改造农村C、D级危房,贫困户住上了安全房;实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建成集中安置点57个,共计6685户贫困户23881人搬进了新家。

另外,巫溪山大坡陡,高海拔地区季节性缺水一直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和当地绝大多数山区一样,海拔1200米的巫溪县城厢镇城哨村季节性缺水严重,2014年,年仅31岁的村主任翁祥月为寻找水源,不幸坠入20米深的天坑殉职。为切实解决这一令人痛心的难题,巫溪县多方筹集资金,排除万难,采取四级提灌的方式硬是将自来水引上了山。

而这只是当地全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一个缩影。“为确保群众都能喝上放心水,我们多方筹措资金4.1亿元,修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17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巫溪县委书记唐德祥表示。

天元乡万春村扶贫车间

吸纳就近就业2.6万人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破万元

巫溪县近年大力实施“十大”专项扶贫行动,做大村集体经济,“一对一”个性化定制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增收,创新“五大就业扶贫模式”,定向开发公益性岗位,累计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2.6万人,“一达标”目标总体实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6392元增加到2019年的10284元。

地处大巴山腹地的巫溪县,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山高坡陡、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是巫溪县贫困的重要原因。比如该县土城镇石柱村,过去不通公路,村民进出村庄全靠搭绳梯,在“猫儿都爬不稳”的崖壁上攀爬,这里也因此被称为巫溪“最落后贫困村”。

唐德祥表示,自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实施以来,巫溪县就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累计投入52.2亿元,硬化农村公路2326公里,实现通畅率、通达率、通客车率三个100%。巫镇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已于2019年全线开工,将于2023年建成通车;巫开高速、两巫高速也已开工建设;郑万高铁巫溪支线接轨工程顺利开建,正线工程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

同时,巫溪还做大做强“1112”重点农业产业。巫溪洋芋成为我市唯一被列入首批中欧互认农产品名录的名优农产品;做优做精特色产业,其中,峰灵镇谭家村联姻山东晚熟桃,实现昔日“煤山”变“桃山”的蝶变,77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带动全县种植晚熟桃1.5万余亩,“巫溪冬桃”今年挂果0.3万亩,产果0.3万吨,产值达2400万元,达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1.2亿元以上。全县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224个,年总产量达97万吨,全县粮经作物比调整至56:44。制定到户产业扶持办法,探索建立“七大”利益联结模式,深化“八大”消费扶贫模式,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2.36万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聚焦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巫溪县借助“重庆就业”微信公众号、渝扶贫APP等平台,为贫困群众推送岗位信息,帮助9.43万名群众顺利返岗,其中贫困户2.45万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部分贫困群众就业难,巫溪县通过开发道路、安全等管护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过渡性就业,仅疫情期间,便新开发防疫临时性特岗1850个和非全日制岗位1150个,就地安置贫困群众8697名。

据悉,巫溪县还支持本地企业建立扶贫车间、扶贫超市、扶贫农庄、扶贫基地、扶贫工程队等,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该县探索出的“五大带贫”模式被国家人社部作为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五级承诺制度

尽锐出战集中攻坚

“为了最大范围凝聚力量,巫溪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双组长负责制。”唐德祥告诉记者,巫溪县还建立了县领导“四个一”包干责任制度,推动实行全体县级领导、32个乡镇(街道)、30个扶贫集团牵头单位与县委、县政府签订承诺书,扶贫集团成员单位与扶贫集团牵头单位,帮扶责任人与本单位签订承诺书等“五级”承诺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证。

同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大幅提高脱贫攻坚在乡镇、街道、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权重。全覆盖组建驻乡(镇)督战指挥部和督战工作组,开展专项督查巡查和常态化督导,赋予专项指导组单项工作考核打分权、班子运行评价权、优秀干部推荐权和调整干部建议权等“四项权力”。建立脱贫攻坚专项述职制度,以述职促履职,推动责任、政策、工作落实。

联动各方力量,集中攻坚也是巫溪脱贫攻坚的不二法宝。巫溪县政府用好用足国家和市级扶贫政策,用好水利部定点帮扶及吉林省、渝中区、市农业农村委和市教委扶贫集团等对口帮扶资源,累计整合涉农财政资金52.2亿元、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4亿元用于集中攻坚。

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杨宏介绍,自市农业农村委扶贫集团对口帮扶巫溪县红池坝镇以来,发挥行业优势和科技优势,大力推动红池坝镇茶叶、中药材、经果、蔬菜、蜜蜂、草食牲畜产业提质增效,把深山土货变成了俏销的“潮货”。

杨宏透露,为帮助红池坝镇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市农科院在红池坝镇建立了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全镇加工型辣椒种植面积1500亩,实现亩均收入3500元。同时,还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九坪村带领群众发展脆李产业,采用以短养长的方式,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65个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

如何让山里的土货更有吸引力?市农业农村委帮扶集团帮助红池坝镇打造了“巫溪秀芽”茶叶公共品牌,仅2020年,该镇茶叶销售便达到1000万元以上,比3年前翻了一番。目前,红池坝镇四季宜农宜旅的产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新的产业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张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