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交易金额达418亿元! 第十八届中国农交会暨第二十届西部农交会闭幕

日期:12-03  来源:重庆青年报

11月30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下简称农交会)在重庆市闭幕。本届农交会交易金额达418亿元,比去年增长9.8%。

据悉,本届农交会展览面积总数首次超过20万平方米,参展商超过1.4万家,专业采购商4万多家,参展产品超过8万件,成为农产品交易会历史上规模最大、参展商和采购商最多、产品品类最全的大会。

本届农交会由农业农村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大背景之下,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脱贫攻坚即将收官之际,举办的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农业丰收成果会展。

农交会现场贸易成果丰硕,共组织了采购商专场、“大买家”商机洽谈会、特色产品发布会等87场贸易活动,签署重大供需合作金额超过1100亿元。西部农交会签约乡村振兴重大项目52个,签约金额达338.63亿元。

展会期间,线上线下交易活跃,中粮、中国移动等大型龙头企业达到300余家,是上届的3倍,联合阿里巴巴、抖音、快手等平台举办多场直播带货活动,吸引线下入场观众30万人次、线上云观展观众5000万人次,头部主播线上带货销售过亿元。

为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本届展会举办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数字乡村发展论坛等13场重大活动,举办了公益助农直播、千企万品推广等53场同期活动,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本届农交会深化市场化改革,聚焦产业扶贫,加大农业品牌营销,取得积极成效。展会以“品牌强农,巩固脱贫成果;开放合作,共迎全面小康”为主题,以创造交易机会、促成贸易合作为核心,加强产业扶贫成果展示展销,强化品牌营销和产销对接,集中展示了农业各行业新业态新产品。

总结大会上发布了本届农交会最受欢迎农产品、最具影响力品牌、优秀参展企业、最佳支持单位等。会议尾声,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宣布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并举行授旗仪式。

文/重庆青年报见习记者王潇

服务“三农”连城乡打造助农兴企第一品牌

首个省级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巴味渝珍”正式发布

巫山脆李、奉节脐橙、永川秀芽、荣昌猪、江津花椒……这些知名的重庆农产品,今后都将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巴味渝珍”。11月28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举办期间,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办的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举行运营推广发布会,标志着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面向社会发布。

巴渝大地,资源富饶。由于地貌的多元化,重庆山珍出产丰富,珍馐孕育众多。虽然有许多独有的农产品,但受到土壤、气候、文化环境的影响,仅在出产地种养能获得独特风味。因而以产地地域名称命名,就具有了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

“农业要做强,必须突出品牌引领。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是关键。”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作为大城市、大农村,无论是满足本地城市消费需求,还是在全国农产品市场树立整体形象,都需要打造一个有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

2017年,“巴味渝珍”这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由重庆市委、市政府主导,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为切入点,通过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创建,也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截至2020年10月,共有238个企业499个产品获得“巴味渝珍”授权。

该区域公用品牌以“活得浓墨重彩吃得淋漓痛快”为品牌口号,其创建宗旨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实施重庆农产品品牌发展,着力解决制约农业品牌发展和供需结构升级的突出问题,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维护重庆市农业各行业优质品牌、合法权益和共同利益,打造重庆市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

今年以来,重庆已累计销售“巴味渝珍”系列产品65万吨,实现收入超过30亿元。以“巴味渝珍”为龙头,重庆市将持续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集群,促进产业链条上下游整体升级。

发布会上,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重庆三磊田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奇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磁器口陈麻花食品有限公司、云阳县鑫焘菊花种植股份合作社、重庆饭遭殃食品有限公司等11个企业获得“巴味渝珍”品牌授权。同时,还举行了“巴味渝珍”宣传推广、电商平台入驻及战略合作等系列签约仪式。

对消费者而言,如何识别“巴味渝珍”品牌产品呢?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每一个“巴味渝珍”品牌产品都有一个专属“身份证”,张贴在产品外包装上的量子云码,具有防伪和质量安全追溯功能,消费者扫描量子云码,就能直观看到农产品的认证信息和质量溯源信息。

为保证“巴味渝珍”品牌下产品品质,品牌管理小组目前已制定了严格的品牌管理、商标实施、品牌准入准出机制等相关规定,只有符合标准的产品及品牌才能进入“巴味渝珍”大家庭,而通过定期抽查,不合格产品也将被淘汰。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张书琛

52个项目,总金额超338亿元

重庆举行乡村振兴重大项目

集中招商签约仪式

11月28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期间,举行了重庆市乡村振兴重大项目集中招商签约仪式,共签约52个项目,签约金额达338.63亿元。

此次签约涉及重庆市29个区县和四川省遂宁市,涵盖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智慧农业、农产品流通、一二三产融合等52个项目。

为引进市场、技术、管理等成熟的企业,强化示范、带动效应,本次签约引进了四川新希望现代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的九龙坡区新希望·数智农创产业园、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的开州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全产业链项目、重庆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7.2亿元的綦江区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东方希望集团投资15亿元的梁平区生猪循环全产业链项目(一期)等。

此外,为充分发挥粤渝两省市各自的农业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拓展农业合作领域,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签署了农业农村合作协议,从加强优势产业合作、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等八个方面明确了合作具体内容。

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路伟还在现场发布了重庆市各区县农业对外合作工作评价机制及2019年度评价结果。万州区、渝北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涪陵区、云阳县、巴南区、丰都县、荣昌区、潼南区分获前十。

“开展区县农业对外合作工作评价,可引导区县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合作意识,抓实抓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出口市场主体培育、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路伟介绍,区县农业对外合作工作评价机制是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海关、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等部门协作下,共同探索建立的。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张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