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陈爱莲 起舞弄清影

日期:12-10  来源:重庆青年报

11月21日,舞蹈家陈爱莲去世,社会各界纷纷缅怀这位杰出的舞蹈家。在陈爱莲家乡广州番禺办学33年的郭兰英说起陈爱莲:“我们同事多年,感情很深。我知道:舞蹈已经融入她的灵魂,融入她的血液,她无愧于挚爱的舞蹈事业!”著名舞蹈家白淑湘说:“舞蹈是她,她就是舞蹈。”

陈爱莲的二女儿陈妤也是一位舞蹈家,她对记者说:“妈妈的离开,对我和姐姐来说真的损失很大,因为太突然,很多要做的事情都没有完全展开。妈妈给予我们生命,在事业上她是我们的恩师。她不仅是‘家’,更是一个女神,是让我们永远仰望着的女神。她特别美,对事业追求完美和极致。”

20岁,主演中国第一部民族舞剧《鱼美人》

1959年,即将从北京舞蹈学校毕业的陈爱莲参加了舞剧《鱼美人》的排练。《鱼美人》讲述的是生活在海底世界的鱼美人,爱上了人间猎人。鱼美人聪明善良,猎人勤劳勇敢,但这份天造地设的爱情遭到山妖的破坏。最后经过人参老人帮助,鱼美人和猎人结成伴侣,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理想。在学校的几年中,陈爱莲尽可能多地学习了各种舞蹈技巧。被誉为西方芭蕾舞标志的“立足尖”,陈爱莲也大胆地学习,并融汇在鱼美人的塑造中。

当大幕拉开,鱼美人从深海游浮而来,轻盈而灵动,陈爱莲自然地使用了“立足尖”技巧。鱼美人正沉醉于海岸边的人间景色,有人来了,她赶紧躲起来,只见青年猎人迎着朝阳开始劳作。鱼美人被猎人吸引,生出无限爱恋。鱼美人的独舞表达着对人间、对青春的憧憬,“足尖”能唤醒脚步的飘逸感从而呈现鱼的自在与灵性。陈爱莲的阐释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她用民族舞专业技巧表演《鱼美人》、芭蕾舞专业技巧表演《天鹅湖》。两台节目演出之后,观众普遍的观点是:《鱼美人》超过了《天鹅湖》。陈爱莲多年后曾对媒体说,这种“超过”表现在演员的二度创作上。按照芭蕾舞的跳法不行,纯粹跳民族舞也不行。“立足尖”不是东西文化的主要区别。她说:“有一个特别肤浅的看法,认为立足尖就是西方芭蕾,不立足尖就是东方芭蕾。其实这只是技术问题,我认为立足尖只是一个技巧,合适用就可以用。”在《鱼美人》中,陈爱莲演一条中国的鱼,她把各种舞蹈技巧融会贯通,为的是塑造“中国鱼”形象。于是,作品就有了中国风韵。

23岁,古典美人《春江花月夜》征服全世界

《鱼美人》成功了,陈爱莲留校了。1962年夏天,她正埋头备课,老师杨宗光告诉她一个好消息:“芬兰赫尔辛基要举行世界青年联欢节,其中有舞蹈大赛!”从获得消息到正式比赛,只有两个月时间。陈爱莲本以为是老师杨宗光要参加比赛,谁知道杨宗光是来鼓励陈爱莲参加。

远赴赫尔辛基,陈爱莲准备了独舞《春江花月夜》。这段舞蹈的基调来自同题唐诗,原诗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旧有的琵琶、古琴曲中,都有寂寞孤楚的《春江花月夜》表达千古之思。而独舞《春江花月夜》为观众营造了这样的一份古远的意境:“春日鸟语花香,江水中月影人影花影重重叠叠。宁静的夜幕下,鸟儿扑翅飞去……”

《春江花月夜》中,陈爱莲把自己的思绪送回唐朝,和张若虚对谈交流。表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位典雅的女子在春夜里于江边明月下,回眸故人,向往爱情。

陈爱莲后来回忆说:“1962年,我去参加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在火车上一天练三遍功。因为我不是跳民间舞,我是玩腰玩腿玩技术的,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我要是一个礼拜不练功,那我这次比赛怎么可能拿四个金奖?有三个金奖都是要技术的。为什么要一天练三遍呢?因为车厢太小了,我在车厢的过道里练,练一遍的活动量根本达不到,必须上午一遍,下午一遍,晚上临睡前再一遍,才能凑合保持水平。”

正是这种执着,在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中,《春江花月夜》获得了金质奖章。

40岁,强大的意志力成就《文成公主》

责任在肩又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陈爱莲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经历过更多的坎坷之后,她对舞蹈与人生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1979年,为向国庆三十周年献礼,陈爱莲供职的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了舞剧《文成公主》。彼时陈爱莲已经40岁了,她要挑战全新的角色。

文成公主生活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因和亲吐蕃而成千古传奇。故事发生在641年,那年文成公主16岁,历经千辛万苦远嫁松赞干布。她不是一条鱼,也不是多愁善感的唐代少女,她是有担当有责任的“和平使者”。陈爱莲对“和”有不一样的理解,对“和”的“使者”充满了敬意。

舞剧《文成公主》第一场叫“智认公主”,各地婚使云集长安大明宫辨认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的婚使讲述松赞干布折箭的故事感动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让他认出了自己,于是唐太宗许婚。而第二场“辞亲壮别”,文成公主离开唐宫,唐太宗灞桥送别。接着有“建阁迎亲”“掷镜赦登”等情节,布达拉宫就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所建,至今成为雪域高原文明与和平的象征。

陈妤说:“《文成公主》排练的时候,妈妈身体很不好,但是她用强大的意志力完成了演出。妈妈经常说,成功并不难,难的是要坚持住,而且要能咬得了牙。”

42岁到80岁,她是不老的“世外仙姝寂寞林”

1981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改编中国文学集大成者《红楼梦》为古典舞剧,由陈爱莲首演。那年,陈爱莲42岁了,她会不会因为年纪太大而把14岁的林黛玉演成中年妇女呢?面对质疑,陈爱莲刻苦研读原作,还因为她身世独特,让敏感而弱不禁风的黛玉“活”在了舞台上。

观众为什么会喜欢陈爱莲饰演的林黛玉呢?陈爱莲说:“我特别突出她内心阳光、好的东西。在我看来林黛玉有四气:一是由绛珠仙草幻化而来的‘仙气’;二是出身钟鸣鼎食之家的‘贵气’;三是满身的‘才气’;四是招人喜欢的‘人气’。”几轮演出之后,陈爱莲饰演的黛玉得到了全社会的褒奖。

1989年,“陈爱莲艺术团”成立,陈爱莲出任团长。1995年,“陈爱莲舞蹈学校”正式创办,陈爱莲出任校长。成立学校,陈爱莲想着要培养中国舞传承人,把她身上的技能传承下来。那时女儿陈妤年轻而任性,虽从小学习舞蹈,但有几年的时间没有在舞蹈事业上持续耕耘。陈爱莲就找陈妤谈话:“你别老‘拉抽屉’,你这么好的条件就把自己放弃了?你看,妈妈现在办了一个学校,我觉得你在舞蹈事业上条件非常好,有表演能力。如果不出来挺可惜的。”

办学后,学员们不能只是训练基本功。陈爱莲和女儿说:“真正传承古典舞或者中国舞,应该上剧目,还不仅仅是小剧目,因为小剧目面窄。上大剧目,在舞台上实践,对学舞蹈的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这样,陈爱莲艺术学校学员从小就学会怎么表演,并能在舞台上用表演去感染观众。”

起初,陈爱莲想恢复赵青主演的《宝莲灯》,因为女儿表演《长绸舞》非常好,陈爱莲就说:“演三圣母,你正好能把甩长绸的绝活儿传承下去!”

听了妈妈复排《宝莲灯》的建议,陈妤想了想,和妈妈说:“那咱们干吗不排《红楼梦》呢?第一,这是你的经典之作,你能带我,这样不更好吗?”于是,母女俩意见一致了,1996年就启动复排《红楼梦》。

陈爱莲是A组林黛玉,女儿陈妤是B组林黛玉。这样,母女同饰一角。报纸上赞扬陈妤的报道多起来了,陈爱莲反复提醒女儿:“不能别人夸你,你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千万不能翘尾巴。”

1997年,在《红楼梦》首演16年后,58岁的陈爱莲投资100万元复排《红楼梦》并在全国巡演。由此,《红楼梦》成了陈爱莲能够一直跳下去的一部舞剧。陈妤说:“她越演就越融到血里去了,黛玉变成‘活黛玉’。甚至有人说,如果她死了,就再也没有黛玉了。”

2020年11月18日傍晚,陈爱莲对女儿陈妤说:“我扛不过多久了,我要走了。”19日,陈爱莲开始发烧;20日中午不能说话了。家属和医生尊重陈爱莲愿望:“不进行任何有创伤的抢救。”

11月21日0时59分,陈爱莲辞世。在她弥留之际,家人为她换上表演《春江花月夜》的霓裳。陈妤说:“妈妈离开了,我觉得她只是在肉体上的一种离开,她以另一种形式继续陪伴着我们,因为她已经升华成了一种精神!”真的,从此她去另一个世界里“起舞弄清影”了……

据《北京青年报》图/乔智陈妤

辞旧迎新·健康相伴

——礼嘉街道白马社区第十一届体育文化节举行

12月5日,两江新区礼嘉街道白马社区举办了2021年迎新春文艺汇演与第十一届体育文化节活动。此次活动是一场白马社区居民展示自我风采与团结共进的盛会,也是白马社区用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的生动体现。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白马社区围绕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强国的重要目标,不断开展各项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举办此次体育文化节活动,也是希望成为一次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契机。

此次2021年迎新春文艺汇演由共建单位和社区共同组织,向大家展示了新时代全民参与运动的精神面貌。活动一开始,重庆两江新区白马小学的学生带来开场节目——队列舞,穿着迷彩服的小朋友们动作整齐划一、朝气蓬勃,引得在场的居民争相拍照。

在文艺汇演结束后,白马社区第十一届体育文化节正式开始。本次活动设置了摸石过河、企鹅漫步、竞速龙舟三个项目,报名参加比赛的共有19支代表队。活动现场,健身教练带领参赛居民做了简单的热身运动,并详细介绍了比赛规则。比赛开始后,各支代表队充分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优良作风,用尽全力展现自己的实力,现场观众的喊声、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呈现出一片欢腾、祥和的景象。

作为白马社区品牌文化活动,此次体育文化节的主旨是“辞旧迎新·健康相伴”,充分展现了邻里之间的团结、友爱、欢乐、和谐,增强了居民集体荣誉感与社区凝聚力,满足了辖区居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推动了社区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窦雪丹通讯员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