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6日,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获悉,北斗航天汽车发布了全新战略以及“车桩网”一体化运营平台,正式涉足造车领域。
发布会现场,北斗航天汽车董事长刘贵生表示,通过整合集团内部的优势资源,未来将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与智能终端、智能汽车充分结合,围绕新能源车建设“车桩网”一体化运营平台,打造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城市绿色物流生态体系。
在未来,北斗航天汽车将推A00级轿车、纯电动高端SUV以及轻卡、物流车等多款新能源产品,分为H、C、Z三大序列。并预计在未来5年内投资20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能为30万辆的生产基地。
三电系统完全自主 竞争优势明显
从产品方面来看,北斗航天汽车未来将陆续推出H、C、Z三大系列产品,包含纯电动高端SUV、A00级轿车等多款乘用车以及纯电动轻卡、物流车等商用车。此前,企业旗下两款车型已在2018年11月进入了工信部颁发的314批次公告,并于同年12月下线。
此外,北斗航天汽车还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200亿元,规划建设生产制造基地,年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并与一汽吉林达成战略合作,签订6万辆产能新能源产品生产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航天汽车的各项技术指标申请专利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30%以上,核心技术完全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
另外,北斗航天汽车还将深度参与百度Apollo计划,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及智慧交通技术,打造适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终端器。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授时功能,联合研发精准定位导航地图技术和适于国内整车厂前装的精准定位导航系统等。
由于北斗航天汽车拥有“电驱动系统、电池PACK和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控制系统、整车轻量化”等四大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集成都可以自主完成,构建起了北斗航天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另据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独家获悉,北斗航天汽车三电系统已经开始对外供货,创造收益。
不止造车 更专注于一体化运营平台
众所周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范畴,新能源车属于汽车电子领域,两者虽然在导航、定位等功能上有所交集,但仍分属两个不同的产业。
【北斗航天汽车董事长刘贵生】
北斗航天汽车打破了产业的界限,以北斗技术为核心建设北斗汽车云平台,下设“产品创新平台、商品制造平台、智能营销平台、衍生业务平台”等四个分平台,在平台上重新架构新能源车。
打造“车桩网”一体化运营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可以把车与网进行更加有效的结合,对于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快递等业务都会实现精准覆盖。未来的目标客户,不仅仅是快递与物流公司,还有政府部门等机构。
北斗航天“车桩网”一体化运营平台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北斗大数据平台及各类应用服务平台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将新能源物流车、充电桩与管理平台链接起来,通过云存储和计算,实现对新能源物流车、充电桩、货物运输、仓储管理等的有效匹配和实时管理,为用户、企业、政府等提供高效、精准、便捷的服务,其平台还将提供车辆租赁运营等金融解决方案,加速推进城市绿色物流生态体系的建设。
正如北斗航天汽车方面所说,北斗航天汽车不是所谓的“造车新势力”,而是智慧服务供应商。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软硬件结合更是北斗航天汽车的拿手强项,这也是其与很多以售卖汽车为主的新能源车企本质不同所在。
如果是单纯的新能源造车企业,现在入场已然属于“姗姗来迟”。但通过车与网的结合,探索出一条智慧城市的新路,便可以吸纳到B端与C端两种不同的用户。如此看来,北斗航天汽车的前景较为开阔。
然而随着新补贴政策的落地,新能源汽车的厮杀正式进入下半场。“后来者”北斗航天汽车终究要以新能源汽车本身来作为业务支撑点,在这场愈演愈烈的竞争中,新的路线是否“水土不服”,造出来的商用与乘用车又能否被市场接受,一切尚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