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汽车智能网联降低事故风险68% 带来崭新出行未来

04-25 北京头条客户端 阅读:

众所周知,4G让手机从通讯工具变成了智能移动终端,在带来视听娱乐的同时,也解决了支付、出行、共享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比4G更丰富的5G即将到来。作为时下最受追捧的热门话题,5G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4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5G作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将对消费领域、生产领域,特别是生产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最成熟的是沿着4G的路径往前走的消费领域,社会生活方面5G将促进人类交互方式再次升级。目前比较可期待的、有起飞态势的就是汽车领域。

闻库解释道,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6亿辆,汽车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数字化程度比较高,特别容易进行互联化、智能化,有强大的联网动力。

1.jpg

目前,5G商用化步伐正在加快,特别是汽车领域。

据路透社报道,华为于4月22日发布了全球首款专为汽车行业设计的5G通信硬件——MH5000。官方表示,MH5000车载模块基于1月发布的Balong 5000芯片,该车载模块是对于未来智能运输非常重要的通信产品,会推动汽车行业迈向5G时代。

此外,上海车展期间,长城汽车宣布将在未来车型中引入对5G和LTE-V2X的支持,并与高通、中国联通、移远通信利用骁龙汽车5G平台,把5G技术引入智慧联网的交通运输以及智能汽车。东风推出首台融合5G远程驾驶技术的概念车Sharing-VAN,北汽新能源高端子品牌ARCFOX发布搭载5G技术的IMC架构,荣威发布5G智能座舱荣威Vision-i概念车。

无论是华为等科技公司,还是传统汽车企业,在汽车领域应用5G,追求的就是它能为汽车提供更安全的出行解决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的车联网技术上,V2N(车-互联网)、V2V(车-车)、V2I(车-基础设施)、V2P(车-行人)甚至V2X(车-外界)能够提供信息实时收集、处理和反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驾驶安全和减少拥堵。但这些反馈会产生一定的时延。在4G时代,高速公路上时速120公里的汽车,时延响应距离约为7米,而按照5G标准,时延将降低到1毫秒,响应距离将缩短至10厘米,响应距离缩短了70倍。国际5G汽车协会研究得出的数据是,5G技术可令事故风险降低68%。

0257031848.png

需要注意的是,5G将在新能源领汽车域大获全胜。

首先,因为纯电动化后,汽车几乎都可以通过软件控制和定义,可以更好的支持整车OTA和车载局域网联网等互联功能,这是燃油车所不能及的。而5G日益成熟,期间主要的半导体材料—SIC(碳化硅)由于具有禁带宽度、热导率这些特性将会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源及功率方面升级,将会极大的提升电池续航能力以及动力。

其次,在车市持续下行的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却取得了高质量增长,前景更加乐观。据行业协会统计,一季度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30.4万辆和29.9万辆,产销增幅同比分别达到102.7%和109.7%。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应该说这个速度是在财政补贴逐年退坡的基础上完成,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可能会超过150万辆。

可以预见的是,5G与汽车结合,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前景,都非常可期。关于未来,闻库表示,“随着汽车和通信的不断融合,车联网的不断融合,车路的不断融合等等,将带来崭新的出行美景。”

 文/北京青年报实习记者 温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