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成新宠 车企加速争夺新市场

04-26 北京头条客户端 阅读:

汽车经过百年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类型都非常成熟,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随着能源问题的出现以及技术的进步,众多车企在保持传统汽车不断更新迭代的基础上,还持续同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除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加入,也成为车企布局未来,争夺市场份额的新焦点。

抢滩氢燃料电池新领域

由于在环保节能、电池性能、续航里程上的优势,氢燃料汽车逐渐被捧为新能源汽车的终极形态,有关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呼声也在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欧美以及日韩等都已推出燃料电池汽车支持政策,并给出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线图。已有丰田、福特、克莱斯勒、戴姆勒等国际汽车品牌、东风、红旗等自主品牌正在开发或已经开发出氢燃料电池车型。

据统计,仅上海车展期间,就有11家车企的13款氢燃料电池汽车展出,涉及的企业分别是丰田汽车、现代汽车、福田汽车、上汽大通、东风汽车、红旗品牌、众泰汽车、汉腾汽车、爱驰汽车、格罗夫汽车和庆铃汽车。

具体来看,丰田汽车的丰田Mirai由氢氧化学反应的燃料电池组、储氢罐以及交流电机组成,最大输出功率将达到155马力,续航里程可以达到482km。现代汽车也展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现代NEXO,是现代汽车第二款燃料电池车,官方称,续航里程可达到800公里。

自主品牌中,上汽大通展出其首款搭载氢燃料电池的乘用车上汽大通MAXUS G20FC,在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550公里;东风汽车展出了东风风神AX7燃料电池版;红旗品牌的燃料电池车红旗H5FCEV正式亮相;众泰汽车的众泰E200FCV氢燃料电池车也完成了首次亮相;汉腾汽车首款氢燃料电池车型汉腾FCV首秀;爱驰汽车的电动超跑爱驰RG Nathalie采用甲醇氢燃料电池;格罗夫汽车也在上海车展实现首秀,展出了包括SUV欧思典运动款、SUV欧思典和运动轿跑格兰尼在内的三款氢燃料电池车,同时,前两款车车型已经开始预售。

在商用车市场,也有庆铃汽车的氢燃料轻卡和福田欧马可氢燃料车参展。

整车企业纷纷进入氢燃料电池领域,抢滩新的细分市场,将利于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实现更环保、更便捷的出行。

国内商业化进程有待加快

氢燃料电池的前景广阔,且国内对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也已部署多年,不过,氢燃料电池距离正式商业化,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4万辆和29.9万辆,均实现成倍增长;燃料电池汽车一季度产销分别完成278辆和273辆,虽然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2倍和135.5倍,但占到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例不足千分之一。

TcMXpzz2V39VXgm5G0iaOLuztibzEprDktnbX6NC6tmtia5eylB83bxqQZuraaknD4TJ5eUxa07Wfic4LwUlzIJ0Yw_640x480.png

对于刚刚起步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来说,目前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成本居高不下、加氢困难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是摆在政府及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此前,《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及加快加氢设施建设,财政部也表示正在研究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和加快推广新能源公交车的政策措施,符合公告要求但未达到2019年补贴技术条件的车型产品也纳入推荐车型目录。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要战略纲要中,均被列为要大力发展的产业。

关于加氢设施建设,目前正在加速进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有近20座加氢站(包括在建),分布在江苏、湖北、广东等地。

资料显示,2019年,成都将建成两座固定式加氢站,分别位于龙泉驿区和郫都区;重庆预计今年年内在南岸区、两江新区、北碚区、长寿区各建1座加氢站;除了嘉定加氢站施行建设外,上海在金山、奉贤、临港也将加快建设,其中,上海第一代氢燃料电池将于今年完成系统上车和试运行;浙江省计划到2022年建成30座以上加氢站。预计到2020年全国各地加氢站总和或将超过100座。

3BF5EE929655BFD2D8EF0191413C01DCDAADEEA8_size69_w960_h960.jpeg

从政府到企业,氢燃料电池的发展都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在今年两会上,长城总裁王凤英、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纷纷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站台,阐述了所在企业及汽车行业发展氢燃料电池的必要性。据悉,截至去年年底,已经有41家中国整车企业开始研发氢燃料电池车,部分产品已经投入生产和使用。未来将有更多整车企业,加入到氢燃料电池的开发与应用中。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示范运行,破解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商业化难题,大力推进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实习记者 温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