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发展,尤其是纯电动车份额急剧提升。而当特斯拉Model S在静止状态下自燃爆炸、蔚来ES8自燃起火两起事件之后,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疑,开始重新审视纯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就此问题,网通社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研究员仇斌进行了沟通,并用三个方面解读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特斯拉Model S在4月22日于上海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内发生的自燃事件。当日晚8时15分许,一辆特斯拉Model S轿车突然冒出白烟,大约5、6秒之后自燃起火并引发爆炸。
因爆炸影响,周围停放车辆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该自燃视频快速在网络上传播,特斯拉官方也第一时间对该起事件进行了回复,表示已经第一时间派出团队赶往现场,同时正在积极联络相关部门并配合核实情况。根据目前的信息显示,没有人员伤亡。
通过网络上一些网友提供的图片能够看到,消防人员在对现场进行救援后,车辆外壳以及前后排座舱已经被完全烧毁,而周围受到波及的车辆也因为火势过猛出现了严重的受损。
另外一起则是蔚来ES8在西安蔚来授权服务中心发生了一起自燃事件,巧合的是该起事件同样发生在4月22日。根据官方消息,该事故车辆在事发时正处于维修状态。从现场情况来看,火势较为猛烈,前期的灭火措施没能阻挡车辆的燃烧。之后,蔚来汽车官方回应:现场无人员伤亡,也无其他财产损失。目前,蔚来已经对汽车起火原因开展调查,将会在后续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三大方面
对于这两起纯电动车爆燃事故,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研究员仇斌认为主要问题可归结为三大方面:一是由突发事件或滥用原因,具体场景有锂离子电池过充电、尖锐硬物刺穿、挤压和高温环境等,这些因素容易导致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有机电解液和隔膜等发生系列物理及化学反应,例如隔膜机械破损导致内部短路、固体电解质界面膜(也叫钝化膜,简称SEI膜)分解、电解液氧化还原、正极材料分解后产生的氧气进一步与电解液反应等,这些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若不能及时散出,必然会导致热失控的产生,最终发生锂离子电池的燃烧、爆炸。
二是锂离子电池的自身原因,首先锂离子电池本身由于能量密度高,非常容易因热失控导致安全事故;其次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的特点就是决定了其过充电、过放和高温使用时会发生许多反应,这些反应放出的热量如果累积散不出去也会引起热失控;再次,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为碳酸酯类,闪点低,电压高时(4.6伏左右)容易被氧化,若出现电解液泄漏,容易引起电池着火,甚至爆炸。
还有就是隔膜在电池内部热量积累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热收缩或熔融,导致内部短路,引发大量放热,并加速上述化学反应,从而造成热失控;最后,锂离子电池在制造环节形成的缺陷,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劣化和脱落,也会造成内部短路,并引起安全隐患。
三是人为破坏,也就是电动汽车遭到人为放置引爆物、引燃物以及其它破坏手段造成损失,也会引起动力电池出现安全事故。
总结:特斯拉和蔚来汽车相继发生的自燃问题,让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又再一次备受消费者质疑。但是厂家生产的新能源车毕竟是出于让汽车更加环保、减轻环境压力,而出现意外事故的车辆也毕竟是少数。
对于消费者而言,纯电动车的电池内部构造其实不得而知,所以只能在平时保持良好的用车习惯。对于平时电池出现的小问题高度关注,遵守车辆的使用要求,不过度充放电,不私搭充电线路,定期更新升级车辆以及更换全新电池等。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图/文 网通社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