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勿让二手车出口演变成“雾里看花”

05-08 北京头条客户端 阅读:

5月5日,五一劳动节后第一天,商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第一时间召开二手车出口专题会议,开始推进二手车出口工作。而就在节前的4月29日,三部才刚刚发布了《关于支持在条件成熟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通知》,明确二手车出口的有关要求和工作任务。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这似乎是一条大新闻,但是在二手车行业人士看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30多年来,原则上并没有明确限制过二手车出口,只是由于中国汽车竞争力不够,二手车出口这条路一直没能走通。如今,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极具攀升,开展二手车出口的呼声再次高涨,商务部作为主管部门积极回应,主动作为,联合公安部、海关总署从政策上支持二手车出口工作,为中国二手车市场打开一扇窗户。

那么,二手车出口究竟难在哪里呢?

首先要有竞争力的汽车产品。曾几何时,中国消费者十分艳羡欧美二手车,一辆国内动辄二三十万元的二手车,在欧美仅仅几千美元,而国内汽车由于处在市场发展的初期,售价一直居高不下。不可否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二手车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在价格上并不具有竞争力,更别说出口了。

如今,中国汽车年产销已经接近3000万辆,汽车保有量达到2.3亿辆,二手车价格持续下滑。但是即便如此,中国二手车年交易量仅为1300多万辆,市场交易并不活跃,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相对于欧美及周边日本的二手车,价格优势仍然不明显。现如今,在亚洲大部分的欠发达地区市场,基本被“物美价廉”的日本二手车所占据。

以日本二手车市场为例,2018年日本新车产销在500万辆左右,二手车交易大约在700万辆,其中超过150万辆的日本二手车出口海外市场,出口地主要是东南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汽车是右舵设计,为了打开二手车出口市场,一些车商不惜各种手段“公关”,以符合当地法规要求。中国二手车要进入这些国家的二手车市场,遇到的阻力会非常大。 

其次从二手车交易模式来看,中国二手车的市场化推进比较缓慢,目前国内二手车交易量的90%是以二手车经纪为主,二手车的买卖双方先通过中介搭桥,然后商议价格,办理交易过户,交纳一定比例的过户费,最终完成二手车交易。这样的交易模式,注定二手车缺乏商品性,难以形成规模化交易,这些都需要推进二手车税收改革逐步完成。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二手车交易已经完全市场化,二手车车商通过大型拍卖场和中介商,能够批量获得有质量保证的二手车车源,然后集中进行海外出口。而国内二手车市场,即便是具有经营资质的各车企品牌,也因为税收的原因而进入二手车市场交易,规模化经营难以现实。以目前销量最高的奥迪品荐二手车为例,最近几年销量才刚刚突破万辆。

再就是中国二手车在出口还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售后服务体系。二手车出口不仅仅是整车出口,零备件供应也是重中之重。一辆出口二手车,如果没有在当地市场建立起一体化的售后服务体系,获得消费者的普遍认可,是很难打开当地二手车市场的,更别说是占据当地的二手车市场。目前看来,虽然国家政策鼓励二手车出口,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政策的壁垒和瓶颈,毕竟这方面之前没有经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

当然,二手车出口也有可喜的一面。最近几年,各自主品牌车企已经开始在海外设厂,逐渐具备了向海外出口整车的经验。一些合资品牌也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建立二手车合资公司,从源头上挖掘二手车市场的潜力。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政府又能从政策上支持、鼓励推进二手车出口,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带活中国二手车市场,那将是中国二手车市场的春天。

当务之急,各二手车主管部门要从交易过户的便利性、二手车税收改革、交易模式创新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激活二手车市场,活跃中国二手车交易,切勿让二手车出口演变为“雾里看花”,二手车车商不明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