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滴滴出行正式推出网约车开放平台,开放平台将向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开放,连接开放平台运力和海量用户,解决用户出行问题。
中国商网 彭荣岳/制图
此前,滴滴先后与广汽、东风、一汽等多家车企达成协议,如祺出行、东风出行、一汽运营的网约车服务等第三方服务商也将接入滴滴网约车开放平台。未来,用户可以通过滴滴出行App一键呼叫不同平台车辆。值得注意的是,如祺出行正是前不久广汽集团与腾讯、广州公交集团、滴滴等合作方联手打造的创新移动出行业务。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去年滴滴与31家汽车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洪流联盟,提出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共同建设面向未来出行用户与车主的服务平台。此次,滴滴推出网约车开放平台也标志着洪流联盟的进一步落地。
随着新能源化、共享化、智能化的大趋势,汽车企业集中进入移动出行领域,共享出行和汽车产业也趋向融合发展,意图在用车场景、车载生态打造流量入口,做战略布局。去年12月初,滴滴宣布升级调整组织架构时曾提及网约车公司内部“将会成立开放平台部,致力于探索开放平台的模式”,随后滴滴与多家出行服务商达成平台接入协议。
滴滴表示,希望通过实施网约车开放平台计划,广泛与出行服务商、汽车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全面合作,共同满足用户出行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的对手美团打车此前已经大力推广聚合模式。今年4月,美团打车在上海、南京上线了聚合模式,接入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主流出行服务商。用户可以通过美团App一键呼叫多个平台的车辆,享受不同品类的打车服务。5月,美团打车又增加了广州、杭州、重庆、西安等15个试点城市。前不久,美团打车试点城市再添青岛、江苏无锡、太原、广东东莞、广东佛山、福州、厦门、北京、大连、哈尔滨十城。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聚合模式的优缺点都很明显。运力是网约车发展到现阶段最核心的能力,和出租车时代相比,网约车增加了运力供给。所以,平台本质上缺的不是流量,而是供给。如果聚合模式的平台本身不拥有自营车辆(运力),核心竞争力就不在自己手里,平台可能成为空中楼阁,空有流量。此外,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后的平台管理也是一个问题。
编辑/祝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