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编者按 | 8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在遵义举办。本届遵义峰会以“底层逻辑 原力生长”为主题,汇集了汽车行业近百位营销首脑,就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以下为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的演讲实录(有删减):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的看法。今天我讲两个题目,一个是2019年汽车市场为什么这么难,第二个是未来5—10年的汽车市场格局与应对。
2018年是28年以来我国汽车销量的首次负增长,今年则是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去年全年整个汽车销量下降3.6%,今年1—7月份下降11.3%,其中乘用车下降1.6%。从月度角度来看,汽车批发数据从去年6月份开始进入负增长,到现在十几个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延续了去年8、9月份以后的趋势,而6月份是特殊情况。
从企业方面来看,国内71家乘用车法人企业中,增长速度超过10%的占23%,增长速度在0—10%的占8%,这两者加起来为31%。负增长的企业占69%,其中下降10%之内的占4%,-10至-20%占71家企业的13%,-20至-30%的则为8%,下降幅度超过负30%,占71家法人企业的44%。从车型方面来看,A0到D级车全面负增长,级别越低下降幅度越大,例如以价位情况来看,8万元以下1—7月份下降7%,8—12万下降12%,12—20万下降11%,大于20万下降5%。今年的豪华车增长3%,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分别下降9%和19%。
总体上看,需求动力不足,一是首购动力不足,二是再购动力不足。首购动力为什么不足?国内经济结构性变化,最近民营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统计局发布的利润情况,国有企业利润今年以来进入负增长,根据统计局给的绝对量,18年开始利润一直下降。为什么民营经济下行压力大,导致现在的车市出现变化?100个买车人的构成情况分成三个人群,体制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占到20%,合资、外资公司占到8%,72%的人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合伙制、个体工商户是买车的主体,这块经济下行压力大,导致他们的收入受影响。越低价位的车下降速度越快,从去年的7月份8万块钱以下的车下降幅度达到19%,之后年底达负35%—负40%。目前为止,上半年依然维持这样一个格局,接近-30%至-40%的水平,这些人收入偏低,买车价位偏低。这是第一个原因,应该说是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再购的动力,购买力受影响之后,下一步换购车的需求也会陆续受到影响,高价位的车下一步会发生变化。在座的都是年薪制,而年薪需要达到给你的业绩指标才能拿得到。如果44%的企业下降30%,这些企业的领导可能达不到给你的指标,拿不到承诺你的薪水,下一步会逐渐影响到再购人群,这是未来的影响,今年逐步发生作用,未来可能更大。
那么,今年下半年车市会怎么样?批发数据、保险数据,经销商卖给消费者的数据6月份出现42%的增长,但是7月份又拉回来了,原因是国五、国六车型的切换带来的变化,对短期是一个正向的影响,那么多的库存车必须在7月1号之前卖出去,卖不出去这13个省7月开始就不能卖了,这就导致大幅度降价,有的五折-八折,导致国六的车也跟着降价,有些企业没有国五的车,国五国六的比价关系发生变化。6月份当月的量,5月份国六省份销量119,6月份156,增加了49万辆。非国六省份也在增加,5月份52万,6月份60万,也增加了8万。国五车型在6月份增加了6万辆左右,增长最多的是国六车型。大家都降价带来销售高峰,但这个高峰不可持续,7月份已经下来了,但是大量消化了中间商的库存,对下半年的经销商加大给批发商的压库增加了空间。
在2011-2014年这正常增长的年份里,下半年没有上半年那么大的涨势。但2015-2017这三年里政策情况下是什么情况?下半年则是猛抬头,15年7-8月峰为负增长。2011年到2014年下半年占比51%—52%,上半年48%,这是正常年份。非正常年份的15、16、17年里,下半年53%—55%,今年从理论上讲达不到53%,除非下半年有特别的汽车政策或者宏观经济政策。如果没有这两个政策,按理讲今年下半年应该是11到14年的水平,应该在52%左右。我们测算按下半年53.5%测算,考虑到6月份的终端消费大幅增长,带来经销商库存达到正常水平,给了我们一点压库空间,下半年增长率是负2.8%,全年在负7%左右,如果比负7%更好,负5%、负4%,那就是厂家给经销商压库,压库越大,负增长幅度越小,理想状态全年5%左右。
2800万辆的销量是一个平台期,我判断会有几年时间会在这个数字上下浮动。16年2800万,17年2900万,18年2800万,到底能持续几年取决于现在能不能解决。民营企业的经济好转程度决定未来车市,70%以上的购车者在民营企业工作,现在谈峰值点没有意义,波动的时间段比较关键。
那么,平台期的情况下竞争格局如何?在豪华品牌中,十年涨了10个百分点,2009年3.7,今年到了14.7%,涨了11个点,平均每年提升1个点,豪华车规模越来越大,高于平均速度,未来也没有大的悬念。未来豪华车的增长点应该是奔驰C级(参数|图片)、奥迪A4(参数|图片)、宝马3系(参数|图片)、奥迪Q5(参数|图片)等入门级豪华车型。品牌力驱动的丰田、本田、大众、别克之前都稳定在30%,在今年前7个月里涨到33.6%。两个本田、两个丰田都在逆势上涨。性价比驱动的合资品牌,这个份额持续下降,14年是34%,现在下降17.5%,整整掉了一半的市场份额。自主品牌从15年开始增长,当年增长5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开始负增。合资品牌的增长找到蓝海,低价位SUV从去年开始因为供给非常充分,供给的作用几乎不再奏效。而作用主要来自于需求,自主品牌去年开始增长,到下半年开始下降,年底和年初是高峰。但是没高到2017年底2018年初的水平。未来这个大趋势很难避免,越是强势品牌在现在的平台期情况下,越有竞争力。高端可以降价,低端再往下降不动了,高端品牌份额肯定会越来越好。
平台期的情况下,大的趋势很难扭转,在座的会如何去做?我从第三方角度提四个建议。
第一,底层逻辑,高度关注营销战略。大家都是营销老总,我没搞过营销,读了EMBA学位很有体会,自己也在管理公司。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战略就是市场细分、挑选细分市场和市场定位,策略是产品、价格、渠道、策略。挑选细分市场很关键。一个市场要足够大,第二要有增长。
第二,自身能力,市场定位。豪华车里面两个定位最明确,一个是奔驰,另一个是宝马。奔驰代表了传统、经典,各个国家元首基本都是“坐奔驰”。宝马如果做这个永远追不上,宝马则找到自己创新、活力、开宝马的定位。
第三,能力建设很重要,自主品牌的研发、质量保证能力、优化供应链体系等等。质量保证可靠性、耐久性,中国消费者非常关心感官品质。
第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厂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压库,再压库经销商就跑了,再压库也压不动。战略压库今天压库明年消化了,现在平台期,明年比今年高还是低也太清楚。有的经销商说再压我也不跟进了,反垄断措施不能全压,商务政策他就不跟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新的平台条件下也是非常关键。
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