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东风悦达起亚销售本部副本部长叶磊)
8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在遵义举办。本届遵义峰会以“底层逻辑 原力生长”为主题,汇集了汽车行业近百位营销首脑,就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主题研讨环节,围绕“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话题,叶磊作为研讨嘉宾,从合资企业角度阐述了“营销老兵”的理解。以下为东风悦达起亚销售本部副本部长叶磊发言实录(有删减):
虽然是汽车界的老兵,但今天还是第一次参加汽车营销首脑风暴,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谈到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关键词为“前瞻力”、“体系力”。
首先把产品做好,汽车是一个长周期的行业,产品做好的前提要有前瞻性,对未来懂得如何取舍,这样才能保证五年之前开发出来的产品上市后仍能得到消费者的欢迎。其次,业务开发商也要有前瞻性,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包括数字化转型)。
对于合资企业而言,前瞻力在部分程度上是被阉割了,因为我们自身没有研发机会或者参与研发的深度不够。因此我们能提升的只有体系力。体系力不仅限营销层面,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财务体系建设的完整度,也包括采购研发体系的配合和持续降成本的能力。
关于中国车市规模,理论上来讲4000万辆是现实的。截至今年6月份全国乘用车保有量约1.98亿辆,平均换车年限为5年。据此估算,近两亿辆中如果有六分之一进行更新的话,数量就已经达到3000万辆。因此从理论数值上讲,肯定能看到4000万辆的那年,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三五年内达不到。
车企营销到底要不要以效果定论?或者说把效果理解成每次活动要不要KPI?作为销售负责人来讲,做营销当然要有效果。只能说,以前大多数做法要的效果都停留在表明,比如销售线索和到店量,这种方法的背后引发出一些负面反馈,比如虚假数据、虚假流量等。但反过来说,如果做营销不考虑效果意义在哪?必须要有效果。
确实传统企业有很多不足,但是在产品研发、品质管理和成本控制上传统企业是有一定优势的。
近两年汽车行业涌入很多新玩家,如恒大、宝能、神州等,他们给传统企业带来的启发更多的是数字化转型或者说彻底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变成两个供应方,一个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产品,另一个为渠道提供源源不断的线索。经销商也在发生变化,不仅做好产品交付还要做好产品体验,产品服务。完成这些转型以后,我们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消费者心态的变化。这是可以向新玩家们学习的东西。至于新晋车企实力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目前肤浅的来看这个价值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