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二坪镇:好政策助力脱贫根 人勤快大步奔小康

07-20 华龙网 阅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0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通讯员 钟春雨)在重庆市铜梁区二坪镇中山村6社,建卡贫困户刘代彬自强不息治穷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被村民们传为佳话。 

7月18日上午,雨后初歇。笔者走进居住在中山村一个深沟里的刘代彬的家。他家院坝里,堆放着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刘代彬夫妇正在剥包谷。在他俩身边帮忙的,还有帮扶责任人、村支书汪秀。 

丰收在望的水稻。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这段时间雨没有停过,收回来的包谷晒不干。今天天晴了,我们赶着把籽籽麻下来,晒干后好养畜牲。”刘代彬说。 

笔者看到,刘代彬家的楼房虽然有些陈旧,但屋里屋外干净整洁。大门上方,张贴着建卡贫困户信息明白卡。堂屋里,拌桶和七八个编织袋里装满的都是粮食。房屋左边的两间猪舍里,养着的9头已经长到100多斤重架子猪;房屋右边的一片空地里,围养着一大群鸡鸭。 

“前几天,老刘6头肥猪卖了两万三千四百元。圈里这批猪年底出槽,至少可以卖三四万元。加上80多只鸡鸭,还可以卖五六千元,加上他打工挣的现钱,老刘的腰包开始鼓起来了。”汪秀一边剥包谷,一边介绍起刘代彬家收入情况。

刘代彬养殖的肉鸡。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今年49岁的刘代彬过去长期在沿海城市打工,生活过得不错,家里也早早建起了一楼一底的楼房。 

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3月的一天,正在上班的他突然感到肝区疼痛无法忍受。到医院检查,诊断是患有非常严重的肝硬化,急需住院治疗。 

刘代彬告别了打工生涯,回到家乡治病,病情得到好转,但治病不但花光了打工攒下的积蓄,还欠下了大笔债务。 

“独生女儿还没有长大,家里又欠下10多万元债务,平时还要看病吃药,这辈子完了。”刘代彬面对妻子唉声叹气。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镇村将因病致贫的刘代彬列为了建卡立档贫困户。通过健康扶贫,从政策上解决了不少的医疗费用。 

随着病情的康复,生性勤快的刘代彬开始盘算起脱贫的事来。“党的政策好,但我不能躺在好政策上一直向国家伸手过日子。”他对镇村干部表态说。 

干部帮刘代彬剥包谷。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摄

自家两三亩地只能解决温饱。他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把外出务工的农户的近20亩闲置田土收起来种上水稻、玉米和红苕。两口子起早贪黑在地里忙着,把庄稼做得比哪一户都好。 

“刘代彬两口子舍得干,勤快得很,三伏天都顶着太阳在坡上干活。两个人种20多亩地,换了人根本累不下来,我们都佩服他俩口子。”同社村民周小容感慨地说。 

在他家屋外的几块水田里,整齐的穗子开始散籽,丰收在望;坡上刚收获的玉米地里,红苕苗长势喜人;院坝外的一片菜地郁郁葱葱。 

“包谷收了1万五千斤,谷子也可挞1万多斤,立秋后还可以挖1万多斤红苕。吃不完的粮食就喂牲畜。”刘代彬抚摸着开始散籽的稻苗笑着说。 

近年来,镇村进一步加大了帮扶的力度,一如既往创造条件帮助支持他家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成果。村支书当上了他家的帮扶责任人。 

去年,镇村扶贫干部在就业扶贫工作中,介绍刘代彬和他女儿刘娟到临近合川区合阳镇企业务工,父女俩每月有4000多元收入,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变,刘代彬又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规划发展养殖业。 

2019年,刘代彬顺利获得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镇里也把区里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送到了刘代彬的手上。有了资金支持,他养起了鸡鸭和稻田养鱼,还喂上了3头母猪,10多头肉猪,添制了电动推车、饲料粉碎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 

“鸡鸭养大了,猪喂肥了,我根本没有时间弄到街上去卖。是镇里的干部和村上的汪支书他们给我介绍来买主,我在家门口就收现钱。”刘代彬说。 

健康扶贫让刘代彬摆脱了贫困,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让他家增收致富。与此同时,“两不愁三保障”的惠民政策让自来水、天然气也在今年安进了刘代彬的家里。他家门前过去的一条坑坑洼洼的机耕道,现在也改造成了平顺的水泥公路,让他家的生产生活更方便,电视、空调、冰箱也买进了家里。 

“幸福是干出来的。刘代彬不等不靠勤劳致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树立了好的榜样,镇里宣传他脱贫致富的事迹,号召全镇贫困户向他学习。”镇长孔庆明说。 

“有党的扶贫好政策,只要人勤快,就不愁过不上好日子。下一步,我还要把生产搞得更好,过上小康生活呢。”谈到未来,陈代彬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