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技创新,更需久久为功。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科技创新,要从娃娃抓起。
借助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由重庆市委台办牵头,重庆市科技局、市教委、市知识产权局、团市委、南岸区政府、京东方等主办的第二届青少年专利孵化展成功举办。展会展出国内外青少年优秀创意发明作品212件,首发创意发明系列教程《智创未来特爱发明》,评选出金奖、银奖和铜奖作品,举办两场创意发明沙龙,签约孵化3件创意发明作品,取得累累硕果。
开放共享,智创未来。这场青少年的盛会为青少年打开创意展示之窗,为青少年开启探索交流之旅,为青少年创新科普教育之路。
一场青少年盛会打开科技展示之窗
2022年智博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但无论线上、线下,青少年专利孵化展都呈现出超高人气。
线下,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嘉宾和青少年互动热烈;线上,观看人数稳居智博会线上展厅综合展区第二名。
青少年专利孵化展借助智博会已连续举办两届,以“开放共享 智创未来”为主题,以创意为纽带,助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青少年科技创新专利成果转化平台,交流青少年科技创新理念,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专利体制机制,培育青少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事业蓬勃发展。
相比第一届孵化展,第二届报名数量、展出数量、报名国家都有增加。
展会共收到国内外青少年报名作品361件,比第一届增加149件。通过初选评审入围的参展作品有212件,比第一届增加了104件,其中,线下展厅展出实物作品59件,线上展出153件。参展的国家从第一届13个国家(含中国)增加到27个国家(含中国)。
三个“增加”揭示出青少年专利孵化展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国内外辐射力逐渐增强,中国青少年发明创新领域对外开放的窗口越开越大。
一场青少年盛会开启探索交流之旅
植物养身馆、筷子与叉子组合件、欠压自动储水模拟装置、淘菜盆沥水装置、四方受力活动扳手、安全烤火炉、古诗助学机器人……一个个创意发明源自青少年关注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国内外青少年科技创新的一次亮相和检阅。经过专家评审团评审,最终在入围参展作品中评选出75枚金牌、84枚银牌和50枚铜牌。
同时,孵化展上,“老弱妇孺开瓶器”“四方受力活动扳手”“筷子与叉子组合件”三个创意发明作品进行现场签约孵化。
“我们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从0到1的自主研发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据展会主要承办单位重庆邓鸿吉创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鸿吉介绍,孵化展跟其他发明展不同的是,市场性、专利性占据了评审标准的重头,发明作品只有具有了市场性,才能更好的转化成产品,才能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率。同时,拥有了专利,才可以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智慧财产。
除了“孵化”,“交流”是这场盛会贯穿始终的核心要义。
在评审发明作品的过程中,评审专家团跟青少年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发明初衷、设计理念和实际应用等,并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发明,同时普及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等知识,使得青少年们的创意发明理念、思考方式和知识储备更加完善。
闭幕式上,两场创意发明沙龙反响热烈,大咖们结合自身经历、经验,鼓励孩子们观察生活、提升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科技创造改变生活,创新发明翻转人生”,孩子们坚持创意发明的信心得到鼓舞。
一场青少年盛会创新科普教育之路
孵化展上,由“台湾最具产值的发明家”“台湾爱迪生”邓鸿吉及其团队为小学校量身打造的《特爱发明智创未来》系列丛书首发。
这套丛书共6册,主要针对小学1到6年级的学生,凝聚着邓鸿吉科教普及的初心,融合了海峡两岸创意发明教育理念,依据青少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思维力和创造力发展等特点,将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技法融入到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中,助力提升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素养,从而形成完整培育体系,为各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特色课程构建提供有标准、可复制、能考核的优秀教育内容及综合解决方案。
基于相同的理念,从属于重庆大学博士创业团队的新知博士团跟邓鸿吉强强合作,探索多元化青少年科技普及教育。
目前,初步合作已经敲定。一是新知博士利用博士团成员深入浅出地讲解《特爱发明智创未来》系列教程,将纸质图文制作为生动、趣味的数字视频,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激活青少年的发明创造思维;二是双方将举办“筑梦乡村,博士同行”博士团乡村小学公益行,走进乡村课堂、农村家庭,进行“大国工程”系列讲解、展开科普小实验、趣味手工制作等活动,促进乡村青少年了解发明创造、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正如孵化展的评审专家、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喻伟评价,看似只有一场展会,但背后却涵盖着科普教育、创新实验、学生培训等完整创意发明产业链及教育服务体系的支撑。这场盛会既是青少年科教普及事业的试金石,也是青少年科教普及事业进一步扩大的新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