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以法治化赋能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06-09 重庆日报 阅读: 36582

在垫江县,一个养牛大户能“调动”多个政府部门及时办理有关事项,避免收益进一步受损;在江北区,企业可享受包括立案、起诉等在内的一站式金融法律服务……破解烦心事、揪心事,让企业专心于生产经营,是重庆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重庆政法系统聚焦中心大局,立足政法职能,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靠前服务、能动司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经营发展,持续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增强重庆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让各类市场经营者体验到浓浓暖意和拳拳关爱。

建设金融法律服务高地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实践案例>>>

江北区打造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

“案件即将开始审查起诉,请做好相关准备。”

“感谢法官不遗余力帮我们挽回损失。”

近日,某知名互联网金融企业收到来自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的电话,告知企业被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站漏洞诈骗获利案件的最新进展。

去年6月,该企业向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警务服务区报案,称其在经营中发现网站某消费信用产品出现大量异常。警方立案后初查发现,部分用户通过提供虚假质押款项提高消费信用额度,疯狂骗购网站大量货物,案件涉及全国10余省市,企业受损金额数千万元。

在对案中涉及江北区的嫌疑对象展开布控和抓捕后,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发挥职能融合优势,协调中心警务、检察、诉讼、公共法律服务四大功能区就案件定性、追赃挽损等进行会商,多部门深度融合形成合力,有力推进了案件办理。

近年来,江北区金融能级持续增强,现已拥有各类金融机构达497家(其中,全国或区域性金融总部92家),金融资产规模占全市近二分之一,上市企业数量与经济证券化水平居全市第一。伴随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纠纷尤其是涉互联网金融纠纷也呈现上升趋势。

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去年4月,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在江北嘴挂牌成立。“中心以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相关职能部门入驻为基础,还融合了律师咨询、金融纠纷调解、公证、金融审判、经侦、检察等资源。”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融合了多个服务元素的中心,可为金融机构和群众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法律服务。

江北区司法局副局长祝颖介绍,得益于多元金融纠纷化解、风险联合排查、犯罪预防、法律理论研究等机制,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功能越来越完备,司法办案、服务企业群众能力水平大幅提升,且更具前瞻性预见性。一年来,中心已累计办理金融案件1.8万件,涉案金额88亿元,先后向各类金融企业提供相关司法、检察建议近100条。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江北区金融纠纷解决优选地、高端法律服务聚集地、法务科技创新先行地、法治文化交流实践地的功能定位,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一流的法律服务,为重庆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和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赋能。”祝颖说。

政务服务大众点评

“金牌垫小二”助企纾困

实践案例>>>

养殖户毕大德一个“误操作”调动垫江县多个部门合力“纠错”

“一个误操作带来了一堆麻烦,你们能不能帮我撤销申请?”几天前,垫江县沙坪镇养牛大户毕大德心急如焚地来到县政务服务中心,请求工作人员为他加急办理一项业务。

毕大德开养牛场,营业执照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两个月前,因对企业自主税务申报政策理解不透彻,他“误操作”在网上申请注销了原执照,准备改为个体工商户继续经营。“原执照注销后,场里的电价上升了,肉牛也无法开具检疫证明,后续可能还会引发环评、融资等一系列问题。”毕大德希望工作人员想办法,把原执照再发给他。

听了前因后果,工作人员谢瑞于感到很为难:县级单位操作权限不够,又涉及多个部门,怎么办?“人人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垫小二’,再难也要办!”谢瑞于及时沟通协调,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本着“特事特办”原则,马上协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撤回毕大德此前的注销申请,顺利解决了问题。

近年来,垫江县聚焦企业经营痛点和发展新需求,推行“垫小二”服务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办事不求人、办事不找人”。2022年,该县又推出群众和服务对象监督评价考评机制——“垫小二·政务服务大众点评”机制,按季度收集服务和执法对象等的评价意见,形成评价、反馈、整改、监督闭环,大力整治有损营商环境问题。

“评价对象实现了全县具有行政审批、服务职能及执法职能的部门科室全覆盖。”垫江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机制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细化为“卡、推、拖、乱、冷、差”六种形式,群众办结事项后,即可通过对应网址入口或相关部门的回访进行定向评价。对于收到“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评价的,县里将按照性质对被评部门科室进行通报批评、约谈等,同时将问题整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责令整改到位。

如今,这一机制已成为垫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动力。统计显示,一年多来,群众差评数量逐季度下降,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差评大幅度减少。

“法治化+市场化”

推动企业破产重整浴火新生

实践案例>>>

力帆股份破产重整案入选最高法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力帆股份的破产重整案当时非常受关注。由于涉及的债务人企业主体众多,重整案审理过程中面临很多难题,但从进入司法重整到最终危机解除,仍只用了102天。”6月6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重庆五中院)破产法庭庭长吴洪说。

作为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老牌制造业企业,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帆股份)201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首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乘用车企业。力帆股份及其持有的10家全资子公司,常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之列。

然而,因汽车、摩托车行业深度转型,同时受战略投资亏损、内部管理不善等综合因素影响,2017年起,力帆股份逐渐陷入经营和债务危机,主营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这样一个大企业,如果不妥善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会牵扯到方方面面,不仅损害群众利益,也影响重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吴洪介绍,2020年6月至7月,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对力帆股份及其持有的10家子公司实施重整。

重庆五中院在受理重整申请后,充分发挥“府院”协调机制作用,创新采用“财务投资人+产业投资人”的模式引入战略投资人,形成了推动企业重生的双重“驱动力”。

一方面,通过国有平台公司和民营企业共同牵头设立投资基金,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企业重整;另一方面,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导入新技术、新业态,将传统的汽车、摩托车制造业务升级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业态。

经过司法重整,力帆股份化解了危机,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也维护了6 万余户中小投资者、5700余名职工的合法利益,保障了上下游产业链千余家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2021年,重庆五中院审结的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持有的10家全资子公司司法重整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10个人民法院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民商事案例。去年7月,该案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10个人民法院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典型案例。

编辑:肖福燕 | 校对:李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