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茶的樟香味从何而来?”
“哪种加工工艺能够让老鹰茶的口味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巫溪老鹰茶能不能像云南普洱茶一样,通过科技创新实现10年突破千亿产值的奇迹?”
4月24日,2024巫溪老鹰茶文旅消费节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业界专家、学者、公司负责人齐聚一堂,就如何把巫溪老鹰茶打造成重庆“金名片”、走向世界建言献策。大家认为,要把巫溪老鹰茶打造成“金名片”,还需要过资源、科技创新和品牌三道关。
▲2024巫溪老鹰茶文旅消费节研讨会暨产销对接会现场。通讯员吴丹摄
资源关:建立老鹰茶种质资源库
西南大学教授、西南大学涪陵研究院院长曾亮2014年开始研究老鹰茶的种植技术及深加工。去年,她在两场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中,都以老鹰茶为例,向世界传递老鹰茶这张重庆的“金名片”。
为研究巫溪老鹰茶的功能成分及保健作用,曾亮长期在巫溪县蒲莲乡等老鹰茶主产区进行科研。她向大家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由于巫溪的老鹰茶树多为野生,树形高大,当地村民采摘鲜叶制茶需要爬到树上,效率很低。此外,高大的茶树不仅产量受限,管护上也十分不易。曾亮和她的团队在巫溪进行茶园种质资源调查和升级时,考虑到提高产量和方便在家村民管护,在当地建立了老鹰茶矮化示范园,谁知老百姓不接受,理由很简单:祖祖辈辈见过的老鹰茶都是大树,从没见过矮化后的老鹰茶,不肯干,“为了让村民接受,我们提出矮化一根就给30块钱,大家也不接招。后来,幸亏当地一个村会计带头示范,才把矮化示范园建了起来。”
曾亮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说明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她认为,发展老鹰茶产业,首当其冲的是资源,必须建立老鹰茶种质资源库。比如,每种老鹰茶的总黄酮含量分别是多少,这些成分会给茶叶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口感,从而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以保证其品质最佳。
对此,重庆市林科院林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所副所长戴前莉深以为然。她认为,目前,老鹰茶产业前端的原材料匮乏问题凸显,亟待解决。
戴前莉介绍,目前在重庆有20多个区县天然分布着老鹰茶树,其中,巫溪老鹰茶树的零星分布量、成片分布资源面积以及古树数量分别在全市占比89.41%、57.52%、91.67%,资源量遥遥领先。目前,巫溪县已有7家育苗企业,规划2030年老鹰茶种植面积将达到20万亩,这将为巫溪老鹰茶产业原材料的供给提供保障。
目前,市林科院正在进行摸清资源底数、古树保护繁育、本地种与外来种对比等科技支撑工作,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巫溪老鹰茶产业发展。简单地说,也就是弄清楚有多少棵树,怎样提升优质资源。此外,林业科研人员也在摸索老鹰茶的种植经营模式,比如探索把老鹰茶种在现有的马尾松林中,解决老鹰茶产业发展中的空间落地问题等。
科技关:把茶喝清楚,把茶说明白
“巫溪老鹰茶产业发展现在已到了关键时期!”云南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云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盛军认为,“关键时期要靠关键技术解决,就是科技创新。”
盛军研究了17年普洱茶,他刚到云南的时候,普洱茶产业正处于低谷期,从2007年的200多亿元产值跌至2008年的105亿元,问题出在哪儿?怎么办? 自2007年以来,以盛军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开始了科学普洱创新行动,聚焦普洱茶产业的“四化”,即茶园改造生态化、功效研究数据化、山头茶的标准化、创新链条组织化等转型升级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攻关。
如何理解这“四化”呢?盛军认为,就是要把普洱茶的事讲清楚,讲明白,用科学研究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比如,都说普洱茶越陈越香,到底是不是越陈越香,因子是什么?市场上卖的茶叶从几十元一饼到几十万元一饼,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空腹不能喝茶?为什么喝普洱茶解油腻、清火?
“所有针对普洱茶的疑问,都必须通过精确的科学数据,让国际认可,才能达到推广的目的。”盛军说,通过系统性科技攻关一系列普洱茶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云南普洱茶产业综合产值从2008年的105亿元,到2021年的超过1071亿元,创造了一个奇迹!
2020年以后,云南提出第二个千亿创新工程,目前正在实施中。
“把茶说清楚,把茶喝明白。”盛军认为,普洱茶的经历可以为巫溪老鹰茶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科技创新,拿出科学数据,把老鹰茶的常识和误区都搞清楚,这样才能让巫溪老鹰茶发挥好“天赋”作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党委委员,科创中心副主任,代用茶研究团队负责人谭蓉则分享了不同加工工艺对老鹰茶风味品质的影响。比如用不发酵的加工方式加工老鹰茶,樟香味明显;而用发酵方式加工老鹰茶,樟香味减弱,口感更醇厚,“通过科学研究,研发符合不同市场需求的茶产品。”
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副院长曹纬国从老鹰茶食用价值进行了分享。他认为,传统观念认为老鹰茶消暑解渴,但通过实验发现老鹰茶具有比较强的脂肪酶抑制能力,因此作为火锅伴侣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品牌关:让更多人了解老鹰茶
茶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把老鹰茶推广出去,把老鹰茶打造成“一县一品”重庆爆品?
华巨臣的三茶创新研究院院长孙逸超认为,目前老鹰茶虽然在重庆地区受欢迎,但走出重庆走向全国知名度还不够,很多人不了解没喝过甚至没有听说过老鹰茶,在品牌建设上还没有形成标准化体系化的品牌体系。和普洱茶等名茶相比,巫溪老鹰茶才刚刚起步,产品知名度需要有积累的过程,所以当务之急是让更多人了解老鹰茶。
他说,目前巫溪老鹰茶产品还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应在老鹰茶产业链的延伸方面下功夫,开发出更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此外,巫溪还应在茶文旅融合上下功夫,让老鹰茶主题与县域旅游产品产生联动,打造“茶+文创”的业态等。
小菓创始人、小罐茶联合创始人于进江建议巫溪加强老鹰茶物种保护,通过文化赋能老鹰茶产业,讲好老鹰茶的故事,助力老鹰茶塑造品牌,走向世界。
编辑:何维 主编: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