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完成后亮相“妙手匠心 重现华光——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的东汉铜马。
修复前的东汉铜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当它们被从泥土里捧出时,岁月的刀锋已经将它们的躯体侵蚀得支离破碎,是文物修复师们用高超技艺,让它们得以再现昔日华光。
它们来自三峡库区重庆段的大江两岸、高山峡谷,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三峡库区出土文物。
从2012年至今的12年时间里,为了让这些中华文明、长江文明的见证者“重生”,重庆上百名文物修复师埋首实验室中,为它们拂去灰尘、洗去锈迹,为它们接上断肢、补上残缺。
12年时间,修了多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下简称三峡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部副主任赵雄伟说,15000余件(套)。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物和文博系统的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近日,记者走进三峡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实验室,零距离感受被称作“文物医生”的文物修复师用匠心妙手连接古今,一步步还原三峡文物所承载历史信息的故事。
穿“毛裤”、抹“虫胶”,重庆唯一汉晋有翼神兽神奇“康复”
在石器修复师孙存冲的口中,三峡博物馆外草坪上的石雕辟邪,有一个可爱的名字——“石小邪”。你别小看了这尊石雕,它可是重庆唯一的汉晋时期有翼神兽。
说起自己修复的“石小邪”,孙存冲的记忆回到了两年多前。
2021年9月底,三峡博物馆启动了石雕辟邪的修复工作,孙存冲负责带领团队。
修复团队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扫描,对文物病害相关信息和样品进行检测。检查报告显示,“石小邪”本体石材出现了多处酥粉、裂缝、空鼓、孔洞和覆盖物等病害。
针对裂缝,专家们采用裂缝灌浆加固法,用注射器、灌浆机反复几次注射,直到环氧树脂浆液填满裂缝;等浆液基本固化后,再用被人们俗称为“虫胶”的环氧树脂胶泥填补注浆孔。
而针对“石小邪”皮肤表面泛碱、风化现象严重的问题,专家们给“石小邪”穿上了特制的“毛裤”。
穿“毛裤”,其实就是脱盐的过程,主要是为了治疗“石小邪”的酥粉症、空鼓问题。
整个“治疗”过程就是将“发泡”完毕的纸浆,均匀地敷在“石小邪”的“皮肤”之上;等纸浆完全干燥后,用竹刀将其剥离下来,再贴无酸纸片脱盐。
对照三维模型和修复前的照片,修复专家们还发现“石小邪”的尾巴存在残缺。
但因为缺乏确切依据,专家们在数轮论证后,放弃了之前制定的修复计划。
“就像人们不会对维纳斯的断臂进行修复一样,我们最终放弃了修复计划。这不是对文物的不尊重,反而是对文物最大的尊重。”孙存冲说。
矫形、补洞、除锈,让近两千岁的铜马再现矫健身姿
在三峡博物馆“妙手匠心 重现华光——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现场,一件来自东汉时期的铜马吸引着众多观众的视线:穿越近两千年时光而来的铜马,见证着汉代的强盛国力,展现了汉代精良的青铜铸造工艺。
这铜马看上去体型矫健、气宇轩昂。可你知道吗?它刚刚从云阳出土的时候,已经断裂成了好几部分。
为了让这件近两千年前的铜马再现昔日神韵,青铜器修复师赵晓宇领衔的修复团队一头扎进了修复室里。
断裂成好几段,把它们拼起来不就好了吗?
不!赵晓宇说,断裂只是这件铜马最明显的“伤痕”——经过检测,在它身上还存在变形、破损等多种“病害”。
在拼接开始前,修复团队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它变形的马腿和马颈进行矫形。
但矫形可不是件容易活,因为矫形工具无法自动适应每一件文物的弧度,所以专家们要通过精细的测量,为矫形工具做出合适的木托。
然后是修复铜马各部分躯体上的破洞。这一步,需要用到的工具是铜皮和胶带。
文物修复师先将胶带粘贴在破损处,“套”出破洞的形状,再根据这形状,在铜皮上剪出一模一样的图案。
为了让修复用的铜皮能和铜马本身达到“浑然一体”的状态,文物修复师还得根据修补部位的原本状态,将铜皮捶打出相应的弧度。
拼接之前,除锈也是必不可少的。赵晓宇说,千万别小瞧了这些锈迹,它们每一部分的锈蚀成因都不同,所以必须得通过专业的工业CT找出每种锈迹的化学成分,再使用相应的“药剂”除锈。
在除锈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修复工作的最后一步:将断裂部位拼装到一起。
“铜马的修复在青铜器修复中,还是相对简单的。如果遇到镶金银或者错金银的青铜器,修复的时间短则半年,长则一年。”赵晓宇说。
热水洗污垢、小心揭命纸,修复张大千书画
历朝历代的书画作品,一直是三峡博物馆的重要藏品种类之一。
但是古旧书画流传至今,往往已不止一次被揭裱,所以文物修复师更像是一名“画医”,他们除了掌握装裱技巧外,更具有耐心、细致的职业素养,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
书画修复师周理坤就是这样一位“画医”。近期,他刚刚结束了对张大千山水图轴的修复工作。
周理坤介绍,书画修复的第一步是将旧画洗净,用热水烫后,用羊肚毛巾挤吸画上的“污水”;除去污垢后再揭去书画的腹背纸,这一步的操作需要十分小心,不能伤及书画本身的命纸及画芯。
接下来,就到了书画修复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揭命纸。
周理坤说,命纸是画芯的托纸,托纸直接和原画接触,能延长作品的寿命,也能够使作品更加出色,故而称之为“命纸”。“谨慎小心”依然是这一环节的修复要点,在揭取时不能伤及画芯。
补虫蛀和破损都是书画修复中常见的步骤。此外,在书画修复中,修复师还要将漏洞处失去颜色的地方补好,使画面统一。
周理坤说,书画修复的高手要做到“四面光”,即上下左右四个角度都看不出这幅书画被人修补过。
除此之外,修复师还需要对画面中因破洞造成的断笔进行接笔,这要求接笔人对画家笔法有深入了解,知道笔意的来龙去脉。
“其实一幅书画的修复过程,很大程度上就等于和艺术家一起创作的过程。这要求书画修复师不仅有专业的修复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书画修养。”周理坤笑言,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长期以来他一直在不停地学习各种中国书画派别的技艺。
新闻多一点>>>
重庆构建起三峡文物科技保护体系
近年来,重庆市陆续建成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等文物保护基础设施,为三峡出土文物修复与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构建起三峡文物科技保护体系,辐射带动三峡库区乃至西南地区文物保护能力全面升级。
三峡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部副主任赵雄伟介绍,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三峡博物馆建立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重庆区域中心,先后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11项;在重庆三峡库区设立了9个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改造升级,使得三峡出土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为助力沉睡的文物“活起来”,重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将数字文物技术、VR、AR等新兴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文物修复中。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晟)
(责编:陈易、刘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