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表达·战史-阿金库尔战役

日期:07-17  来源:重庆青年报

阿金库尔战役

文/伯都(作家,著有《血色归途》《国家盾牌》等)

1415年10月25日,阿金库尔战役打响。此战是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可以说,阿金库尔战役不仅改变了欧洲军事史,也让死打硬拼、墨守成规的重甲骑士,逐渐淡出军事舞台,使得联合兵种作战体制的军事思想,重新成为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

同时也流传下来许多传奇故事,比如大家都熟知的:"V"字手势意味为胜利,但是“反V字”手势又有何涵义呢?中世纪骑士间的战斗被称为“绅士之战”,当战败的“绅士”碰到“大老粗”的长弓手,注定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A英格兰远征军背水一战Fight

自从1066年带有法王属臣身份的“征服者”威廉一世征服英格兰起,英吉利海峡两岸的恩怨便纠缠不断。1337年,英法两国间爆发了一场扩日持久的大战,即历史上著名的“百年战争”。

1396年,两国订立《巴黎条约》,勉强维持现状,但并未解决任何实质问题。1415年7月,立志统一英法的英王亨利五世向法国宣战,他率领2500名骑士和8000名长弓手,渡过英吉利海峡,在塞纳河口的哈夫勒尔港登陆。

英军的攻势并不顺利。哈夫勒尔被围困了数月之后,才被英军攻克。此时,疟疾在远征军军营流行,口粮只能维持八天。亨利五世直捣巴黎的计划化为了泡影,他打算率军沿海岸向东北方向200公里外的英国据点加莱前行,从那里乘船回国。

英国人的此举充满了艰难险阻:哈夫勒尔和加莱之间不仅横亘着五条河流,且缺乏较大的城镇,提供后勤补给。亨利五世这个意气用事的决定,最终将英军置于背水一战的险境。

10月23日,当英军来到加莱以南50公里一个名为阿金库尔的小村前时,发现至少三万法军已经在地势较高的村里安营扎寨,拦住自己的去路。此时,英格兰远征军在16天里跋涉了近380公里,断粮接近四天,精疲力竭,饥寒交迫,士气相当低落。不过,亨利五世很清楚,除了应战,别无他法。

B英长弓手与法骑士的较量Confrontation

阿金库尔战役是一场英国长弓手同法国骑士的较量。中世纪的欧洲通常被称为“骑士时代”,战争往往由重甲骑兵决定胜负。中世纪欧洲各国军事体系的核心,是所谓的“披甲武士”,统称骑士。

欧洲骑士属于职业军人,从小接受格斗训练,作战时,从头到脚包裹钢甲,骑乘战马,挟持长矛,高速冲击敌阵,必要时也可以下马用长剑格斗。当时的法国拥有1400万人口,农牧业发达,有足够的财力装备重甲骑兵。

相比之下,英国只有400万人口,经济落后,鼎盛时期最多拥有5000多名重骑兵。为了弥补重骑兵的不足,英国大力发展弓箭部队。当时,一名骑士的全套标准装备(包括盔甲、武器和战马)价值32英镑;而一个长弓手的全套装备(包括一张长弓、四囊箭、短剑、匕首、头盔和皮甲背心)仅仅花费1.5英镑左右。

英军的标准长弓通常用意大利和西班牙进口的优质紫衫木打造,弓长1.83米,箭长0.9米。“长弓”得名并非因为弓箭特别长,而是弓弦张力特别大,其优点在于:一是杀伤效果大,近距离施射,箭镞可穿透10厘米的橡木板,也能轻易贯穿当时任何一种盔甲。二是射速快,最熟练的弓手上下弦只需几秒钟,每分钟可以发射10至12支箭。弓箭手齐射制造的箭雨,对于进攻的敌方,不但是致命绝杀,还是心灵上的震撼。三是射程远,这是长弓最大的优点,最远距离可达366米。

从13世纪开始,英国就推行全民射箭政策,到了“百年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经拥有一支庞大的长弓部队,占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二,这个比例在欧洲实属罕见。亨利五世率领的英国远征军中,长弓手所占的比例接近80%,这成为其在阿金库尔战役获胜的法宝。

三万法军中,有4000余名出身贵族阶层的骑士、1.6万个侍从武士,另外约5000名弓箭手和数千长矛兵。法军弓箭手的主力是十字弓兵。相比英军的长弓,十字弓的发射方式复杂,射速慢,每分钟只能射出2至3箭,以至于作战时还必须有一位盾牌手专门保护他们。此外,由于十字弓使用的箭比较重,弓手只能带一囊箭,也就是24支箭。

C法军迂回夹击战术不可行IncorrectTactics

法军在阿金库尔地区按惯例排出了三条阵线。第一线由皇室总管奥布莱特和名将布西高特亲自率领,中央是四个方阵共计8000余名徒步披甲武士,5000名弓箭手在两侧提供火力支援;第二线由阿拉贡公爵率领,包括6000徒步武士;最后是一万重骑兵压阵,构成第三攻击波。

布西高特在第一线左翼部署了1600名重骑兵,右翼部署了800名重骑兵,这两支突击队的任务是在中央阵线接敌以后,出其不意地迂回到英国长弓部队的侧后,发动攻击,削弱长弓手对正面进攻集群的杀伤力,搅乱英军阵脚,并撕开一个进攻的切口。

重骑兵集团的冲击战术是一支军队形成强大突击力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进攻方是通过重骑兵的集团冲击,直接撕开对方的第一、二道防御阵形,为后续部队加入战斗提供条件。法军预备在英军阵线撕开裂缝的同时,重甲步兵构成的主力从正面一拥而上,用人数压倒对方,将其聚而歼之。

实际上,布西高特的布阵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交战区域夹在两片密林中间,是一条狭长的走廊形状,在战场北侧的法军阵地最宽也不过1000余米,向南逐次收紧,到英军阵地只有900米宽了。再加上两侧全是密林灌木,采用横队排列冲击的重甲骑兵,根本无法穿行。布西高特制订的所谓‘迂回英军侧翼,实施两面夹击’的战术部署,完全是天方夜谭。

当然,假如法军选择迂回包抄,直插英军身后,或许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的。遗憾的是,法军骑士过于墨守成规,根本不会灵活运用战术,一味地选择正面硬拼,这也是他们落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布西高特没有考虑地形和环境因素,法军与英军之间是一片田地,由于连日降雨,成为一片泥潭,完全不利于重甲骑兵的大规模机动,形成的冲击力也非常有限。布西高特对泥潭的忽视,为稍后法军的惨败埋下了祸根。再者,法军的指挥系统非常混乱。布阵时,排在后面的骑士不听从调遣,纷纷挤到前列,将两侧的弓箭手推搡到阵后。这导致法军的阵形变成了四条战线,本应突前提供掩护的弓箭部队,反退居到了二线。由此以来,法军的进攻群体失去了火力掩护,弓箭手形同虚设。

相比之下,英军的阵势简单许多。中央是约900名重甲骑士,他们全部下马组成三个并列的徒步方阵;5000名长弓手在两翼斜前方排列,利用战场两边的树林作掩护。整个英军阵形形成一个扇形。亨利五世和骑士们一起在中央前列徒步作战,没留任何预备队。此外,亨利五世让每个长弓手随身携带一根长约两米且两头削尖的树干,阻止骑兵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长弓手不属于骑士阶层,不享受中世纪战争规则的保护。他们若是被俘,即使不被处死,也会被砍掉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这让英军的长弓手下定决心,拼死一搏,以求生路。

D第一波骑兵失利成法军失败关键DecisiveBattle

1415年10月25日早晨7:00左右,英军在距离法军阵线300米的地方停下来。实际上,如果在英军行进过程中,法军突然进攻,没有防御工事保护的英国长弓手,很难抵挡住法国铁骑的冲击,英军会彻底崩溃。遗憾的是,法军没有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而是选择了“礼貌”地等待。

英军到达阵地后,两翼的长弓手将树干钉入地面,紧跟着,弯弓搭箭,仰天放出第一波齐射。顿时,5000余支离弦之箭以高仰角升至30米的空中,然后一起俯冲向法军阵线。很快,长弓手们又放出第二波齐射。虽然长弓在这样远的距离射击,很难穿透法国骑士的钢质盔甲,但导致不少战马中箭受惊,扰乱了法军的阵形。两翼的法军重甲骑兵按捺不住,率先冲向英军。奥布莱特只好命令中路的8000徒步武士随之出击。

按照欧洲重甲骑兵冲击战术的规定,骑兵排成横队,以慢步开始前行,然后转为快步,距离敌人300米左右转为轻跑,并逐渐加快前进速度,再转为快跑,距离敌阵20米时则全速前进。冲向英军两翼的2400名法国铁骑由于被树林遮挡和地面泥潭的阻碍,冲击速度相当缓慢,300米的距离竟用了40秒的时间。

就在这期间,英军长弓手释放出了六波齐射。法军中不断有战马中箭倒地,背上的骑士被抛到烂泥里动弹不得,紧接着又遭到后面铁骑的践踏。少数幸存的法国铁骑冲到英军阵前,长弓手迅速退到木桩后面,最前面的战马刹不住脚,惨遭木桩洞穿,背上的骑士被抛入英军阵中,被长弓手用匕首抹了脖子。后面的法军骑兵连忙调转马头躲避,但泥泞的地面使战马行动缓慢,成了英国长弓手的活靶子。

跌入泥潭的法国骑士,由于身负重甲,难以起身,成为后面其他骑士的绊脚石,这导致摔倒的法军相互重叠。很快,英军阵前尸积如山,法国兵被自己人压死的多过被敌方杀死的。事后证明,法军第一波重甲骑兵攻击的失利,是其输掉阿金库尔战役的关键所在。

徒步冲锋的8000余名法国重甲步兵,身负30公斤重的盔甲,在泥潭里艰难地行进。英国长弓手的箭雨虽然无法阻止他们前进,但也迫使法军阵形向中间拥挤。这样一来,法军的阵形越发密集,狭窄的地域,使其根本无法施展战术动作,成为一片拥挤的“人海”。

两军短兵相接时,英军由于人数上不占优势,伤亡惨重,连亨利五世也负了伤。不久,局势发生了变化。法军骑士负重过多,又被泥潭困扰,体力消耗很快,大多数人被轻装上阵的英国长弓手绊倒在地,结果性命。剩余的骑士企图撤退,又被阿拉贡公爵率领的法军第二攻击波堵了回去。整个法军阵营乱作一团,他们根本没有空间实施反击,唯有坐以待毙,不是成为英军的刀下鬼,就是被自己人踩踏至死。

由于法军阵形过密,战斗场面混乱,从始到终,法军弓箭手竟然一箭未发。法国贵族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投降。但英军长弓手大多数出身贫寒,既不会讲法语,也不懂骑士规则,他们三四人对付一个骑士,用锋利匕首从盔甲缝隙刺入,开始疯狂的杀戮。阿拉贡公爵按惯例摘下头盔,递出手套表示投降,结果被一个杀红眼的长弓手结果了性命。英国骑士不得不分头阻止愚蠢的杀戮,指挥士兵收集战俘,因为用这些法国骑士可以换取巨额赎金。

一个半小时,世界战争史上以多胜少的经典战例-阿金库尔战役就此收场。法国军队损失过万,两位统帅奥布莱特战死,布西高特被俘,而英军仅仅伤亡了约400余人。

得意洋洋的英国长弓手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向被俘的法国骑士们作出了“反V字手势”,讽刺贵族老爷们要砍掉自己手指的狂言。这种手势从此流传开来,直到今天,在法国,做这种手势仍比竖起中指的侮辱味更浓。

指挥官介绍

亨利五世

生于1387年8月9日,英格兰兰开斯特王朝国王,在位时间9年。1415年,亨利五世指挥英军,在阿金库尔战役中以少胜多击败法军。

1417年,亨利五世第二次远征法国,相继攻克了卡昂、韦尔鲁和法莱等地。

1418年,亨利五世控制了诺曼底地区。

1422年,在法国万塞納感染斑疹伤寒,卒于万桑树林。

装备介绍

英格兰宽刃剑

长度3英尺(约合0.9米)左右特点剑有两刃,一击不中,不用翻腕即可回击

长弓

弓体长度通常1.5米,个别1.8-2.2米弓体原材料紫杉木或岑木箭杆长度90厘米箭杆原材料白桦木、白蜡木、柳木等最远射程366米

指挥官介绍

布西高特

法国赫赫有名的贵族悍将,多次参加条顿骑士团,东征波罗的海地区,并在1396年,参加了欧洲联军抗击奥斯曼土耳其入侵的尼科堡战役。

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被英军俘获。

1421年,病死在英国伦敦。

装备介绍

长矛

长度长15英尺(约合4.8米)

矛杆原材料梣木、苹果木和松木等,外部用铁皮包裹矛头原材料铁特点有些矛头带有倒钩,刺入人体后,造成的伤害很大盾牌形状圆形或长方形

长度约4英尺(约合1.2米)

厚度15毫米

材料多为质地坚硬的木板,用铁条、铆钉牢牢固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