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新闻·重庆-重庆在建冷库超容近百万吨

日期:04-28  来源:重庆青年报

独家

随着国家对冷链物流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以及冷冻食品消费量大增,作为基础设施的冷库逐渐成为最近几年投资的热门产业。目前,行业预计重庆冷库总容量约为17万吨,但已知的重庆冷库在建将建项目已超过了100万吨,这大大超出2011年重庆发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 到2015年重庆的冷库总需求为63万吨”的计划。

重庆社科院商贸与物流研究所副所长马晓燕认为,现在冷库扩张的趋势肯定会出现过剩和低端冷库资源的闲置。

“老肉联厂”焕发生机

谈到重庆的冷链物流,绝对绕不开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简称“重庆万吨”)。

这家位于大渡口区茄子溪的公司,拥有10万吨的冷库规模,仅2012年市场交易量就达到120万吨,交易额达到150个亿,交易辐射重庆、四川、贵州三省市及重庆周边40余个区市县,是重庆的行业龙头。

但在5年前,重庆万吨的冷库容量仅有4万吨,商户仅100家左右。

重庆万吨的前身是重庆老肉联厂。2008年重庆大正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和武汉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共同组建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后,这座拥有4万吨冷库的“老肉联厂”开始重新焕发生机。据重庆万吨副总裁谢尚权介绍说,民营资本的进入让万吨重新定位为重庆冻品一级批发市场,并把商户的引进工作放到了关键位置。

“重组后的万吨为了吸引优质冻品商户,在全国重点冻品、农产品生产基地做了很多工作,公司也因此和许多冻品产地建立了直接的产销关系。”谢尚权回忆说,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重庆万吨的商户便发展到了300家左右。

一级市场地位的确定和冻品交易的日益繁荣,让重庆万吨原有的4万吨冷库开始捉襟见肘。于是新一轮的冷库建设便进入高峰期,2010年9月,3万吨新建冷库在重庆万吨投入使用。2011年,又一座3万吨的平板库进入了施工。

根据谢尚权的预测,到2015年,重庆冷链物流产业产值将超过500亿元。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重庆万吨还规划在白市驿的重庆冷链物流园建35万吨冷库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及可行性研究,即将动工建设。

在建将建项目超百万吨

冷库建设的热潮背后,离不开政府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大力推动。

国务院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反复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对此,2011年重庆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计划“打造国家级冷链物流枢纽,在白市驿、万州、涪陵等地布局冷链物流体系,到2015年重庆的冷库总需求为63万吨”。

据了解,现在重庆市的冷库容量大约为17万吨,与之相比,同为直辖市的上海却拥有40多万吨的冷库。随着人们对冷冻冷藏食品需求的年年增长,冷库容量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直接导致重庆的冷库租赁价格高。

“重庆的冷库租赁价格最高已经达到了每吨150元/月,超过了全国每吨60元/月~70元/月的平均水平。”重庆明品福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建德说,重庆的冷库、冷藏车等基础设备有些已经陈旧,使得生鲜农产品的腐烂率高。

面对政府的推动和市场的需求,不少企业相继涌入冷链物流行业。

根据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副总裁谢尚权的预测,到2015年,重庆冷链物流产业产值将超过500亿元,除了九龙坡在建的40万吨外,在江津双福、保税港区以及重庆的一些民企手中,还有数十万吨的冷库项目。他预计,已知的重庆冷库在建将建项目已经超过了100万吨。

“按照这样的趋势扩张下去,肯定会出现过剩的局面。”马晓燕说,目前国内冷库主要有储藏型冷库和交易型冷库两种形式,由于交易型冷库需要市场培育,而市场往往不是短时间能够形成的,因此在投资冷库的热潮中企业大多会选择投资风险较低的储藏型冷库,导致各类冷库的结构不合理。

做好前期规划避免过剩

“之所以会出现冷库投资过热,就是因为我们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严重不足。”马晓燕介绍说,重庆的人均冷库容量仅6千克,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万人冷藏车拥有量0.05辆,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而且现有冷库中许多已经使用30年以上,设备陈旧老化,大多只有低温仓储功能,很难实现温度控制。

据了解,作为冷链基础设施的冷库、冷藏车技术要求高,需要投资大,一辆冷藏车价格是普通厢式车的3至5倍,我国冷藏库的电耗平均使仓储费增加20%左右(每冻结1吨产品最高要消耗160~170度电) ,因此冷链设施的投资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针对重庆冷库规模正在快速增加的现状,马晓燕提醒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觉得现在市场环境很好,就大量进入,而且建的多是低端的储藏型冷库,这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都没有什么好处。”

面对即将出现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谢尚权表示将积极应对,同时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冷库规划方面做好前期规划。他以成都为例,表示成都的冷库虽然增多,但成都冷链市场的辐射力、影响力反而越做越小,“究其原因就在于成都的冷库建设在规划初期没有做好,导致各自为政,建成后多个冷冻食品市场乱战,最终每个市场的冷库都发展不足,大量的冷库项目上马,必将有损行业良性发展,造成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