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文化·记录-重庆影视城生态困境

日期:05-05  来源:重庆青年报



      
   目前全国已有上百座影视城,80%以上的影视城都因为市场已经饱和而呈现亏损状态,处于“有城无市”的状态。自1993年起,重庆仍有11个区县先后提出拟建影视城,最终仅有江津白沙·塘河影视基地及两江国际影视城正式落成并有剧组入驻。二十年弹指间,为何当初被提出拟建的影视城至今“下落不明”?两大“突出重围”的影视城能否真正笑到最后?
                                                                                                                
九座空城一种尴尬
Embarrassed Cities

  从1993年起,巴南、大渡口、九龙坡、长寿、奉节、大足、永川、武隆、忠县九区县先后拟建或在建影视城或主题公园。但截至目前,九区县的影视城项目未实现最初的“宏图大志”。 
  巴南宋城已成为一座尴尬矗立在茂密森林之中的“烂尾城”大渡口老重庆影视城项目中途夭折造城美梦搁浅;武隆乌江影视基地悄然消失继而转变为“印象武隆”大足影视;文化基地至今仍然“身份模糊”忠县影视基地放出;“百亿投资”的卫星后也没了下文……
  记者逐一询问九个先后提出建设影视城或影视主题公园的区县相关部门,大部分有关人士不愿承认当初有过影视城建设计划,少数承认确有其事的也对原因三缄其口。

以片养城,营养不良
 No Nutrition

  
  随着影视产业的急速增长,全国掀起了一股影视投资热。在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下,重庆各区县纷纷开始筹划建设影视城。譬如:《十面埋伏》催生的永川茶风竹韵影视园、在《满城尽带黄金甲》影响下酝酿出的武隆乌江影视基地及《半城山水满城橘》衍生的忠县影视基地。其中,因《魂断钓鱼城》拍摄需求,衍生出的巴南“宋城”经历近 20 年曲折,因资金链断裂终成“影视空城”。
  19 年前,重庆欲拍摄电视连续剧《魂断钓鱼城》,急需寻求合适的外景地,于是有两家公司联合在巴南小泉风景区征地 60 多亩,准备投资 3.6亿元修建我国第一座“宋城”,使之成为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古装影视拍摄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在前后投入 1000 多万元后“流产”,目前已沦为一家CS野战基地租用的巷战训练场地,与影视拍摄再无瓜葛。
  小泉大桥下面,有一段长约 500 米的两道古代城墙,城墙的右面写着两个大字——宋城。家住巴南小泉80多岁的老人席振华回忆,19年前他在这里有一处房子,因为修城征地,他得到 5000 多元赔偿费后把家搬了出来。
  他说:“1993 年这里开始动工修城,我当时听说这里要修皇宫、将军府、城隍庙,气势非常宏大,不知道为什么修了两年这帮人就走了。1997年又来了一帮人继续修中间的大楼,才修两层又撤出了工地。最后一次修建是在 12 年前,这也是最短的一次,刚刚修了一层就走了。后来听说法院来了几次传票,因修城的老板被卷进了官司。”
  重庆医药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板刘汉兴,正是修建巴南“宋城”的投资者,他说,修这座城是他多年前的梦想,如今已彻底破灭。
  刘汉兴补充:“我做药材生意赚了些钱,因为从小喜欢历史,于是就想建一座古城。而当时,重庆影视文化投资公司正准备拍摄一部名叫《魂断钓鱼城》的电视连续剧,以纪念宋代发生在钓鱼城的一场战役。”
  从1993年,两家公司就开始谋划,建一座仿宋朝古城。他们设想是让整个宋城里面的人全部穿宋朝服装,外面也要形成一条宋朝时期的街道。这样一来,可以吸引全国的大量游客参观游玩。
  1994年项目如期开工,他们开始修筑城墙,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但在修建过程中他们发现杭州其时也正在修建“宋城”。他们考察后发现,杭州宋城旅游景区位于西湖风景区西南部,北依五云山、南濒钱塘江,投资数十亿元。
  这样一来,重庆这家“宋城”修成之后想成为第一显然已不可能。重庆影视文化投资公司拒绝投入资金,刚开始实施的计划只得搁浅,刘汉兴也不得不望而却步。
                
以城养商,难以为继
Hard to Continue

  与在影视作品影响下建立的影视城不同,以奉节水上三国影视城、九龙坡巴国主题公园为代表,一些影视城规划之初,试图建立起一个集旅游、影视拍摄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影视旅游功能区,吸纳各方投资及剧组入驻形成产业化经营。然而,却因文化产业风险较大及商业规划的不清晰,导致无人投资或投资方中途撤资,项目被迫终止。
  早在2002年,大渡口就有引资打造老重庆旅游(影视)城的想法。按当时的计划,影视城选址大渡口钓鱼嘴,规划占地 3500 亩,拟建成一个再现 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的重庆建筑风格、巴渝文化特色的旅游小镇,力争 2006 年建成使用,由重庆原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操刀运作。
  “但此事在2004年搁浅了。”时任大渡口区旅游局局长的彭崎透露,当初定位于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居家、影视基地等多种功能,定位不太明确,主管部门已决定修改方案;再加上投资较大,一般的企业没有承建能力。
  规划中的钓鱼嘴项目包含吊脚楼群、川东民居、使馆别墅建筑等,拟将老重庆影视城打造成集房地产开发、文化旅游、影视拍摄等诸多产业综合经营的项目,26亿元的投入计划用银行贷款40%、招商引资60%来实现。重庆原典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原典)董事长艾小元说:“当时,大渡口区政府希望借助钓鱼嘴带动整个区的经济展。钓鱼嘴整体有老重庆的风范,因此他们希望‘修旧如旧’,将钓鱼嘴做成有重庆特色的旅游地产。”
  在艾小元看来,这是一个“一次性投入,每年都有收入”的“稳赚”项目。但这个项目,在重庆原典投 100 万元做完整个项目的考察和策划后,却宣告终结,主要原因是后续投资不足。
  同样,大足石刻影视文化基地至今依旧定位模糊,虽打着影视基地的旗号,却未真正走上影视基地的道路。与此同时,最大股东重庆广电集团的减持,也将影响着大足影视基地的未来。大足石刻影视文化基地的操作由大足石刻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全权负责,公司由重庆广电集团和大足县政府共同注资,分别占 90%和 10%的股份。公司除了运作影视基地,还要操盘大足县的整体旅游。
  2011年1月底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刊登信息,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大足石刻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的 70%股权,挂牌价格为19853万元。
  大足石刻影视文化基地,至今仍未走出发展的迷局。一位不愿具名的有关人士表示,随着广电集团的减持,广电集团旗下的影视公司进驻基地的承诺恐怕将无法兑现,未来是否有剧组入驻将成为一个难题。
  其他区县也遇到了各自的难题,九龙坡的巴国主题公园和奉节的水上三国定位不清,最后成了纯旅游景点;长寿湖号称重现“清明上河图”的计划缺乏可实现性;永川的茶山竹韵基地从未真正开工过;武隆的建设重心最终放在了“印象武隆”上;而忠县影视城的“百亿投资计划”无人敢问津。这些失败并非坏事,毕竟如果都成为现实,重庆甚至中国的影视市场都难以让它们活下去。

 “双城”故事无高潮
  Climax Not Yet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虽然已经被滥用却很能描述中国影视城的生存状态。一方面影视剧大行其道,大市场蓬勃发展;另一方数量过多的影视城却因为盲目建设导致僧多粥少,或转型或退出。而重庆现有的两座影视城的日子只能说堪堪温饱。江津白沙·塘河影视基地已经确立了国内二线影视基地的地位,但要更上层楼难度较大。两江国际影视城还处于婴儿期,《1942》带来的热潮之后还需要更多的发展机会。
                    
 “自然形成”的民国城
    Come in Natural

  因听闻距离江津城区不远的白沙镇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抗战时期的水码头,电视剧《红色记忆》剧组前来江津摸底,经剧组实地勘察,很快便敲定在白沙镇朝天嘴码头取景。2006 年,电视剧《红色记忆》剧组在江津塘河古镇开拍。
  《红色记忆》剧组演员刘蓓、童蕾和魏骏杰到来的那一天,成了白沙小镇居民的节日。“大家带着签名本和相机,满大街追着明星跑,人和车子太多了,把路都堵死了。”白沙镇居民刘守礼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触电”的场景。
  不久后,《雾都》剧组来到江津取景。这不仅提高了白沙·塘河影视基地的知名度,还留下了一条仿古“老街”——这条长约200米的小街上店铺林立,民生旅店、建国银行、联合大药房,重现了民国时的生活场景,让人一下子就“穿越”到了民国时代。
     随着电视剧的开播,白沙和塘河这两个古镇开始在内地的影视圈有了知名度,一些剧组慕名而来。凭借自有的抗战遗址和古镇建筑等资源,加上影视圈内逐渐积累起的影响力,渐渐形成了以白沙、塘河为中心的影视拍摄基地。2011年,白沙·塘河影视基地正式挂牌。 时任白沙镇党委书记的秦敏,谈起基地接待的剧组,如数家珍。“由于基地的民国时期抗战遗址保存得非常完好,后来《重庆谍战》、《纸醉金迷》、《记忆之城》、《江姐》、《钢铁时代》、《闯关东》续集等剧组都来此取景拍摄。从2007年开始,基地先后接待了40多个影视剧组。”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2年1月起,白沙·塘河影视基地被列为了江津区“50个重大项目”之一,区政府将每年分别给白沙和塘河两个古镇拨款300万元进行开发建设,并持续三年。
  尽管白沙·塘河影视基地已日渐成熟,但距离全国一线影视基地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江津区还尝试向全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的象山影视城“取经”。白沙·塘河影视基地与象山影视城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今后将在影视拍摄资源方面互通有无。
  江津预备实行“2+N”的方式,以白沙和塘河为中心,联动其他场镇的景点。通过“2+N”的模式,江津可以为剧组提供多个年代景点,满足更多的拍摄需求。
  除了试图搭载更多的拍摄场景,带动整个江津的人文资源,白沙镇文化站站长王顺琴表示,“为了让剧组更省心,我们还建立了群众演员档案。”镇上的群众演员有四五百人,如果加上来客串的学生,就有一千多人,每个群众演员都有照片、剧照。据一位杨姓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江津白沙·塘河影视基地有《罗龙镇的女人》等四五部影视剧正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中,至少需要上百位群众演员参与,群众演员的招募工作仍在进行。

《一九四二》之后的严冬
 Bleak Period

   另一座拔地而起的“小城”,位于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中心区,因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在此拍摄而名声大噪。两江国际影视城规划面积为 4 平方公里,从2011年开工建设,开发周期为5至8年。 
  “有政策支持是影视城成功的第一步。”艾小元认为,两江新区和江津区的影视城都有来自政府层面的众多支持,也就意味着会有充足的土地和资金来规划建设。
  根据两江新区公布的数据:影视城按 1:1 比例复制重建了重庆民国风情街,民国街占地总面积约100亩,长 300 米、宽 150 米,复制建筑 66 栋,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直接投资总额达8907万元。
  民国街从2011年6月开始施工,完成的一期主体建筑已经呈现在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中。
  伴随着电影《一九四二》的上映,华谊电影公司不仅未能取得较好的商业利益,反而引发了股价大幅下跌。截至目前,暂未见到两江新区官方再度高调传出知名导演或知名剧组入驻两江国际影视城的消息。
  除了影视作品的拍摄,两江国际影视城计划将自己打造为集商业、旅游、影视拍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于是,在 2012 年底引进茗台湾、巴山摄影、杭州丝绸、印刷造纸店等一批微企进驻两江国际影视城民国街。
  为了探访目前民国街的现状,记者从江北区红旗河沟出发,坐长途巴士约50分钟后到达龙兴镇,然后沿街道大约步行 10 分钟找到去影视城的小巴站。驱车前,巴士司机说小巴不去影视城,问及原因,小巴司机表示去影视城的人太少了,所以就不去了。最后,记者乘坐“摩的”穿越一望无际的农田来到了两江国际影视城,影视城周边是大片绿油油的菜地和
荒坡。
  下午四时左右,影视城内沿街的店铺大多已经关闭,只剩下零星的两三家商铺,小工正坐在店门口打着盹。整个民国风情街上总共有十余人,一条花白相间的狗躺在民国街中间慵懒地晒着太阳。负责看守影视城的保安张斌说“人少的时候就是这样,下午四五点,摆摊的就回去了。现在盖起来的房子很少,游客玩一会儿就走了,除了节假日外,影视城来耍的人并不多”。
  “两江国际影视城仍处于建设初期,不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游客数量,距离运营较为成熟的影视城还有比较大的距离。”袁智忠表示。正处于成长期的两江国际影视城,一
方面面临着生存的考验,另一方面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据悉,香港亚洲电视台拟选址两江国际影视城,计划一期占地 3 平方公里,投资 60 亿元,打造国际文化艺术广场、国际影视制作基地、亚洲风情主题公园、国际军事体验主题公园、水街艺术工坊、亚洲中心购物商城、山地温泉特色酒店、特色宜居小镇。
  “不仅重庆,目前全国的影视城,80%以上都处于亏损状态,其根源则在于其商业模式。”重庆市品牌协会秘书长张锐说,许多地方建设影视基地,然后出租给影视公司拍摄盈利,这样的模式很难达到规模效 益 ,进 而支撑整个影视城的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