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园林局发布消息称,重庆园博园建设项目、渝中半岛步行和北部新区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2012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值得关注的是,北部新区自行车交通系统是如何获得该奖项的?在重庆这座山城上,自行车系统又如何运行和推广?推广的价值又有多大?
低碳出行试验
4月2日,国家发改委“宜居交通”调研组来渝调研,一致认为山城步道是典型的绿色交通体系,其被评为“2012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从一开始,重庆市规划局启动渝中区和北部新区示范段规划建设工作,是为了打造低碳绿色经济,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出行方式。
2010年,重庆被纳入全国5个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城市之一,北部新区自行车交通系统是其中之一。其位于北部新区大竹林片区,覆盖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自行车道采用红色沥青层面,全长4.2公里,目前已建成示范段2.2公里及滨江站、楠竹路站等六处站点。
该工程于2010年11月7日动工,2010年12月30日完工。由北部新区市政局牵头,总投资约1866万元。
运营状况并不好
2011年11月26日,该项工程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家验收。随后,北部新区规划局将自行车道建设工程项目移交重庆渝高物业有限公司管理。
然而,目前运行情况并不理想。偶尔能看到几个小孩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行驶,却不是去管理处借的公共自行车。规划出来的自行车道被路上的行人和一些水果摊贩占据。
李继荣是北部新区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处的负责人。他说,目前没有多少人骑车,除了早上附近的居民上班、晚上居民散步和节假日骑骑外,其他时间很少。记者了解到,这个工程共60辆自行车,其租赁方式主要以办卡为主。每张卡包含200元押金、100元临时预扣费和10元工本费,总共310元;如果是临时卡,费用另加100元。这让很多人望而生怯,两年多下来才办40张卡。渝高物业市场发展部经理汪大海介绍,北部新区大竹林的自行车运营只是一个试验点,这个自行车道建设工程更是一个公益性项目,财政每年拨款40万元,主要用于派发工资及自行车维护等,而道路市政等项目维护,汪大海称并没怎么管理。
主城推广有难度
随着城市的发展,重庆市规划局越发重视起了自行车、步行等“慢行系统”的规划建设,在其官网上,记者发现其已将“慢行系统”规划纳入城市各级规划的编制及管理中。其局长扈万泰曾在公开场合也表示,在城市有条件的区域里,可以规划建设自行车道,满足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需求。将逐步完善步行道,规划完善城市的慢行系统。但是,有网友也反映,目前主城有三大问题威胁自行车道建设工程。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行车道;其次,机动车不尊重自行车;最后,重庆的道路坡度太大,隧道很多,绝大部分隧道禁止自行车通过,形成断头路。汪大海也表示,在重庆主城修非机动车道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各区按照各区的城市规划进行建设,可行性较高。周波也认为,目前,重庆的自行车道建设工程都是找的平原之地或是依江而建,在主城这种爬坡上坎的地方,建设有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