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者毛里求斯支教活动纪实
为“调皮鬼”定制课程
在这个遥远而神奇的国度里,我们体验不同人生,扮演不同角色……
短暂的相处已经让我们慢慢爱上这些肤色迥异的孩子们,他们有着亮晶晶的大眼睛,会用生硬的中文脆生生地叫“老师”,课下会黏在老师身边调皮好奇地提出各种奇怪问题。
一个多月前,我们离家万里,远渡重洋来到了毛里求斯,肩负祖国赋予的崇高使命,也怀揣青春的梦想与激情。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学会了买菜、做饭;适应了用中、英、法三种语言夹杂着刚学没几句的克里奥尔语上课;提高了各种安全防护意识,防火防盗防色狼;练就了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补睡眠,然而到站后依然能准点醒来下车的独门功夫……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在这个遥远而神奇的国度里,我们体验不同人生,扮演不同角色,而最主要的就是——中文教师——“莽大汉”。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简单梳洗、匆匆吃过早饭后就扛着一大包东西赶去乘公交车。我们努力适应着毛国的教学系统和上课方式,同时也积极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或许是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和国内的孩子相比,这里的小孩似乎天性更自由也更调皮。一开始,这多少让我们有些手足无措。
问题层出不穷,而我们唯有沉下心来,冷静面对一切。为了有效组织课堂,我们努力学习土语,我们也慢慢训练孩子们熟悉一些中文课堂指令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中文。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际授课方式也在不断调整。讲解生词时,我们会融入更多肢体语言,让孩子们学做动作,加深印象。同时采用形式多样的图片、游戏,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
除此之外,我们还针对性地设计了各种竞赛、奖励机制,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写作业的时候,我们手把手地教写“横、竖、撇、捺”,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和用心;不想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就学唱歌、学跳舞,这群有舞蹈天赋的精灵们似乎更喜欢用这些动感方式来表达心情。
我们想方设法地呵护他们的学习热情,让调皮好动的他们乖乖听课。这个过程让我们成长,虽然这条路还很长。
短暂的相处已经让我们慢慢爱上这些肤色迥异的孩子们。他们有着亮晶晶的大眼睛,会用生硬的中文脆生生地叫“老师”,课下会黏在老师的身边调皮好奇地提出各种奇怪问题,还有课前课后的吻,以及创意十足的自制小礼物,甚至在走廊上碰见就会一下子扑过来抱住你,这些幸福的瞬间让一切困难和辛苦都变得甜蜜。过去的时光我们累并快乐着,这般无可替代的成就感,这样甜在心尖上的小幸福,就是我们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亲爱的孩子们,不管你们的家境、习惯如何;不管你们成长方式、性格如何;也不管你们爱不爱学习,在我们眼里,你们都是一个个小天使,是每一个天真可爱的所在。我们相信,你们不是不听话,不是不可爱,不是不会爱,你们只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内心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热爱。性格迥异、各有所长的你们,都是那天边的一颗颗星星,纯真闪耀,美丽动人。
志愿者 刘蓓
异域怀想
乡味
正月十五闹元宵。
对于在传统中国家庭中长大,第一次到异国他乡的我来说,逢此佳节,必然也是倍思亲的。还在下班的路上就收到了妈妈发来的图片。元宵家宴,一盘盘熟悉的菜肴,一张张家人温暖的笑脸,让我心中升起无限的思念。
元宵节也是姥爷的生日,这又为全家老小齐聚一堂添了一重喜庆。节日的饭菜由外婆操持,大多食材的准备和使用必经她手。外婆通常要在备作节日佳肴的鸡肉和鱼肉中添加几味中药做调料。党参、沙参、天麻是我爱入口的,而我在节日里最思恋的味道,是那一口苦中夹着甜的当归。那一味当归,再苦也少不了,就像一段回家的路,再难也要走。元宵佳节当归未归的我,想到家就想到那个味儿,家的味儿。
初到毛里求斯,先减退的是食欲。虽然当地的食物也能适应,但是每每回想到家乡的味儿,还是会勤快起来下厨房!不在网上找各地的菜谱,我的菜谱都是妈妈编好的一条条微信。尖椒鸡丁、牛肉粒、蒸蛋,炝炒个小菜,煮一锅菜汤,没有烦琐的步骤,也还没练就色香味俱全的本领,要的只是熟悉的味道。
学校的华人老师是能干热心的中年主妇,知道重庆人爱吃辣,把家里的辣椒苗分了一株给我。那天我欣喜地带着辣椒苗回家,吃过饭,顾不得天黑、大雨和蚊虫,硬是在满是杂草和石块的院子里挖出了一方土,小心地把它种下,培土浇水,妥善照料。辣椒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亲手种下的辣椒,是我思乡的寄托。
志愿者 马婧秋
教学纪实
Lulu老师的爆笑课堂
和孩子们在一起不知不觉一个月的时间了,虽然说个土语和法语都还胆战心惊,但是“毛国”的孩子们已经基本适应了一半清醒一半蒙的汉语课堂,大家是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搞笑了。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喜欢我送贴贴画,我喜欢将它们贴在小朋友们的脸上,一脸的闪亮,小朋友们可高兴了。这天5岁的林莎坐得乖乖的,大声念“a、o、e”,我高兴地朝她走去,想送她一个贴贴画,林莎眨巴着大眼睛突然站起来背对着我,小调皮一边说着土语,一边用手指着撅起的小屁股。我乐了,做着打针的动作把贴画贴在了小屁股上,小调皮做出了胜利的“V”,我和全班小朋友笑成一片。
五年级的诺亚是个爱表达的孩子,上课一兴奋,话匣子一打开就没个停,我有点生气了,停下来听他讲,不出10秒教室里彻底安静了,孩子们看看我又看看诺亚。胖乎乎的约贝尔小声抱怨道:“Noah,Lulu is hungry!”她的英文不那么好,把angry(生气)说成了hungry(饿了),我“噗嗤”一下笑出了声音,紧张的气氛顿时烟消云散了,我捂着肚子说:“叽里咕噜,Yes,lulu is hungry, I will eat you,Noah!”说着向他扑过去,装出要吃掉他的架势,这小孩儿个头比我高,顺势就把我抱住,开始撒娇:“Sorry,Lulu,sorry!”十多个孩子都扑过来抱住我,我一个一个通通都“抓”着吃掉了,大家笑成一片,早就忘了生气了。
志愿者 周璐
教学小记
教育是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今天放学段萌(化名)的妈妈再次找到我,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一次简短的谈话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离婚对于孩子的伤害,一个单亲妈妈的无奈,还有班主任的困惑……
段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高高的个子,小小的脑袋,满脸都写满了无辜。认识他的老师都来问我,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全班同学看他的眼神都充满了嫌弃。但就是这样一个“困难生”,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却非常好。
他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他会当着我的面大声对家人说:和余老师聊天好快乐,我最喜欢余老师了。他善良,跟随母亲信仰基督教,对待他人从来都是很友善的。他可以在学校的仰卧起坐比赛中摘得桂冠;他还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当时我就断言:他,可以成为一个天才。可是,这样一个孩子,从小父母离异,爷爷的教育方式粗暴。现在的他,学习习惯非常差,上课走神,动作缓慢,对学习充满畏难情绪。更严重的是,他现在的内心非常脆弱,极度自卑。他曾经告诉他妈妈,他想从楼上跳下去,他觉得同学们都看不起他。
他的妈妈是一个非常有礼节的女人,短短的头发,灿烂的笑容。她在段萌很小的时候就和他爸爸离了婚,她经常都会和我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细节。今天我又和她交流了段萌的近况。
她想让孩子降级,可又不懂这复杂的学籍系统;她想在外面找人给孩子补课,可又经济拮据;她想把孩子接过来和自己一起住,可是自己都是水中的浮萍,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她有很多的想法,可是作为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普通打工者,她的眼里只有泪水;作为一个母亲,她的心里有太多的苦楚。
这些忧伤都鲜活地存在于她生命的每一秒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她:我,是一个单身母亲。
今天,我看到她的眼里含着泪水。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也很想帮助他,可是我也有很多无奈。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宽容地对待他。
回想自己对孩子的严格,平日里对他的批评,对他来说可能都是一种伤害。教育是让学生快乐地成长,可是没有快乐的成长还算是教育所追求的成长吗?因材施教是我读了几千遍的名言,可是,真正到了现实中却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了。
现在重拾这简单而又深奥的四个字吧!
百花小学教师 余婷婷
青春故事
我的人生,我做主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无数的选择。选择了丘壑而放弃了巍峨的高山,是因为钟情于丘壑的平凡;选择了溪流而放弃了汹涌的大海,是因为欣赏溪水的轻柔;选择了星辰而放弃了月亮,是因为陶醉于星辰的不事张扬……
人生,不就是自己做主选择自己想要的么,就算它平凡。
当我提出想要放弃已经读了一年的普高去读职高的时候,家里人大多持反对意见。
首先就是表哥,他就是通过读高中、上大学之后在一个繁华的城市里安家落户,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他认为我已经读了一年的普高,就不应该放弃普高再去读职高。在他看来这是一种退缩,是懦弱的表现。
其实做出这个选择,我也迷茫过。但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惠特曼曾说过的一句话:“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你去走那条路,你必须自己走。”这句话无疑是一语敲醒了迷茫中的我。
最终,我不知道是因为我的偏执还是哥哥对我的了解,他似乎被我说服了,不再反对我读职高。
妈妈也不赞成我读职高,她对我说:“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你去读职高就不能像现在这样离家这么近。你从上学起都是走读,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如果你去职高,离家很远,就必须住读,只有放假才能回来……”
妈妈说了很多,最后她让我再好好考虑考虑。在这一堆问题面前,我确实犹豫过。
开学之前一家人都在为我读什么专业而纠结,爸爸认为我应该读幼教,因为我长得讨小孩子喜欢;妈妈认为我应该读护理,因为我做事比较细心。但是我还是坚持想要读旅导专业。
几次因为这个话题和他们争论不休,他们都说出了那些专业的各种优势和他们认定的各种理由。非要我读他们所选的专业,但是我不喜欢,也没兴趣。我告诉他们:我要做什么都应该让我自己去面对,我人生的路也应该由我自己去走。
选择自己的人生,我无怨无悔,从容面对;选择自己的人生,再苦再累,我无所畏惧;选择自己的人生,为它播种,为它付出;选择自己的人生,尽管它也许会平凡,但我要赋予它不一样的色彩。
我的人生,我要自己做主。
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学生 张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