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经济稳中有进 民生持续改善 忠县:“三变”让民生经济更有温度

日期:06-20  来源:重庆青年报

今年第一季度,忠县经济实现开门红,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达83.65亿元,连续9个季度经济发展位居全市前列。忠县经济提速不仅是数目的增加和数字上的变化,在这背景之下,群众也各有收获:“脱贫了”“涨工资了”“搬新房了”“开公司了”……

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背后是民生的持续改善,近年来,该县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经济工作的基本遵循,以民生经济作为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不单以地区生产总值论英雄,经济增长更具共享性和包容性,民生领域取得一系列新成绩;惠民举措陆续出台、民生改革不断深化,凝聚了人心、提振了信心……

物质之变,让增收“化”为实打实的财富

发展民生经济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物质层面,提高劳动者的收入、福利水平,提高其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第一步。

这体现在忠县经济持续向好的同时,各项增收指标也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续攀升。

数钱包,近年来忠县人均存款保持持续增长,人均存款排至全市第12位。从2017年的4.4万元,增长至2018年的4.6万元,农村人口存款大约为城市人口存款的7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土地流转有分红,务工有工资,家里还开上农家乐。”多种增收手段齐上,双桂镇石桥村村民冉从平全家年收入近15万元。

掂“饭碗”,就业创业状况“风景这边独好”。近年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规模每年保持在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历年来都控制在3.5%以内。2017年、2018年全县就业创业服务管理工作综合评价均位列渝东北片区11个区县第二名。在忠县,极达鑫环保科技今年3月投产以来,40余名员工80%是忠县本地人,离家近不说,从事技术工种,每月平均工资都在4000元以上。

算脱贫,减贫成绩单让人瞩目。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减贫6.47万人,不但摘掉了市级贫困县的帽子,聚焦了“两不愁三保障”,更持续将扶贫做深做实。今年该县全年将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人以上,已脱贫人口成果将持续巩固。在马灌镇,围绕“一朵油菜花”做足文章,800余户贫困户正增收……

精神之变,让文化“化”为实打实的信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物质需求的满足,还与文化需求紧密相关。在精神层面,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提升其精神状态、社会地位和满足感,这也是发展民生经济的迫切需求。

立足这样的认知,近年来,忠县积极探索文化惠民举措,推动文化消费水涨船高,正让文化自信成为经济发展最大的信心。

搭平台,文化供给与大众消费不断匹配。近年来,忠县积极引导全县文体旅企业,举办忠县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为市民搭建“文化大卖场”,全力激活文化消费市场。系列惠民文化活动、消费补贴等举措,让忠州街道乐天路社区居民黄永华的文化消费行为越来越多,获得感也越来越强。

强供给,购买服务、扶持企业,文化品质越来越高。开展文艺培训公共文化服务,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专业授课老师,对社会培训机构提供帮扶,完善文化设施,健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户四级文化网络服务体系,不但让忠州街道红星社区老人梁文芬唱歌环境更好,积极性也更高。

抓重点,忠文化融入时时刻刻、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群众正感受到忠文化。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四贤阁、陆宣公祠、秦良玉故里等一批忠文化历史人文景观正逐步恢复,依托忠州博物馆展示忠文化历史渊源及演变过程,纪念巴蔓子的活动项目加快策划……

发展之变,让公平“化”为实打实的满足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这一思路写在忠县经济发展的内核。在发展层面,为劳动者及其后代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更是忠县民生经济的动力所在。

减难题,“看病难、看病贵”正成为过去。近年来,忠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作为重庆首个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忠县连续三年在全国公立医院效果考核评估中,各项指标排名全市第一、全国前列。通过强基层、降药价,把患者留在基层。“药价降了,看病也方便了。”忠县永丰镇的聂安奇带着12岁的儿子到永丰镇卫生院看病,挂号9元,医保报销8元,儿子患上呼吸道感染,打针的费用只有6毛。

促均衡,“小财政”办出均衡教育“大格局”。近年来,忠县通过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布局,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改薄”、教师周转宿舍、B级C级危旧房改造、建设智慧校园、贫困学生救助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全力保障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感谢县里给我的教育扶贫帮助,给了我追梦圆梦的机会。”忠县东溪镇双新村四组的杨梦洁去年6月从重庆教育管理学校毕业后,正追逐自己的教师梦。

强保障,兜底到细,让特殊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忠县创新开展刑满释放人员兜底帮扶,提供三个月的基本生活保障金、一年住房补贴;创新实施无固定对象意外死亡保险制度,采取“政府+保险”模式,城乡居民意外死亡最高可获赔5万元……

从就业到医疗,从城市到乡村,幸福花开的故事生动地写进了群众心间。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群人的民生变化映照着民生经济的温度。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向爽据《重庆日报》、华龙网等资料整理

发展“甜蜜”产业

初夏的6月巫溪上磺“瓜果飘香”

最近几天,位于重庆市巫溪县上磺镇的“爆炸西瓜”火了,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赶来采摘西瓜,让种植西瓜的谢斌和李心平乐得合不拢嘴,这也是上磺镇进龙湾生态农业旅游园区发展多年以来取得的成绩。

上磺“爆炸西瓜”熟了

“这个西瓜太甜了,我摘了四个,自己吃两个,另外两个送给朋友。”6月16日,家住巫溪县城的田女士专程带着家人来到上磺镇进龙湾农业旅游园区采摘“爆炸西瓜”,爱吃西瓜的她忍不住在现场用手“锤”开了一个西瓜吃了起来。

“天热吃西瓜是必不可少的,上磺的爆炸西瓜值得推荐,自己采摘才4元1斤,现场还可以免费试吃。”田女士自己在园区采摘了四个,花了近100元。“一点都不贵,主要是西瓜品质好,这么好的西瓜一定要分享出去。”田女士说完便发了一条朋友圈。

该园区负责人李心平告诉记者,目前,生态农业旅游园区面积达200亩,带动了当地20余户贫困户就业致富增收。据悉,该产业园西瓜每亩产量可达7000斤,村民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今年气候比较好,产量较前两年要好很多,市场行情好的话收益应该不会很差,我们的西瓜采摘从6月将持续到10月。”李心平说。

其实,在上磺镇像进龙湾农业旅游园区还有很多,上磺镇党委书记李宝林告诉记者,该镇要求各村综合考虑地理、气候、海拔等环境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广泛发动各村致富能人和返乡青年创业者,成立专业合作社,并确定西瓜、核桃、冬桃、李子、葡萄、大棚蔬菜等为主导种植产业,养牛、猪等为主导养殖产业。

此外,上磺镇还采用了蚜茧蜂技术,以虫治虫。产业园里的绿色产品都是无农药、无增甜剂、无膨大剂,纯天然无污染,可以安全放心食用。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都离不开产业,只有产业旺起来了,百姓的腰包才会更鼓。我们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产业规划,让村村有产业,让百姓受益。”上磺镇党委书记李宝林对记者说。

近年来,上磺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在助力农户脱贫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村域特色产业培育和提升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上来,制定完善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贫困户脱贫摘帽。上磺镇进龙湾生态农业旅游园区就是上磺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上磺镇积极倡导以党建带脱贫、以脱贫促党建的工作要求,形成党委书记总体抓、挂钩领导指导抓、各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公司+能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通过开展种植业、养殖业技能培训,鼓励更多能人带动发展。该镇组织技术人员到各村进行养殖和种植技能培训。

除此之外,上磺镇党委政府大力加强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扩宽道路,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和市民出行,同时也有效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上磺镇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建档户全覆盖,为今年全镇实现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