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这位非遗传人又潮又酷 还有90万粉丝

日期:03-10  来源:重庆青年报

以家族“面人郎”传承的国家级非遗手艺为业

这位非遗传人又潮又酷 还有90万粉丝


“面人郎”第三代传人、春喜工作室创始人、北大“宝藏男孩”、《最强大脑》人气选手……这是“95后”郎佳子彧的多重身份。这位被粉丝评价为“又man又刚”、身高一米九的大男孩,是一位年轻的手工艺人,他以家族“面人郎”传承的国家级非遗手艺为业,在新媒体时代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现场展示

冰墩墩面人受欢迎

“还能再做一个面人冰墩墩吗?我有一对双胞胎孩子,如果只带一个回去……不好交代了。”今年冬奥会期间,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体验面塑制作时想要一对“冰墩墩”的短视频火了。给摩纳哥亲王制作冰墩墩面人的,正是郎佳子彧。

冬奥会期间,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展厅共设6个非遗展台,“面人郎”是其中一个。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郎佳子彧给各国元首捏了十几个冰墩墩,冰墩墩面人成为展台的一大“宠儿”。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对郎佳子彧的面人教学产生兴趣,在和郎佳子彧学捏面人过程中,还与他分享了一段冰墩墩的故事。“巴赫和我讲,一般(关于)吉祥物的会都要开很长时间,需要40分钟到1个小时,但是冰墩墩一拿进来,2分钟大家就决定是它了,都很喜欢。”郎佳子彧说。

“冰墩墩还是比较简单,几分钟就能捏好一个,因为就是几个几何图形。”从4岁就开始学捏面人的郎佳子彧,通过北京冬奥会的平台展示了自己熟练精湛的手艺活儿。“说实话,我其实不那么在乎外国元首们对面人有多喜爱,我更希望我们国人很喜欢它。我不希望大家是看到中国的传统工艺‘连外国人都喜欢’之后,我们自己才去喜欢。”这位年轻的非遗传人对于不少事物都有自己的个性见解,“我很不喜欢‘你看,连外国人都喜欢’这样的说法,我们自己的传统工艺,自己首先要热爱。”

实际上,捏奥运会吉祥物,已经不是郎佳子彧的第一次经历了。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就曾做过一套轰动一时的奥运福娃面塑,引发过不小关注。

“95后”“北大毕业”“国家非遗传人”“最强大脑选手”这些元素集于郎佳子彧一身,他用自己的方式做非遗传承,重新诠释和表达这项传统工艺。“可能大家觉得我本身就是一种‘冲突’——一个很年轻的人在一个很传统的行业,然后又有比较高的学历。这是对刻板印象的打破。”郎佳子彧说。

职业规划

走过低谷 转换自己的“人生跑道”

去年春节后,郎佳子彧成立了以传承“面人郎”为业务的春喜工作室,而后他的两位同学加入,三个大男孩每天一边“玩”一边工作,在“玩”中想点子,在工作中也享受“玩”的乐趣。大家既做着“面人郎”的传承工作,又做着新媒体工作。作为创始人,郎佳子彧既捏面人又录Vlog,频繁跑合作活动、开发文创产品。不到一年的时间,工作室运转得比较成功,也有不少收获。

现如今的“光鲜”,对比于4年前刚大学毕业、面临未来选择的郎佳子彧而言,完全是两种境地。“2017年本科毕业的时候,我想着要么去当公务员,要么就考本校(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生。结果考研没考上,也没有通过公务员考试。这段经历对我打击很大,我原本在学校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但毕业时既没学上,也没工作可以去做。”如今再谈这段时光,郎佳子彧已经可以当个玩笑来说了。

原本计划重返母校考研,但就在重新打开复习资料的那一刹那,郎佳子彧决定转换自己的“人生跑道”。“我想了一下自己最感兴趣、最热爱的事情,还是捏面人、研究中国传统工艺。我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查了一下哪所大学设有传统工艺专业,就决定考北大艺术学院。”郎佳子彧回忆说,这一切,都在那个宿舍、那天下午发生,“挺戏剧化的,我从来不是学霸,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上北大,但在那一刻我真正想清楚了自己感兴趣的事。”

用三个月时间看7本艺术类专业课的书,每天早上7点起床,读到次日凌晨1点多,付出超常努力。最开始时有点痛苦,美学、心理学的专业词汇有些难,但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是真的喜欢。

“我当时就想,我就是要做(面人)这个工作、要创业,无论中间遇到什么困难都无所谓。”很幸运,郎佳子彧考上了北大研究生、再后来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让他慢慢从低谷期走了出来,并不断认同自己,“人还是很容易掉进选择大多数人的选择这个方向里或诱惑里。现在想来,那一阵低谷期也挺好的,因为考本校传播学的研、做公务员,这些事都不是我明确想要的。”

回顾本科毕业时的逆境,郎佳子彧至今都很感慨,“那段时间是我特别低谷的时期。”但这段低谷期,也给他面人的创作带来不少灵感。现今令郎佳子彧最满意的一个作品也正是低谷期的作品——他捏了一个“三个头”的自己。为什么给自己捏了三个头?“因为当时我意识到自己情绪有问题,考试失利、失恋等等。在这个形象里,中间那个是‘平和’,左边那个是‘很难过’,右边那个是‘很开心’,当时我想找到和自己情绪共存的一个状态。”郎佳子彧说,“有时候情绪也是有力量的。”

需要更多来自各方面的支持

“非遗传人”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在开工作室之前,郎佳子彧也有很多尝试,开了自己的公众号,同时给学校、机构上面人课。没火起来的公众号停更半年后,郎佳子彧参加了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一夕之间火了,公众号粉丝一下涨到了2万多,微博粉丝量也从2000多人变成了20多万(现今已有90多万)。这些流量也为他的面人工作室的成功运转奠定了基础。

上这档节目的初衷是什么?“我是想明白了,做‘传人’这份工作其实需要很多的关注,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然后把私域的流量转化好。所以我也愿意做很多尝试,但是这些尝试后要复盘,看看它的效果,如果没有带来好的效果和反馈,要重新想想它的方向。”郎佳子彧说。

在新媒体时代,用新的媒体形式传播非遗,是否意味着自己必须成名、必须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流量“IP”?“我觉得自始至终就是这么一件事,从我小时候学手艺的时候,就是记住这么一个情境:‘房间里只有你和一个孩子,你能不能吸引他?无论你用什么方法,能让他一直待下去’。我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每次他做东西(捏面人)的时候,我就会一直在旁边看,三四岁时就能在旁边一直看两三个小时。它就是能吸引你、抓住你,让你觉得他的手艺很棒,是个有魅力的人。如果能把这件事做到了,所有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因为传承人做的事情都是艺术境界的表达。”

“我觉得我能做到这件事。”大二时,在首图的一次表演,让郎佳子彧坚定了这份自信,“当时很多小朋友过来看,二三十个小孩子围着我,凑得很近,他们的呼吸让我手上的汗毛都能动,挤得我手都已经有点动不开了。但孩子们能这么喜欢,我挺欣慰的。我在那飞快熟练地做这个东西,后面有个小孩就说,‘妈妈你快看,这是魔术’。前排有个小孩特别严肃,‘嘘,别说话’。这段对话,让我一直记着,这是对我挺重要的时刻。因为我很害怕掉进自己的偏执里,就是(捏面人)这件事情对大家是不是真的有吸引力、让大家感兴趣。当时的场景给了我坚定的答案。”

在工作室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高中同学的冯震嘉看来,郎佳子彧的最大魅力在于比同龄人都沉稳、成熟许多,“很多事情我都会问他。”

走红的同时,面对“不是靠自己的作品,而是靠上综艺走红”“只是学了个皮毛,和第一、二代之间相差甚远”这类评价,郎佳子彧的反应很坦然:“我觉得他们有些人说得很对,我需要更多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在这个行业里继续创作,这也是我的目标。”

想让年轻人觉得

非遗是件很潮很酷的事情

虽然“面人郎”有郎佳子彧这样的“95后”传人,但事实上,非遗传承正面临严重的“断代”问题。据调查,目前北京市级以上非遗老字号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传承人群整体呈现老龄化趋势。

因为父亲的缘故,郎佳子彧也认识很多和父亲一样年长的非遗传人。“大多数人的状态是技艺都没话可说,大家自己磨炼了几十年,但是生活都过得不太好。我认为这正是非遗传承最大的问题。”在他看来,当把非遗文化、传统手艺变成一个养活自己、蓬勃发展的职业,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非遗传承及表达,郎佳子彧有不少自己的思考与尝试,拍面人制作Vlog、与偶像流量IP合作、上综艺节目、做“国潮”文创产品等,“我希望我们做的事能让年轻人觉得,非遗是件很潮、很酷的事情,而不是很老、很刻板的东西。”

在他看来,新时代的非遗传承,需要把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结合、把本土文化和青年文化融合,从题材上选择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东西。

对话

挑战很多 如同运动员要跨十几个栏架

问:你怎么看自己的创作水平?

答:从创作来讲,如果要达到世界一流顶级艺术家的水平,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如果从民间工艺行业来讲,我觉得,在目前所有现存的做面人的中国人中,我就是最好的。

问:之前你说过“非遗传人”是个新职业,如何理解这个“新”?

答:“非遗传人”这个身份是存在很久了 ,但以“非遗传人”作为职业,其实是这几年的事,这个群体目前很小,所以我觉得它算是个新兴职业,像我父亲也只是拥有这个身份,但并不以此为业。

开个玩笑地说,这职业有我,不也挺酷的吗!我觉得现在做这份职业的人,不是那种机会主义者,不是那种什么风口突然来了就倒向哪的人,是有愿景,是觉得文化事业是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人。

问:在你看来,这个行业现在发展态势怎么样?

答:大家面对挑战挺多的,就像运动员似的,它不是就一个小栏架你跨过去就完了,它是连续十几个栏架,你不知道自己会被阻碍在哪里,然后就留在那儿了。我现在面临的状态就是这样。

问:这些栏架你能跨到哪一个?你觉得自己会不会也在哪个栏架留下了?

答:我现在就面临(跨栏的)这种状态,得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这还是挺难的。我目前应该还不会留在哪个栏架,等有一天我可能学不动了,就留在那儿了。

问:你怎么评价自己?

答:希望自己能在别人遇到紧急的、措手不及的事情的时候,成为定心石。我希望能成为这样的角色。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林艳 图/郎佳子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