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火爆出圈的“村BA”见证乡村振兴活力

日期:03-30  来源:重庆青年报

火爆出圈的“村BA”见证乡村振兴活力

新京报快评 沙元森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的“村BA”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球迷关注。

3月27日,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台盘村开赛,黔东南州队击败遵义市队夺冠。冠军不仅获得了奖杯、奖牌,还得到了极具当地特色的台江鲤鱼吻香米和银帽。

在村子里举办的这项“省级”联赛,不只是级别高,更令人惊叹的是该项赛事的专业水准和火爆气氛。可以容纳两万多人的观众席座无虚席,篮球场旁边配建媒体采访接待间、宾客会客休息间、运动员更衣休息间等,赛场内外的基础设施和组织活动都有板有眼。

而且,众多媒体参加的网上直播更是吸引了数千万人在线观看。这个“村BA”绝对火出圈了。

新潮而又略显“野味”的“村BA”能够走红网络,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植根于乡土,土生土长,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所以,有人从贵阳几度倒车来看球,有人为了能现场观战不惜爬上梯子。

毋庸置疑,“村BA”已经成为台江乃至贵州的一张新名片。在信息时代,影响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旅游平台企业的数据显示,台江县在今年“村BA”决赛前的酒店预订量环比前一周翻了一番还多,客源主要来自凯里和贵阳。据贵州省体育局统计,截至目前,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已开展超过5000场比赛,有效带动了举办地旅游、文化、经济等发展。

所以,“村BA”的启发意义绝不仅仅限于如何发展篮球运动,其更让人看到了恢复乡村活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更广阔空间。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离开了土地,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又急需一批愿意扎根乡村的农民,尤其是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壮年农民。

有些农民进城,是因为看到了城市里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劳动报酬。也有些农民进城,则是为了逃避农村相对简单枯燥的业余生活。

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农民”不一样,新时代的农民更加注重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体育活动。在一些地方,农村固然有青山绿水,但是因为缺少精彩的演出和球赛,也很难留住那些向往城市丰富文体活动的年轻农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了吸引人才返乡,很多地方不吝于提供岗位、提高待遇,这不失为一个有效措施,但是文化才是乡村的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以文化振兴为基石。一项“村BA”能够引得那么多人如痴如狂,甚至离城返乡,就是因为这项赛事以高水平的举办方式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抓住了无数留恋乡土的灵魂。

无独有偶,今年春节期间江苏丰县的“村界杯”足球赛,和台江县的“村BA”一样,也成了网红赛事,甚至吸引了周边农民跨省比赛,极大提高了丰县的知名度。

由此可以看到,为乡村振兴凝魂聚力,可以借助一项篮球联赛,也可以借助一项足球联赛,又或者是一场音乐节。总之,它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无论怎样,它们的指向是共同的,那就是新时代农民不断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

 

造黄谣、闯女寝被开除学籍

如何让青春不在违法边缘徘徊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自苏州大学赵某某、南华大学何某某造黄谣被学校开除后,又有南通大学张某某夜闯女寝被开除学籍,近期几起引发强烈关注的事件,均以较快的处理和较严厉的惩罚,给了公众一个答案。

不过,也有一种比较突兀的声音,尤其在南华大学何某某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消推免生录取资格后,有人认为学校对此类行为处罚过重,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实在不易,如果因为造黄谣就让多年努力付诸东流,实在可惜。

可惜吗?当然可惜。但凡苦读十几年的人都知道,这一路不仅是个人的付出,还有一个家庭背后的强力支撑,加之其在学校表现优秀,自然让这种遗憾感多了几分。可作为一个成年人,不能只在学业上优秀。当他们将同学的照片P成黄图并上传网络之际,当他们踏入女生宿舍之时,就已经犯下了错误:是他们自己,将个人的学业、前途抛在了一边。

该罚吗?当然该罚。但凡代入受害者身份,就无法忍受这样的侮辱。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明明没做伤害别人的事,却被造黄谣泼脏水,遭受无妄之灾。这当然需要依法惩罚来抚慰受害者的心灵,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操作。更何况,有些造谣者事后还没意识到自身问题,甚至没一句诚恳的道歉,这如何能放任?

犯了错,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公安机关的处罚有法可依,学校的处理有规可据,就不存在惩罚过重的说法。

不过,另一个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再严厉的惩罚也只是事后弥补,更该重视的理应是事前干预:即如何不让更多年轻人犯错,如何不让他们的青春在违法的边缘徘徊。这不是要为犯罪者寻找庇护,而是避免更多人被伤害。

看看这几天的类似新闻。黄谣之外,还有某大学男生对女同学发表不当言论并偷拍,也有“孙笑川吧”被指有大量侮辱女性贴文,还有高校男生闯女厕所事件。事实上,对异性的好奇与幻想,也并不只表现在男性身上。浏览网络,不乏女性群体“口嗨”的现象,甚至还有一些女性粉丝捏造自己与男明星的绯闻进行传播……一件件,一桩桩,让人心生不安。这也侧面反映出,在违法犯罪个案背后,存在对两性关系过度关注、乃至走向违法的心理,如不及时干预,则容易逾法越规。

别惊慌,两性关系不是洪水猛兽,对异性的关注不过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尤其在青少年阶段,随着身体发育,性意识萌动,自然而然容易将更多视角投射到异性身上。在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路上,每个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认识自己的身体、生理与心理的。但对于两性关系,也不应放纵,倘若成长过程中,由好奇转向沉迷,也是“自我”的一种丧失。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人们的欲望在真实生活中受到压抑,就会在幻想中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来使自己得到满足”。所以不排除一些违法行为的背后,是生理和心理没有及时得到正确引导,而不惜以违法犯罪方式求得代偿性满足。

因此,根治“造黄谣”,也应正视这一问题存在的复杂社会、心理、教育因素。我们既要揪出并惩罚违法犯罪的人,更要教年轻人如何面对青春的冲动。不仅要正视他们对异性的“特别关注”,也要深入剖析他们一些不正常的行为、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加强性知识教育,进行心理引导,普及法律知识,才能尽可能减少类似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我们都必须站在这样的角度考量:每一条黄谣背后,都有一个无辜的受害者,一个走上歧途的违法者。

 

项庄舞剑欲何为?

TikTok事件的棱镜效应

现代院科技与网络安全研究所 李艳 周宁南

TikTok在美国众议院听证会上接受质询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各种解读评论纷至沓来。各方普遍认为此次事件虽看似针对TikTok,但实际与其“无关”,它只是美国政府在数字领域诸多对华无理打压之策的“冰山一角”罢了。由此,我们的关注应超越事件本身,透过“棱镜”,去观察其折射出的各种内在意涵。

TikTok何以成为“工具人”?

无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罢了。美国政府新版《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明确指出要重建数字生态、网络空间,使其能够确保美国优势地位与领导力。而众所周知,未来的数字生态与网络空间是基于新技术与新应用的,头部科技企业等数字市场巨擘无疑是关键要素之一。早在“棱镜门事件”之后,国际社会就见证了美国“八大IT公司”的威力,它们显然是美国逐鹿网络甚至未来数字空间的重要倚仗。

而TikTok近年来的崛起,使其成为脸书、谷歌等为数不多的竞争对手,据有关媒体报道,TikTok已经嵌入美国社会,用户数超过1.5亿,达到美国人口一半,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8000万,约为脸书的一半,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网络应用之一。听证会前夕,众多TikTok用户在国会大厦外集会,高举标语,反对美国政府封禁TikTok。但显然美国政府早已生出打压之心,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就已经出手打压,如曾颁布禁用TikTok的行政命令,虽然当时因违宪被判失效,但后续种种刁难与下绊子就没有断过。

各方均心知肚明的“表演”

纵观此次听证会的整体过程,“项庄舞剑”是围观者的同感。美国政府祭出所谓数据安全大杀器,作为名义上的质询重点,听证会议员却始终对TikTok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商议得出的数据安全保护模式置若罔闻,反而揪住所谓中资背景不放。听证会前,美联邦调查局长克里斯·雷就声称中国政府可遥控TikTok在美活动。听证会上,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主席帕龙和罗杰斯均表示,中资背景让TikTok不可能遵循美国价值观,继续重复TikTok是中国政府在美代理企业、有危害美国国家安全可能的陈词滥调。听证会后,美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主席马克·华纳称,听证会未能缓解议员对TikTok与中国政府有联系的担忧。

其实,美方自己都坦承一切只是由头。美智库“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家安全局前总法律顾问格伦·格斯特尔指出,其实TikTok掌握的数据并不构成战略风险。该中心研究员陈智美进一步明言,美近期提出的《数据法案》《限制法案》等均以中国为攻击目标,TikTok的中资背景本身就是施加攻击的现成靶子。美《华尔街日报》等评论认为,中美紧张关系是TikTok面临困境的根源。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研究员、前拜登白宫顾问林赛·戈尔曼称,TikTok的麻烦意味着地缘政治因素将成为中美经济往来的障碍。由此可见,各种粉墨登场式的卖力表演,其实真与TikTok本身关系不大,它只是成为美政府所谓数字空间政治动员的一个“工具人”罢了。

衍生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各方目前仍在就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如美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研究员贾斯汀·雪曼认为,解决TikTok问题不应局限在禁止与不禁止的二元选择上。美国务卿布林肯也称,解决TikTok问题有封杀以外的解决方式。美智库“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詹姆斯·刘易斯也建议,虽然美国应对TikTok采取行动,但不应封杀,而是由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制定监督条件,组建监督委员会,从而减轻TikTok的国家安全风险。

但实际上这些解决方案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该事件本身是一个科技与产业政策“政治化”的结果,如果“政治化”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不仅TikTok本身面临的困境难解,甚至可以预见,其他领域的“TikTok”事件将屡出不鲜。

虽然对于该事件的最终走向还没有定论,但相关更加长远与深层的衍生影响已有所显现,值得深入思考与高度关注。比如该事件是否表明,美国政府对于全球网络空间的监控将进一步从“幕后”走向“台前”?众所周知的“棱镜门”等全球性网络监控事件表明,美国对网络空间的监控还是区分明暗两手的,表面上,一直倡导所谓网络空间的自由与平等,促进数据与内容的流动。但TikTok事件之后,国际社会担忧随着美国政府数字与网络政策越来越强势与政治化,其干预与监控力度将更大。如斯坦福大学网络政策中心研究员、前欧洲议会议员玛丽·莎可称,对TikTok监控的副产品是美国已认识到所谓不干涉网络企业的做法失败,政府正形成进一步监控网络空间的政治共识。

基于此,一直以来对于全球网络空间进一步碎片化的担忧也不断加剧。如刘易斯称,美国禁用TikTok必然引发中国反制。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阿莱娜·埃皮凡诺娃认为,美国禁令一旦引发中美政策对抗升级,影响将远远超出中美范围,可能危及全球互联网未来。德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员卡佳·穆尼奥斯表示,美国禁令或引发全球效仿,为各国网络空间保护主义开坏头,引发全球出台针对更多网络企业的禁令,破坏性极大。

因此,从地缘政治安全与战略博弈的视角来看,TikTok事件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整个未来网络与数字空间生态塑造是“聚沙成塔”甚至“滴水成冰”的,如果TikTok这样的事件不断发生,数字未来的走向的确堪忧。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TikTok事件无论予以怎样的战略审视与高度关注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