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这个“五一”假期年轻人玩得很“新”

日期:05-06  来源:重庆青年报

这个“五一”假期年轻人玩得很“新”



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游客的出游热情远远超过了春节假期。数据显示,年轻人在出游方式上越来越灵活和丰富,“五一”假期租车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7倍,其中机场、高铁站成为热门取还车点,“飞机/高铁+租车自驾游”的方式越来越受青睐。“五一”之前,国内就兴起了一波年轻人“赶场式旅游”的浪潮,这种旅游方式主打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或是完成尽可能多的体验。“五一”期间,年轻人玩得越来越酷炫,比起按部就班的“旅游”,能激发个人兴趣或灵感的“旅游+X”更对他们对胃口。

假期“新”过法

假期期间,年轻人都在干嘛?

他们打卡热门景区,从一个景点到下一个景点,匆匆走过、看过,既赏山水美景也阅人文画卷;他们在博物馆、图书馆排长队,沉浸于逛展看书和社交;他们摆摊、宣讲、当志愿者,放假也要“卷一卷”……

正是这些多元的选择,构成了假期里不一样的青春风景线。年轻人对各种过节方式的无限体验,源自他们对生活的饱满热情与向往。这就是敢于尝鲜、不被定义的年轻人。

放假就走,一夜绿皮火车,醒来直冲目的地,打卡10多个景点和美食,然后立即返程——这种新的玩法,让年轻人欲罢不能,火出了圈。

相对来说,年轻人希望旅游有更多新体验。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费用,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这种旅游新理念在年轻人中风靡。有专家分析原因,一是受大环境影响,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订单创5年来新高,“憋坏了”的情绪在年轻人中更甚;二是年轻人对未知世界有更强的探索欲,总想去感知丰富的世界、尝试新奇的体验。

很多年轻人觉得,“少年时驰骋的风,比黄金都珍贵”。在快节奏的学习、工作中,能有个假期调整状态,为青春留下更多回忆,是一种满足。他们愿意省吃俭用在火车上对付一晚;愿意凌晨挣扎着起床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甚至不去想目的地,一拍脑袋就打开了购票软件……

今年“五一”,一些地方推出质优价廉的“红色研学”套餐,受到年轻人青睐。“浙东红村”余姚横坎头村,曾是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心所在地,完好保存着根据地旧址群。为了吸引年轻人,村里建设观光小火车,将红色资源串珠成链,还推出《红村1942》角色扮演等新项目。这几天,村里游客量噌噌地长,到处都能看到年轻的面孔。

年轻人的另一种玩法,叫“看展式社交”。这个假期,许多年轻人不约而同瞄准了周边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在网上搜索“展览”“美术馆”等关键词,能看到大量年轻人相伴出行的照片。相关行业分析师表示,以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文化类景点在年轻人中的热度正与日俱增。同样是逛馆看展,故宫、三星堆博物馆、敦煌莫高窟等推出的“虚拟展”,突破地理限制,推出个性化服务,在年轻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

除此之外,这个假期,还有不少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卷”着过节,努力尝试新事物。“五一”期间在浙江各地的景区和地铁口等,很多年轻人支起摊子卖烤肠。摆地摊,成为他们过节“卷”的一种方式。与其被外界灌输,年轻人更在乎通过亲身实践去感性而率真地发现与学习,以一种更加健康积极的态度,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理解。

求知欲旺盛且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哪怕在假期都不肯“懒”下来。有的在学校实验室趁热打铁搞攻关,有的竭尽所能做公益,还有的在西湖景区等热门地做起了“最美”志愿者……

拥抱学习、工作之外的世界,本就让年轻人兴奋。“五一”假期的一处风景、一场相聚、一次尝试,都是他们最美好青春的见证。就像他们说的,只要是新鲜有趣的,一切都是收获。

旅行“新”方式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的四位20岁的大二在校生介绍了自己的五一计划:“早听说‘五一’北京多个景点门票都预约满了,我们决定,在宿舍一起看看直播,前两天看出京高速路的实况直播,后三天看看全国各地热门景点的直播,‘云参与’既不用抢位子又能坐享最佳视角,买点自己喜欢吃的和舍友一起讨论讨论,也能乐在其中。”

有同样计划的还有29岁来自陕西西安的王小旭一家人。王先生表示,家中孩子3岁,“五一”出行路途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带着孩子纯属受罪,现在直播使得我们可以坐在家中逛遍全国,省去了旅途的疲惫,也可以让孩子先对热门景点进行一个“海选”。

“他觉得哪里在家看不过瘾,表现出格外的兴趣,今年年假期间再带他去,错峰出游,大家都舒服。”王先生补充道。

来自上海市26岁的苏欣是一位媒体工作者,24小时随时待命是她的工作常态。“不论春节还是其他的假日,我们都需要随时保持联络畅通,这也导致我工作以来哪怕是休假,都需要随身携带电脑以备不时之需。”苏欣说。

被问及那这样状态下的旅行是否还有意义,苏欣表示,高铁站、飞机场、出租车、景点的咖啡厅等都留下过她工作的掠影,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经历,“打工人的旅行,参与感最重要,我来过,就可以了!”

有类似经历的还有来自深圳32岁的范琪,也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大多旅行中她都需要在有电源和电脑的地方。“时下热门的赶场式旅行,对我而言最不适用,我是那种白天在酒店待一天,晚上逛个夜市吃点小吃就能很满足的旅行者。”范女士认为夜市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烟火气的,这样的安排也可以兼顾工作,没有什么不好的。

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25岁的张晓雪决定在今年“五一”带父母去旅行,“三年疫情他们一直都没能有机会出去玩,他们一直都想爬泰山,本来还担心他们会太累,但发现多虑了,爬不动的人是我。”张晓雪表示,为避开高峰期,他们提早出发了2天去爬泰山,刚开始十分钟晓雪就感觉气喘吁吁,抬头一看父母早已将她甩在了身后。

“疫情过后感觉父母们是攒足了劲要出去玩,近期无论是爬山、逛景点还是逛街,他们的精力都比我们强太多了。”来自山西省太原市22岁的大四学生李萌说。毕业季提前回到老家找工作的李萌在“五一”前就和父母开始了旅行,她感觉到父母的精力远超自己,他们规划了自驾游路线,还带上了爱宠,“无论是从热情、体力,还是适应程度来说,感觉这届父母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年轻人。”

苏欣说,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旅行,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个人精神层面的多方位满足,形式也更加不拘一格,“打卡景点是一种旅行方式,随遇而安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出游“新”玩法

这个假期大家都玩了什么?哪些特色游受到大家追捧?经过梳理发现,国风游、研学游、工业游、乡村慢游、小店游,成为这个“五一”的出游亮点。

视听盛宴、互动体验,这些对国风文化的新探索,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让传统景点抓住了“流量密码”。这个假期,深度体验唐文化让西安这个传统旅游城市拥有了新的“流量密码”。游客穿汉服、吃美食,欣赏50多场大型表演之余,还可以沉浸式参与进活动中。游客即主演,演员做配角,借助新创意再现,给游客带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专业人员演艺与随机挑选的游客互动,内容可以是诗词歌赋,也可以像现代脱口秀那样谈吐风趣爆梗不断,文化内核与形式创新的成功组合,让游客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

研学游也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假期选择,让孩子在游玩中探索世界。

来自北京的40多名孩子和家长在指导老师的陪同下,来到了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验了一把如何做一名“自然观察家”。

除了观察动物,不少游客还走进大丰的湿地深处,开展田野调查,识百草、做标本。在黄海野鹿荡景区,不少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跟随志愿者认识野草及种子,感受滩涂生物的多样性。

在贵州平塘,这个假期,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迎来以学生为主的大量访客,他们在亲眼目睹“中国天眼”FAST的雄姿后,可参与到拼装“中国天眼”模型活动中,进入天文体验馆还可以聆听脉冲星的声音。从参观式游玩到交互式探索、参与式学习,这场旅行不虚此行。

除了观美景之外,工业旅游也日渐火热起来。

辽宁铁岭调兵山市是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在这里的蒸汽机车博览园里,保留着21台可以正常运行的蒸汽机车。“五一”期间,游客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了解蒸汽机车发展的历史,还可以乘坐蒸汽机车行驶一段距离,感受曾经的蒸汽时代。

除了去景点打卡,也有很多民众选择放慢脚步,去乡村来一场慢游,体验农趣生活。在青岛市即墨区这个占地20多亩的露营基地,为了迎接“五一”露营游的小高峰,新增设了7个酒店型露营帐篷,即便如此,也早早被预订一空。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何家冲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也是大别山精神发祥地。这个“五一”,以红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围炉煮茶”新方式,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传统的红色景区涌现出了新活力。

除了传统的特色景区和商圈,在上海,一个个藏在街巷里的特色小店也吸引了很多人。位于田子坊的魔术俱乐部只有10平方米,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小店。观众与魔术师近在咫尺,神奇触手可及,全新的体验让很多人慕名而来。还有能够了解到茶文化的茶馆,关于茶从入门到专业,被分为了花香调、清香调、木质调,店家还研发了“茶拿铁”“茶啤酒”。这些都开启了年轻人对茶文化的好奇和探索。

今年一季度,上海新开的特色小店数量超过3万家。与上海传统商圈不同,数以十万计的特色小店正在以创意百出的消费业态、精准的人群定位、细分的消费场景,吸引着志同道合的消费者,走进来,停下来。提质升级的新消费业态也在海纳百川的包容孕育中,破土而出。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雷楠

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封面新闻、新浪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