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重庆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 GDP14345.95亿元 同比增长4.6%

日期:07-27  来源:重庆青年报

重庆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

GDP14345.95亿元 同比增长4.6%

近日,重庆市召开2023年上半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上半年重庆经济运行数据。从整体看,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生产需求稳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

 GDP 同比增长4.6%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45.95亿元。同比增长4.6%。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6.33亿元,增长4.5%;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47.37亿元,增长4.0%;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912.25亿元,增长5.0%。

 CPI 同比上涨0.4%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4%。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五涨三降”。其中,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1.7%、0.3%、0.3%、1.4%、2.2%;居住、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下降0.5%、1.5%、0.2%。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购进价格下降2.6%。

粮食安全保障有力

○全市小春粮食播种面积563.2万亩,同比增长0.6%,产量124.0万吨,增长1.3%;

○蔬菜面积628.6万亩,增长3.0%,产量1222.2万吨,增长3.7%;

○水果产量226.2万吨,增长7.0%;

○全市生猪出栏979.1万头,同比增长4.4%;

○牛出栏15.3万头,增长4.3%;

○羊出栏175.2万只,增长0.6%;

○家禽出栏10788.9万只,增长2.6%。

工业生产有序推进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

○上半年,全市新产品产量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4311.60万平方米;智能手表同比增长54.0%;工业机器人增长22.8%;服务机器人增长1.4倍。

服务业经营稳步回升

○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81.27亿元,同比增长5.9%,比1—2月加快1.3个百分点,10个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实现营业利润133.79亿元,增长19.5%,10个行业门类均实现盈利。

○1—5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个行业门类合计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4.1%。

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8.43亿元,同比增长6.2%,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8%,比一季度加快15.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25.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90.5%,占全市限上汽车类商品的比重达27.8%,较去年同期提高12.3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

○上半年,1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356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7.4%,占基础设施投资比重58.5%,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分别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全市投资增长9.5、3.0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投资增长41.2%,轨道投资增长51.5%,水利投资增长21.6%。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0元,同比增长5.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88元,增长4.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42元,增长6.9%。

○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5,比上年同期缩小0.06。

○上半年,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

 

 

上半年重庆经济运行有何特征?消费恢复态势如何?

经济运行回升趋稳 各领域显现积极变化

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弘毅,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李涛明在发布会上进行了解答。

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 主要呈现五大特征

杨弘毅表示,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发展质量继续提高,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主要呈现五大运行特征:

一是生产领域持续稳固,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分产业看,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4.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4.4%,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增加值增长3.3%,建筑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增加值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3%,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商贸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7.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7.9%。

二是需求领域逐步恢复,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消费市场加快恢复。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2%,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投资持续增长,重点领域投资增长较快,有效发挥优化供给结构作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其中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分别增长9.7%和8.8%。

三是新兴动能成长集聚,发展潜力进一步显现。新产品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4倍、54.0%和22.8%。现代服务业引领能力不断增强,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恢复稳定,1—5月,3个行业门类合计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6个百分点。网络消费增长加快,全市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8%,比一季度加快15.9个百分点。

四是要素保障稳定有力,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4.1%,较一季度提高6.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企稳回升,全社会营业性货运量6.69亿吨,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五是就业民生总体稳定,发展成果进一步共享。上半年,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持续提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0元,增长5.3%,城乡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51下降为2.45。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全市经济逐步摆脱疫情影响,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呈现回升趋稳态势,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下阶段,全市要进一步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推动经济运行实现持续性整体好转,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杨弘毅说。

促消费政策落地显现

消费市场有望延续向好态势

数据显示,上半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8.43亿元,同比增长6.2%,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表现如何?下阶段消费能否继续延续恢复态势?“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各种促消费政策落地显现,线下消费加速回补,消费市场总体延续了恢复态势。”杨弘毅说,上半年,重庆消费市场有四大支撑。

一是住宿餐饮消费快速恢复。上半年,全市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6.7%,分别比一季度、去年全年提高1.4、18.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客房收入增长23.4%,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

二是网络消费增长加快。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8%,比一季度加快15.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餐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餐饮收入增长26.4%,线上消费对市场销售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

三是居民服务消费稳定恢复。文化市场回暖明显,1—5月,全市规模以上电影放映、文艺创作与表演、会议会展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1%、15.9%、3.1倍。旅游市场恢复显著,规模以上游览景区管理、旅行社及相关服务等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0.8%、2.2倍。

四是居民出行意愿强烈。客运板块全面回暖,上半年全市营业性客运量达1.47亿人,同比增长25.4%,比一季度加快15.0个百分点。铁路、航空等中远距离出行增长迅猛,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71.2%、90.9%。受三峡游、两江游等热门水上旅游线路带动,水路运输客运量增长1.2倍。

“以上特征表明,我市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良好态势仍在持续。下半年,随着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市场信心不断提升,消费环境持续改善,不断创新拓展消费场景,消费市场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目前消费恢复基础仍需继续巩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杨弘毅建议,下阶段,要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促进全市消费市场恢复向好。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民生领域投资加快聚力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抢抓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进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持续发力,制造业投资企稳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

其中又有哪些特点?杨弘毅说,今年上半年,重庆投资亮点主要有四点。

一是大项目支撑有力。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5.8%,比1—5月加快1.2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60.0%。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1.9%,其中,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分别增长12.3%和17.4%。

二是基础设施持续发力。今年以来,一批高速、轨道、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持续放量,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压舱石”。上半年,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同比增长9.7%,其中,铁路运输投资增长41.2%,轨道投资增长51.5%,水利投资增长21.6%。

三是制造业投资稳定加力。今年以来,全市综合统筹各类要素保障,针对制造业企业出台了多项惠企减负增收政策,有力推动了投资项目建设进度。上半年,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6%,比1—5月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33.2%,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

四是民生领域投资加快聚力。上半年,全市各地加快民生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市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4.6%,比1—5月加快0.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6.3%,较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2.1%,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4.7%,文化艺术投资增长22.5%,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增长26.9%。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受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对未来发展的支撑作用在稳步提升。”杨弘毅介绍,上半年扣除房地产项目,全市建设项目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1.9%,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17.1%,投资稳增长基础仍然较好。

稳定农产品供应和物价 “双管齐下”

确保农产品供应和物价稳定,是民生领域的两件大事。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李涛明表示,上半年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链发展,推动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持续增加,为确保物价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比如,我市通过推动各项助农惠农政策措施高效推进,保障了粮食生产稳定,同时油菜、蔬菜、生猪等产量均保持增长;特色经济作物方面,水果、茶叶、中药材等亦保持增长,确保了市场物价平稳。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当前‘保供’‘稳价’还存在三方面不确定因素。”李涛明表示,其一是强对流极端天气多发,区域性暴雨天气将影响农业生产;其二是生猪生产者价格走低,加上饲料成本高位运行,将影响畜牧业生产稳定;其三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阶段性低位运行,反映出市民的消费心理、消费能力等还需恢复。下半年,我市仍要加大宏观调控,稳定农产品供应和物价“双管齐下”。

据上游新闻、《重庆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