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间写就大学论文
——记西南大学优秀青年学子陈玥瑚


陈玥瑚,中共党员,西南大学水产学院2022级硕士生。曾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金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等创新创业荣誉五项,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何康农业教育奖学金等个人奖项十余项,先后被评为2022年“重庆市优秀本科毕业生”“重庆市创新能力提升先进个人”。
陈玥瑚来自广东顺德,祖辈都从事水产养殖行业。家中只有她一个青壮年,尽管家庭收入来源有限,但家人仍鼓励她完成大学教育,让她立志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对所选行业有所贡献的人。
进入大学后,在国家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政策帮扶下,陈玥瑚刻苦学习,从大二开始就加入了老师的实验室,跟随指导老师深入乡村调研,累计走过了162个乡镇,发现行业普遍存在过度依赖养殖经验、饲料浪费严重、养殖尾水不达标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她产生了投身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想法,号召几个同学一起组建了实践团队,在学校养殖基地的一个鱼塘开始了养殖实验。
陈玥瑚在生产实习一线进行拉网工作,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配合团队研发了淡水鱼智能投喂系统,初步实现“吃多少,投多少”的养殖目标。
目前,精准投喂模型已经突破了鱼类品系限制,实现了产品化。在未来,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养殖场景,大幅降低饲料成本和人力成本。
在团队的宣传号召下,先后吸引了四十余名本、硕、博同学加入到乡村振兴的热潮中,并在2021年成立了公司。他们以新时代农科学子的朝气,帮扶所在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气,让养殖户鼓起了钱袋子。
陈玥瑚在校期间也积极参加了各项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尽自己的努力为同学们办实事。她作为Z世代的新农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突破农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性、急迫性,在参加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上,她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里将继续保持青年人“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聚焦主责主业、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切实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据重庆共青团微信公众号
用科技感守护安全感
重庆这个民警有妙招
戴着黑框眼镜,说话斯文有礼,他符合大多数人对理工技术男的想象。不过,千万别只把他当成“技术宅”,面对电脑,从海量的信息中捕捉破案线索,在无数电子检材中固定证据,与犯罪分子隔空较量,才是他的工作日常。
他叫王李平,重庆市大渡口区公安分局科技信息化科民警。硕士毕业的他,勤奋好学,为了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在职期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并取得博士学位。从警十余年,王李平协助侦破各类案件上百起,多次被抽调参与市公安局重要专案。因理论扎实、专业过硬、善于创新,还被吸纳为重庆市公安局电子数据取证专家库和技术序列评审专家库成员。
“溺水预警系统” 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您已进入危险水域,严禁下水游泳玩耍,请立即离开!”如今,在大渡口区很多河流岸边,都可以听到这样的广播提示。这个会喊话的设备叫做“溺水预警系统”,由王李平牵头研发。
王李平介绍,这个系统基于特定大数据算法,将水域划分为安全、较危险、危险三个区块,分别用绿色、黄色、红色划分。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进入红色水域的人员,实现隔空喊话和联动报警,从而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大渡口有不少水域,如何利用警务科技减少溺水事故发生,一直是分局的重要工作之一。”王李平说。为此,王李平主动请教高校、企业的专家, 经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建模测试、算法调整、应用实验,自主研发了“溺水预警系统”。
来自大渡口公安分局的数据显示,仅今年暑假,该系统就累计发布预警243人次,联动“红旭”水上救援队救助落水市民28人,长江大渡口江段未发生一起溺水亡人事故。
“空巢守护系统”织密空巢老人安全网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加速,独居空巢老人数量逐年攀升。为更好地守护空巢老人,王李平开启了“空巢守护系统”的研发。
依托该系统,大渡口公安分局与街镇、社区合作建立了空巢老人数据库。在征得市民同意的前提下,大渡口公安分局在空巢老人的日常活动区域搭设了前端感知系统,掌握这些老人的活动规律及出行路线。如果老人连续数日未外出活动或者长时间外出未返回,平台将自动“吹哨”,提示民警及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上门了解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帮扶。
“上周六感冒,在家待着两天没有下楼,没想到周日晚上派出所民警就过来看我了,这套智能守护系统就像给我们站岗的哨兵。”81岁的独居老人李爷爷对着识别探头竖起大拇指。
目前,这套“空巢守护系统”已在古渡春色、蓝沁苑等多个小区试点应用超过2个月,累计实现有效帮扶16人次。
王李平说,接下来,他将和团队成员一起进一步优化系统,扩大覆盖,努力实现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有困难时民警就能第一时间听到“哨音”,快速反应,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帮急事、解难事。
大数据画像 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
去年4月,跳磴镇发生一起电缆盗窃案,办案民警多次到现场进行勘察,均未发现有效线索。此时,作为案件技术支撑人员的王李平提出了一个另类的办案思路:“购物网站对消费者的购物特征进行分析进而画像并推送商品、新闻网站对订阅者的阅读偏好进行分析进而画像并推送新闻,我们也可以依托目前掌握的信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画像帮助破案”。于是,王李平连夜搭建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在上万条信息中分析出嫌疑人的特征,最终锁定了唐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将其一举抓获。
既然能够在案发后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画像,那么也可以在案发前对易受害人群、易受害区域进行画像,从而加强防范,降低发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王李平以目前最高发的诈骗案为研究对象,对各类诈骗案的易受害群体进行画像。
“杀猪盘诈骗”的受害群体主要是“单身”“年龄30-50岁”“有长期稳定收入”“大专以上学历”等,“刷单诈骗”的受害群体主要是“女性”“8090后”“高校学生”“无固定收入”等……根据众多受害人的行为特征,王李平建立了各类高发诈骗案件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进行精准筛选。符合模型的易受骗者,大渡口反诈中心会通过发送短信息、社区民警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在他们耳边吹哨提醒。目前,“数据画像系统”已经在打击破案、治安防范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年以来大渡口区电诈案件发案同比大幅下降。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对大渡口的区域案发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数据画像,对潜在的犯罪行为进行预测,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地降低犯罪行为发生的概率,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王李平说。
据新华网
湖南夫妻来渝旅游丢失挎包 他们接力送还

“重庆人很热情。”10月16日中午,刚刚结束在渝行程的湖南游客梁先生回忆起本次旅途,不停地向记者说着这句话。原来,就在前一天晚上,梁先生夫妇俩从解放碑乘坐机场快线前往江北国际机场时,粗心大意将装有身份证等重要证件的挎包遗落车上,幸好,在公交司机和公交调度员的接力帮助下,挎包顺利回到失主手中。
10月15日晚7点30分左右,梁先生和老婆在渝游玩多天后,从解放碑乘坐上重庆机场快车K01线,准备前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搭乘当天的航班回湖南。
“要拿好自己的行李、背包、重要物品哦!”这班车的驾驶员正好是谭正松,因常年驾驶机场快线,他日常接触最多的也是外地游客。因丢失随身物品的事时有发生,每次乘客到目的地时,他都会特意提醒乘客注意。
但还是有游客一时大意了。当晚8点30分左右,谭正松驾车抵达江北机场T3航站楼站,由于行李太多,梁先生匆忙下车时,不慎将妻子的随身挎包遗忘在车上,等到办登机手续要身份证时,才发现挎包遗失了。
心急如焚的梁先生随即跑到K01线调度室,找到调度员李天玲,着急问能不能联系到自己刚乘坐的车找回挎包。一场接力寻找就此展开。
通过梁先生描述的时间地点,调度员李天玲分析挎包或许是遗落在刚到停车场的K01线88030车上。
很快,李天玲拨通驾驶员谭正松的电话。此时,正在停车场内清理车厢的谭正松,也在座位下面发现一个女士包包,内有身份证、银行卡以及现金等贵重物品。两人在电话里核对后发现,这就是梁先生所丢失的包。
害怕耽搁旅客行程,谭正松放弃休息时间,立马从停车场驾车返回,将梁先生遗失的包送到调度室。8点50分左右,不到20分钟的时间,谭正松赶到调度室,将挎包物归原主,游客梁先生最终也顺利搭上回家的航班。
“重庆的司机师傅太好了,很热情,而且服务态度也很好,还专程将包送回,太好了。”梁先生对此感激不已,“这次在重庆的行程也留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据上游新闻
在乡间写就大学论文
——记西南大学优秀青年学子陈玥瑚
陈玥瑚,中共党员,西南大学水产学院2022级硕士生。曾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金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等创新创业荣誉五项,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何康农业教育奖学金等个人奖项十余项,先后被评为2022年“重庆市优秀本科毕业生”“重庆市创新能力提升先进个人”。
陈玥瑚来自广东顺德,祖辈都从事水产养殖行业。家中只有她一个青壮年,尽管家庭收入来源有限,但家人仍鼓励她完成大学教育,让她立志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对所选行业有所贡献的人。
进入大学后,在国家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政策帮扶下,陈玥瑚刻苦学习,从大二开始就加入了老师的实验室,跟随指导老师深入乡村调研,累计走过了162个乡镇,发现行业普遍存在过度依赖养殖经验、饲料浪费严重、养殖尾水不达标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她产生了投身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想法,号召几个同学一起组建了实践团队,在学校养殖基地的一个鱼塘开始了养殖实验。
陈玥瑚在生产实习一线进行拉网工作,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配合团队研发了淡水鱼智能投喂系统,初步实现“吃多少,投多少”的养殖目标。
目前,精准投喂模型已经突破了鱼类品系限制,实现了产品化。在未来,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养殖场景,大幅降低饲料成本和人力成本。
在团队的宣传号召下,先后吸引了四十余名本、硕、博同学加入到乡村振兴的热潮中,并在2021年成立了公司。他们以新时代农科学子的朝气,帮扶所在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气,让养殖户鼓起了钱袋子。
陈玥瑚在校期间也积极参加了各项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尽自己的努力为同学们办实事。她作为Z世代的新农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突破农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性、急迫性,在参加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上,她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里将继续保持青年人“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聚焦主责主业、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切实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据重庆共青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