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笔墨之舞——黄越山水画作品展”举行

日期:11-30  来源:重庆青年报

“笔墨之舞——黄越山水画作品展”举行




11月25日,作为第二届重庆都市艺术节展览美育活动之一的四川美术学院卓越人才计划“笔墨之舞——黄越山水画作品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展,展出黄越个人山水画作品150余幅,精彩勾勒了黄越约40年的创作历程。

本次展览由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承办,集中展示了黄越约40年的精品力作和艺术探索。

黄越,自幼秉承庭训,喜爱书画,是四川美术学院第三代山水画家中的翘楚,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二级)、四川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擅长山水画,兼习书法。他的山水画作品以奇崛丰茂的巴蜀山水为主要描绘对象,以大写意为基本特征,意境超迈宏阔,格调率真洒脱,笔墨酣畅淋漓;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取法汉唐,追求力韵与书卷气相结合,著有《山水画艺术探要》《笔翰别裁》《看山归来》等著作十余部。

走进展厅,观众可以清晰品鉴黄越的艺术历程。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西方现代主义的冲击下,他不得不面对国画何以现代化的困境,大胆对画面进行几何化分割,以块面、斑点进行山水的塑造,抒发主观情感,在《蜀山春色》《静》《鲜花村庄》等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艺术家对中国山水画的媒介特性、形式语言的探索,在彼时可谓耳目一新。

本世纪的头十年,黄越开始将目光转向传统,让内心回归朴素,他穿行于高山大川之间,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千奇百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随之画风也迎来了新变。如,以《深黛图》《万里晴天》《雪域山魂》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品,呈现出干湿互用的自在面貌,配合艺术家个人的枯笔排线技法描绘山石质感,具有显著的个人风貌,这也代表着黄越的艺术创作面貌走向了成熟。

近十年来,黄越更以淋漓尽致的大写意表现山水景观,又不乏生动的细节描绘,构图新颖奇崛,沉着深邃的浓墨块与轻盈通透的留白交相辉映,整齐有力的线条排列其间,构成画面拉扯的张力。如,在《藏地探秘》《高原圣境》等作品创作中,黄越创新性地运用了蓝色的彩墨表现天空、湖水、河流。

值得一提的是,黄越以传统媒介绘制的一批扇面作品,咫尺之间,饱游饫看,尽抒胸中意象。这些扇面与大尺幅作品有别,以“格物致知”作为创作基本理念,更注重线条用笔方面的书写性表达,体现了他对家学的延承,更是对传统国画语言和艺术观念的重温与研读。

“本次展览是对黄越近40年艺术创作的节点性回顾,从微观层面说,是考察艺术家如何回应现实、关切现实;从宏观层面说,有益于美术史谱系的厘清与构建,在校史、地域美术史、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框架中去定位思考。”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蔡峰表示。

在本次展览的开幕式上,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江卫宁表示,第二届重庆都市艺术节致力于打造重庆城市名片,持续培育重庆文化艺术品牌。本次展览通过黄越以“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展现了祖国大好山水和人文风物,从国画艺术的层面探寻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精神食粮。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庞茂琨表示,为祖国山河立传,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本次展览的主旋律。画家的笔墨语言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基因,追求书画交融、构成与力韵并存;强调时代特色、注重视觉张力、探索新颖图式,体现出中国画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本次展览的展期将持续到12月10日。

据重庆日报客户端

 

这部剧“演砸了”,为何还赢得掌声欢笑声


当一群专业演员认真地将一部剧“演砸了”的时候,带来的笑点有多令人拍案叫绝?11月24日,经典闹剧《演砸了》中文版在施光南大剧院开演。

《演砸了》中文版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林奕执导,英国亨利·刘易斯、乔纳森·塞尔和亨利·希尔兹共同担任编剧。讲述了环球最好戏剧制作公司正上演一桩离奇推理悬疑作品——《哈弗沙姆庄园谋杀案》,但在作品首演之夜,演员们却状况百出,大家佯装淡定,努力将演出撑到最后……

尽管开场时,演员们一再强调这是一部严肃的推理剧,但观众看到的一连串不该在舞台上发生的意外,才是这部戏的主戏。从演出开始前,无法按时到位的舞美和道具,到演出时演员误场、技术装置失灵,演员们“一本正经”地上演着“不正经”,再加上道具设计的“意外”不断,小到一片纸屑,大到整个楼房楼板,舞台上的所有道具都可能突然出现事故。而就算是舞台都快塌了,也要把戏继续演下去。

这在结构上是非常经典的戏中戏叙事法,观众看着演员演绎另一部剧,从两者的反差中获得“笑果”。如何不落俗套,不让观众尬笑?《演砸了》机关重重的设置中有序的演绎,让整部剧笑点非常密集且自然,每一个不经意的梗都恰到好处地被呈现出来,观众们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一连串哈哈哈哈的笑声环绕整个剧院。

更有意思的是,不同于以往看到的话剧,《演砸了》中的每一个演员都要扮演三个角色——环球最好戏剧制作公司演员、戏中戏《哈弗沙姆庄园谋杀案》演员和拼命把戏“演砸”的演员。一人分饰三角,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为该剧增添了无数戏剧色彩。

“以前看一部剧好不好,总会以‘有没有故事之外的表达’为评判标准。但《演砸了》让我开始喜欢上这种纯粹的喜剧,谁说非要有表达的才是好剧呢?开开心心笑一两个小时,顺便看一场无人在意凶手是谁的悬疑故事,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市民周舟看完这部剧之后如此感叹。

记者获悉,《演砸了》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今年在重庆施光南大剧院上演的第三部作品,此前由重演股份引进的阿加莎传世经典话剧《无人生还》《意外来客》广受观众好评。“除了经典的悬疑作品外,也希望让市民朋友能感受不同类型的精彩演出,为大家的生活增加一些轻松欢乐的元素。”重演股份负责人表示,此次演出也是这部经典闹剧时隔4年再次来到重庆。

据重庆日报客户端

 

儿童文学创作同质化瓶颈如何破?

沪上学界展开探讨


近年来,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几乎蜂拥抢滩亲子阅读,中国童书创作出版势头发展迅猛。随着童书市场的持续领跑,如何创造更多彰显本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原创读物,滋养中国孩子的童年;如何从眼花缭乱的浩瀚书海中精选好书,引导小读者从中添智、养心、立志、受益,成为业内关心的话题。

日前,以“发展原创儿童文学,引领未成年人成长”为主题的上海大学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创意写作与出版论坛在上海大学文学院召开,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上海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教授谭旭东牵头组织。全国多位学者、作家、出版人和儿童阅读推广人出席围谈。

“创意写作与儿童文学的结合是激发儿童想象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谭旭东指出,论坛旨在为来自全国的儿童文学作家、研究者、出版者、推广者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使我国的儿童文学创作、研究和出版在广泛的交流中探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论坛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由上海大学博士后王梓玥主持,长江少儿出版集团董事长何龙等11位专家轮流发言;下半场由上海大学博士生张杏莲主持,儿童文学作家、天天出版社主任张菱儿等12位专家围绕专题讲话。论坛围绕儿童文学创作和童书出版、儿童文学的价值关怀、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作家个人创作经验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作家们结合创作经历,分享了儿童文学创作的经验。上海诗人、《儿童诗》原执行主编潘与庆将一生交给了儿童文学,以人生经历为线,讲述了不同时期儿童文学作者的创作面貌。上海诗人、翻译家王亨良就儿童诗的性质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外译情况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昆明学院教授余雷指出当前表现农村儿童生活的作品很多,但城市儿童在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同样需要密切关注。浙江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林乃聪分享了自己的童诗教育观和创作观,提出创意童诗要捕捉特别的思想,为童年点灯。大庆市儿童文学协会主席王芳强调创作中的生活体验和在场感。浙江衢州市作协副主席闻婷结合儿童小说主题创作经历,探讨了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何龙就主题出版、现实主义潮流及百年儿童文学系统工程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合作的期许。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小桔灯分社社长付惠表示写作是自由化的,但出版是有限制的,当前出版需要跨界融合。张菱儿认为动漫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与儿童文学进行结合能够满足儿童不同方面的精神需求,实现儿童文学的跨界成长和破圈传播。吉林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王丹平强调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家和出版社共同努力的结果,并对吉林美术出版社的基本经营模式进行了介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主任白海瑞结合该社最新出版的儿童诗选本及开展的儿童诗教活动,阐述了儿童诗兼具碎片化和整体性的特征,适合当前时代的阅读需要。

在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研究方面,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李燕认为儿童文学外部研究对内部研究有很大影响,当前的儿童文学存在着资本主导、版权受限、小微工作室受限、原创同质化等问题,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生郑逸群以《柳林风声》为主要样本,强调了儿童文学理想范式的重建和主体间性的确立,并探讨了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启示。三峡大学邹莹分享了教授儿童文学创作课程的经验,强调了想象力、创作力和产品思维在大学生培养和儿童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据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