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重庆两初中生摘下全国信息大赛“创新之星”

日期:12-07  来源:重庆青年报

重庆两初中生摘下全国信息大赛“创新之星”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二十四届学生活动)中,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以下简称重庆一实)学生许博为、罗朗溪在初中组智能博物全国交流中荣获“创新之星”。据悉,此为本次赛事学生部分全国最高荣誉。

据了解,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是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面向全国师生的一项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该活动学生部分(原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始于2000年,是一项旨在促进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国性交流展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成果的活动,在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活动以“实践、探索、创新”为主题面向全国学生提供交流展示平台,在创造分享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探索精神,激发创新热情,全方位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在赛事中表现最佳的队伍(员)可获“创新之星”荣誉称号。

据悉,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要经过区域选拔,各省区市第一名方能参加全国活动,因许博为、罗朗溪在重庆市级选拔活动中荣获第一名,最终在浙江诸暨代表重庆与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冠军队伍进行交流,最终被评为“创新之星”。

交流活动为期两天,选手不仅要完成规定任务,还需在现场完成创意任务。创意任务包含机器人搭建、代码编写、作品视频拍摄与剪辑、作品介绍文档撰写、展示PPT制作以及现场展示和答辩,活动的形式极其考验选手的信息素养,对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重庆一实信息科技教师魏光静表示,许博为、罗朗溪两位学生是在进校后从零开始培养成长起来的。该校长期坚持创新教学,为广大学生营造科技创新氛围,致力于培养具有大格局、大智慧的创新人才。

据人民网

 

95后返乡青年张雪娇:

“北京的企业不缺我一个,家乡的振兴需要我” 


“记得小时候,村里房子后头有小河、小桥和大树,每天早上都会在河边走一走、背上几篇课文;回家走进巷子时,邻居叔叔婶婶会跟我们寒暄问候,觉得特别温暖、惬意。”正是有这样的童年记忆,山西灵丘姑娘张雪娇大学毕业在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于2019年底辞职回到家乡,她说:“北京的企业不缺我一个,而家乡的乡村振兴需要我。”

从此,这个1995年出生的姑娘成了灵丘县东河南村的大忙人。

除了怀念童年的美好和扎根基层、服务村民的志向,这个决定也与家乡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相切合。大学期间,张雪娇常在假期回家时帮助村委会完成一些工作。2019年底参加村里的捐款活动时,她注意到村委会成员戴着老花镜用纸笔登记,速度很慢,就主动帮忙,用办公室闲置的电脑做了电子表格,大大提高了效率。后来,她留在了村里,起初以志愿者身份工作,之后当选了村党总支副书记兼村团委书记。

张雪娇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作为最年轻的村干部,她利用专业所学,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很多老人都觉得她手巧,心更巧。她参与入户排查和数据统计、上传,帮助村委会实现无纸化办公。去年,在团中央驻灵丘县乡村振兴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帮扶下,村里上线了数字乡村治理平台,该平台能够实现人、房、地、户关联管理,提高村委会工作效率;村里还为孤寡老人们提供了具备防走失、一键呼救等功能的智能养老手环。

东河南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里有130多名留守儿童,附近村落也有一些留守的孩子。在工作队帮扶下,村里建起了“青年之家”和“童心港湾”,张雪娇成了“大管家”。

“童心港湾”的课程由村委会、团委、志愿者联合设计。周末与节假日,孩子们可以来这里集体看电影,在志愿者带领下一起画画,制作泥塑等手工作品,或者寻找感兴趣的书阅读。

暑假里,中青校媒以及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团队来到村里,给街道的墙上画上卡通图案,为留守儿童带来科学素养提升、安全教育等各种活动,村子的面貌鲜活起来了。

平时,张雪娇会特意在网上找手工黏土画、剪纸等视频学习,在课上教给孩子们。“童心港湾”的活动强调互动性,她会在课上问孩子“为什么这样设计”;课后则会私下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以及是否喜欢这些活动。

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张雪娇感到惊喜,便花更多心思设计课程。她和志愿者给孩子们讲平型关的历史,孩子们用橡皮泥“复原”了古长城关隘,各式各样、五颜六色。

“童心港湾”每次在微信群发布活动通知,家长都踊跃报名,来的孩子总是超过教室的容纳量。周末活动通常有30多人参加,假期有七八十人,有时候座位满了,孩子们都愿意站着听;通知的时间是下午3点,有的孩子提前两小时就来等候。张雪娇说:“我们的活动大部分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比如制作电动飞机、地震感应器,都是他们平时上课接触不到的;大家有机会聚在一起,还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所以很喜欢。”

其中一位女孩给张雪娇留下深刻印象。“刚开始,女孩说讨厌自己的妹妹,觉得妹妹把父母的爱都夺走了。于是我们就和女孩妈妈沟通,告诉她给小孩子买东西的时候,可以问一下大孩子的想法。后来我们再次看见女孩,发现她变得很开心,还带着妹妹一起来上课了。”张雪娇向记者展示了女孩给她写的贺卡:“亲爱的老师,您是世上最棒的老师,虽然咱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我很爱您。”

在村里工作这几年,张雪娇不断学习新技能。她使用工作队帮村里采购的墙体彩绘机,为剧场绘制了脸谱装饰;设计了“十里花溪”“印象东河南”logo并申请注册商标,计划依托村里文旅产业生产销售文创物品;还自学无人机拍摄技术,帮村里拍摄制作了“小猪庙会”民俗宣传片、介绍村里美景美物的短视频,吸引周边村民和游客前来赶集、游玩。

张雪娇说,回到家乡工作,有幸福感、归属感和松弛感。“每次帮助了村民,都觉得快乐、有成就感。在乡村有很大发展潜力和机遇,只要自己有想法、发挥才干,就能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实现价值和梦想,这也是我一直在坚持做的。”

据中国青年网

 

“00后”百岁佘太君:

通过直播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京剧


很难想象眼前的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女生,竟然在舞台上摇身一变成了百岁老人佘太君。“00后”的她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出身戏曲世家。在家人的熏陶下,她逐渐对戏曲产生了兴趣。在尝试了青衣、花旦等唱腔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邢文文踏上了她称之为“为其奋斗终生”的道路——老旦。

在舞台上“扮老”之余,平日里邢文文还活跃在直播间,坐在手机前为观众演唱京剧。“京剧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如果让没有了解过京剧的年轻观众主动去剧场看戏的话是有些难度的。”青年京剧老旦演员邢文文对记者说,她想把京剧这个中国国粹,用短视频的方式带回观众的视线之中,“我想慢慢培养观众的兴趣,看到有粉丝通过短视频平台来到剧院看我的戏,我就非常自豪”。

活跃在舞台与直播间的京剧演员

邢文文认为,京剧起到了“高台教化”的作用,京剧的很多唱段都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比如,京剧《杨门女将》的一门忠烈教会了观众报效国家的道理与大无畏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碎片化,很多年轻人无法花费一到两个小时坐下来静静地欣赏一出京剧。“我作为一个‘00后’能做到传承京剧,一定有人会想去了解我为什么能坚持得下去。”

抱着这个信念,邢文文选择在短视频平台用直播的方式,为京剧传承贡献力量。此后,她的直播间观看人数从寥寥几人到平均每天1000人,在直播唱戏之余,她还上传了自己练功、练唱的短视频。邢文文的粉丝人数逐渐增多,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了京剧。

邢文文表示,在直播中,会出现很多“京剧小白”。而引导观众认识京剧就成了她直播中的另一项工作。京剧唱段的唱词内容、故事背景、人物关系等信息,都成了邢文文科普的内容。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需要有人捧场。在京剧上座率越来越低的今天,青年京剧演员更加需要观众的鼓励。

“很多粉丝说,想在线下看看我的演出是什么样的。”这句话一直扎根在她的心里。让更多新生力量走进剧场,让更多观众从直播间走进线下剧场,是她做直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00后”老旦是怎样炼成的?

百岁佘太君是邢文文扮演的一个角色。老旦在戏台上是一个老年妇女角色,然而邢文文正值桃李年华。

“饰演老旦对我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邢文文说,难度不仅仅体现在舞台上的形象要符合老态龙钟的妇女,而且神态、身法与声音方面也是挑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坐科10年,付出的艰辛是常人无法去想象的”。邢文文总结自己学习戏曲的经历,日常磕碰、崴脚、软组织挫伤等伤痛对她来说并不可怕,对戏曲演员来说真正难做到的是克制二字。为了保护嗓子,刺激、辛辣、生冷的东西要少吃,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保护自己,一旦着凉感冒就会影响她在台上的发挥。

邢文文说,支撑她的动力是把责任永远排在第一位。这份责任不仅来源于她对自己的要求,还来源于每一位观众、每一位老师给予她的信任,“我不想辜负任何一个人,更不想对不起自己的努力”。

除了责任,有关她学习戏曲的一切都源于热爱。每当谈起戏曲,邢文文总是两眼放光,“京剧博大精深,蕴藏着很多奥妙,在饰演每一个角色时都需要与其碰撞”。她说,时常天马行空地幻想自己与饰演的角色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这样才能将有血有肉的角色在戏台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这个过程要求京剧演员花费一辈子探索。

据中新网 文/金易子 王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