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公益的重庆大男孩荣获“国优”
近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布了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项目奖,河海大学学子谢域海被授予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谢域海是河海大学大禹学院的大四学生,也是重庆人。由于受热爱公益的父亲影响,18岁那年加入应急救援组织。上大学后的每年暑假,他都会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救援协会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谢域海连续两年带队开展水域救援志愿服务,组织成立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应急救援社会实践基地并担任负责人,团队获评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谢域海个人累计开展水域救援志愿服务800余小时,帮助群众万余人、救起落水群众40余人,获得河海大学“海韵风华十杰百佳”优秀学生、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
2023年暑期,他积极投身于“7·28”重庆潼南抗洪救援任务。“7月4日,我们到达重庆,购买装备,7月6日正式在救援协会开展训练。”谢域海告诉记者,7月27日深夜,重庆市突遭暴雨,多地出现洪涝险情。7月28日清晨,应急救援协会接到指令,奔赴洪涝灾区潼南区柏梓镇,为灾区群众运送物资以及转运受困人员。汛情就是命令,由谢域海等9名大学生组成的救援队立刻出发。
“我们兵分三路驾着冲锋舟去救人、送物资。”7月28日,大学生谢域海、秦悦和当地救援队员王青松组成一队,去给敬老院送物资。路途中,冲锋舟被一座小桥挡住,正当他们准备调转方向时,发现一电缆上有3人在呼救。“三个人中有一人落单,先救起落单者后,冲锋舟由于超重遇险。我和王青松立马选择抛弃物资减重,之后我们发现,另外原本在一起的两人中的一人被冲走了,迫不得已只得先救起他,再返回救第三人。”谢域海回忆起当时惊险的一幕显得格外从容,他决定先将两名被救人员安全送往岸上。
接着,谢域海和王青松又驾舟冲进激流深处去救另外一个人。他们顺着水流一直搜寻,最后在一棵大树附近找到他。“想想很后怕,一旦水位继续上涨,或者无人施救,后果可想而知。”最终,他们成功将这名人员救上了岸。在这次救援行动中,谢域海和队友们从洪水中救起3人、成功转移群众210余人、运送物资5船,其先进事迹先后获共青团中央、共青团江苏省委褒奖。
“水能润泽万物,爱能点亮光明,人的价值在于被需要。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呼唤我,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奋勇向前。”谢域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河海大学这所“双一流”百年历史名校的优秀育人理念。
“天下有溺犹己溺,此志毋稍弛”的铮铮誓言,展现了河海青年的家国情怀和重庆男孩的责任担当。
文/本报编辑 陈洁
职高生奋斗11年 逆袭成麻省理工博士
近日,“专科的风还是吹到了麻省理工”的话题登顶微博热搜。有博主晒出一张照片,上面介绍了一位名叫“周信静”的男子的求学路——职高:2009年—2012年,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大专:2012年—2015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本科:2015年—2017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2017年—2020年,浙江大学;博士:2020年至今,麻省理工学院。虽然不足百字,却让人看到其背后励志的故事。网友叹服:“努力真的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回头看,轻舟已成航母。”
周信静是谁?事实上,这不是他第一次引起大众关注。今年秋天,多所院校的开学典礼都以他的逆袭故事激励学子。
根据其母校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提供的资料,周信静是2012届计算机职专班毕业生。大学(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时,通过专升本考试顺利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习,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浙江大学就读研究生。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DPTree的工作在数据库顶级会议VLDB2020上。毕业后,周信静顺利就职于腾讯公司,工作之余,他从未放弃对自己热爱的数据库领域的研究,他参与的工作SpitFire发在SIGMOD2021上(SIGMOD和VLDB是数据库领域顶级的两个会议),2020年底成功申请到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计算机博士(CSPhD),成为数据库领域图灵奖获得者Mike Stonebraker的学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则发文介绍,周信静是目前国内最有名的“求学逆袭王”。他的读书过程堪称励志典范:职高——大专——专升本——考研——读博。2015年,周信静通过专升本来到了杭电。以稳居专业第一的成绩在600多人的计算机学院中脱颖而出,摘得国家奖学金和校一等奖学金的桂冠。随后考上浙江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并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系的博士学位录取通知书。
在朋友的印象中,周信静是一位非常温柔善良的青年,他最大的热爱在数据库与计算机系统上,几乎将全部的时间与精力投注于其中。
在网络上关于周信静的讨论中,有一位认证为“DolphinDB创始人”的用户Davis讲了他对周信静的印象。他说自己不仅是周信静的前老板,还是DolphinDB早期版本开发时的队友、生活中年长十几岁的朋友。
对于周信静现在的成就,Davis“既没有感到诧异,也没有觉得惊叹,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他认为周信静能成为Stonebraker门下的博士学生,是他跟其他人一样努力的结果。他觉得周信静身上有一种可贵的品质,“志存高远”,值得钦佩。“在我司实习时,我被他解决数据库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的系统编程功底所折服,极力地挽留。但信静真诚地婉拒了我,他跟我说还是要去美国念数据库的博士,希望找一个大公司的数据库组先去历练一下,同时用这几年的缓冲发几篇顶级的数据库论文出来,这样有助于申请。”
面对周信静的真诚和执着,Davis只能放弃自己的私念,鼓励他勇往直前。后来周信静去了腾讯,做得风生水起。但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在准备数据库会议论文和博士申请的事情。Davis称,在周信静身上,他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专注和执着,这才是我们普通人或者说一个普通的聪明人值得学习的地方。
据《重庆晨报》
考上北大后 她又去开了航母
12月16日,北京大学公布了“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23”名单,中国语言文学系2018级本科生、曾在辽宁舰上担任操舵手的王心仪成为10名入选者之一。
2018年,王心仪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写下了一篇感动全网的自述文章《感谢贫穷》。后来她又因参军入伍、成为航母操舵手、保研成功而多次受到关注。
2001年7月,王心仪出生在河北省枣强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家中的五口人仅靠着父亲外出打工的微薄收入和两亩土地生活。作为家中的长女,王心仪很早便开始跟着母亲下地干活。
2018年,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正在外地打工的王心仪收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以707分的优异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在《感谢贫穷》里,她曾这样写道:“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乎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我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从那时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
步入大学校园两年后,王心仪作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入伍参军。这个决定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鼓励和支持。
2020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王心仪正式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为了帮助新兵实现由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新兵们通常会经历新兵连和学兵连两个阶段,之后再被分配到具体工作岗位上。王心仪被分配到了北部战区海军。
刚进军营时,由于大家的体能水平参差不齐,在第一次进行三公里跑训练时,王心仪没能跟上大部队。为此,班长特意将她和跑得比较慢的战友安排到队伍中间。后来,王心仪才知道,这样在大家跑得比较累的时候,就会有战友在前面拉一把、后面推一把。
如果说三公里跑让王心仪明白了团结的力量,另一项被她称为“血与泪回忆”的匍匐战术,则回答了“何为坚持”。这是一项匍匐前进的战术训练,是士兵在敌火力威胁较大时靠近遮蔽物的运动方式,分为高姿、低姿、侧姿。在匍匐前进时,士兵们需要全副武装,拿上枪、戴着头盔,然后再贴着地面前进。
王心仪记得,这项训练允许新兵们戴护肘,当战友们都准备好护肘时,却发现如果戴护肘就会影响前进速度。第一次训练,大家就一致决定不戴护肘,但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手肘和膝盖被地面或钢丝网划破。而且每一种训练项目都要集中时间练习,如果练习匍匐战术就要练到合格为止。
这些年轻的战友们基本都是20岁左右的女孩。王心仪说:“那段时间,大家的胳膊和膝盖都已经血肉模糊了,前一天晚上好不容易清理好,想等结痂,但第二天训练后又会被扯开。”
就这样,王心仪在新兵连训练了3个月,又在学兵连度过了5个月的航海操舵集中学习,这才被分配到辽宁舰担任操舵手。
去往辽宁舰前,王心仪激动了好几天。她想象着自己在大海上的“奇幻漂流”,期待着自己在舰艇上的乘风破浪。很快,王心仪就发现实际生活并非想象中的样子。
刚开始,王心仪所做的工作无外乎是为航母打磨、除锈、刷漆等维修保养事项。这与她当初设想的每天出海完全不一样。平凡、琐碎和枯燥,这些看似和航母不相干的词,却成了王心仪初到航母生活的主基调。
不久后,王心仪迎来了航母生活的第一个转折点。在一次与班长的谈心交流中,班长告诉她,新兵要学会理解这一切,因为航母经受着风吹浪打、日晒雨淋,平时如果不把装备检查保养好,这艘舰艇不要说是远海实战,恐怕连发动都很难。即便是入伍10多年的老兵,也在日复一日做着这些看似基础的工作。
正式操舵之前,王心仪心想,辽宁舰这么大,如果能掌握舵轮一定特别酷。后来她才发现,辽宁舰的舵轮和小轿车的方向盘差不多大,王心仪说:“舵轮虽然小,但是它的责任非常重,操舵兵承担的是航行安全和飞行安全双重的责任,因此才需要更多的前期训练和准备,才能真正担负起这个岗位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觉得任务有多难,只要开始去做并坚持下去,肯定有完成的一天。”
从为了改变家庭情况而努力读书,到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从仰望星空的热血理想,到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开拓……两年的军营生活让王心仪在人生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她觉得,部队永远给人一种信念——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不仅是成全“小我”,更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奉献力量。
2022年9月,王心仪退伍返校,重回北大继续学业。在校园里,她没有忘记退伍军人的身份,参加了学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国防知识普及教育,并为校武装部发展建言献策。她说:“既然我当过兵,就应该和其他人在某些时候不一样,有需要我的时候就要站得出来。”
不久前,王心仪又一次作出了新的人生选择——本科毕业后,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读研。在部队时,王心仪就经常参加理论学习和读书会,爱党、爱国、爱军的信仰在军旅的磨砺下更加坚定。在王心仪看来,继续深耕党的建设领域,就像是让军旅生涯有了再延续。未来,她希望能够继续回到部队工作。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