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一份来自山城的珍贵礼物 《什么是重庆》新书发布

日期:12-28  来源:重庆青年报

一份来自山城的珍贵礼物

《什么是重庆》新书发布




什么是重庆?她是山城、火锅、洪崖洞、单轨穿楼、8D魔幻……她也是大足石刻、梁平年画、铜梁龙舞、合川钓鱼城……

什么是重庆?每一个重庆人,以及热爱重庆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12月25日上午,新书《什么是重庆》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发布。

以西南大地的琴弦、三重天地的塑造、千里江山的解锁、立体都市的诞生为脉络,本书从山、水、人、城四大方面,对“什么是重庆”给出了全新的答案。

本书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星球研究所联合策划,星球研究所、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联合出品,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这是一本重新定义山城的家书,一段重庆人心中的回忆,一次对全世界的热情邀请,一份来自山城的珍贵礼物。

作为“这里是中国”IP下“看遍中国”区域地理系列首部作品,《什么是重庆》从重庆的自然地理环境出发,讲述自古以来重庆人在这片土地上的适应、塑造与创造。

通过200余幅视角独特的高水平摄影作品、30多幅科学制图、风格鲜明的简练文字,沉浸式呈现重庆的山、水、人、城。这场视觉的盛宴带来的心灵触动,将令所有牵挂、热爱重庆的人魂萦梦牵,并帮助读者去探索和发现大美重庆背后的丰富内涵。

在《什么是重庆》中,从高耸的城市森林,到深邃的自然静谧,重庆从古老腹地至开放新天地的壮丽变迁画卷正徐徐铺开。

据悉,该书将通过全国新华书店、中国邮政、西西弗书店以及各网络平台发行。

据重庆日报网

 

在Citywalk中对话鲁迅

上海这些学校探索语文学习新方法

当鲁迅的文章不再只是静静地躺在语文书中,而是可以在Citywalk中,引导学生体验一场与鲁迅穿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学习方式也许会让更多学生爱上语文,提升语文素养。近日,来自上海市周浦实验学校、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上海市金山区钱圩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参与了一次特别的人文行走。他们全程主要打卡点为上海景云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鲁迅故居、上海鲁迅纪念馆等景点,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走近鲁迅、走近语文。

据悉,此次人文行走主题学习线路以“凝心铸魂兴文化”为主题,是2023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新增的8条线路之一。学生们在“学一学”“看一看”“听一听”“评一评”沉浸式学习的基础上,加入读、行、研、写、创五个环节,突出“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以游戏积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走进鲁迅的思想世界,进而把握鲁迅的精神实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的能力。

“景云深处是吾家”,虹口区社区学院教师陈颉带领学生从景云里横浜路三十五弄17号——鲁迅在上海的第一处寓所出发,穿梭在上海最有烟火气息和海派风味的石库门。一路听着陈老师讲述关于鲁迅在景云里发生的故事,学生们仿佛置身鲁迅生活的时代,通过亲身体验、参与游戏等多种方式,让行走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印刻在学生脑海中。

从长春路途经四川北路,来到位于山阴路132弄9号鲁迅故居,这里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在这里,学生们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强健体魄,全面成长”的弄堂投壶游戏。只见大家铆足精神,一个个化身为运动健将,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投壶角度,向鲁迅不屈不挠的文人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学习。

“以美育人,向美而行”,在鲁迅公园的游客服务中心,学生们体验了丝网版画艺术的制作过程。在小组成员的齐心协作下,一幅幅印有“申城行走,人文修身”字样的版画艺术作品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来自上海市周浦实验学校的教师陶悦馨看着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也忍不住加入了体验的队伍。讲解老师介绍,鲁迅把现代版画艺术引入中国,成为宣传革命的一大利器。在行走中设计一次版画课堂,旨在引领学生走进版画艺术,感悟美育精神,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这是此次人文行走中的一个亮点。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中学学生高一鸣在参与此次人文行走后,感触很深:“参与一次特别的人文行走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不仅要传承文化,更要有创新精神。”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精神文明办指导,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自己生活的城市,感受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更好地读懂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上海精彩。

据《文汇报》

 

六省市中学生围棋精英赛

在重庆一中举行


12月23日,“2023年六省市中学生围棋精英赛”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开幕,来自上海、广东、浙江、山西、四川、重庆的8所学校共40名中学生棋手现场“博弈”。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棋圣”聂卫平,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重庆市围棋协会会长古力到场观赛。

本次比赛由中国围棋协会主办,采用团体赛分台定人制及团体赛积分编排制,共赛4轮。参赛选手分别来自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广东深圳中学、广东惠州市第一中学、浙江宁波市曙光中学、山西晋城一中、四川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开幕式现场,聂卫平回忆起60多年前自己参加中学生围棋比赛的情景,感叹“学围棋从当年的‘星星之火’,到如今已呈‘燎原之势’。”聂卫平寄语年轻一代佼佼者,努力提高围棋水平,弘扬围棋传统文化和精神,在下围棋中锻造优良的品质。

据悉,在重庆已经有200多所小学把围棋作为必修课,不少中学也办起围棋社团。围棋在青少年群体中影响力越来越大,围棋运动也得到广泛普及和蓬勃开展。今年3月,由重庆市围棋协会主办,同样在重庆一中举办的2023年重庆市青少年围棋锦标赛,参赛学校超过了200所,影响深远。

“我们将不断扩大精英赛的影响力,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中国围棋界的一项品牌赛事。”古力表示。在他看来,围棋的规则简单易懂,但过程却变化无穷,“下围棋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技艺的高低,而是在下棋中的思考,以及从中锻造的智慧和谋略。”

开幕式上,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党委书记唐宏宇引经据典概述围棋发展,讲述围棋玄妙,希望同学们在比赛中切磋棋艺、碰撞思想、提升水平,共同推动围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重庆一中校长毛明山对本次比赛做出详细阐释,并介绍了参赛的六省市八所学校。

据介绍,作为本次赛事的主要承办单位之一,重庆一中有着深厚的围棋文化传统,是“全国围棋特色学校”,开设围棋选修课程,设有围棋教室、围棋社团,聘请“棋圣”聂卫平,世界围棋八冠王、重庆一中95级校友古力担任教练,积极举办校园师生围棋比赛,开展围棋文化交流活动,校园围棋运动氛围浓厚。

唐宏宇表示,“我们将以举办六省市中学生围棋精英赛为契机,开放共享更多围棋教育资源,推动围棋文化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围棋教育,以棋育人、以棋养德、以棋启智,提升围棋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推动围棋的广泛普及和蓬勃开展。”

据人民网

 

副教授“跨栏”进校为何引关注

近日,随着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有关进出北大校门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再度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李植发文章表示,北京大学现在进出校门要刷脸,但是他没有授权学校使用他的人脸识别信息,刷不了脸,进出学校需要门卫查验工作证后放行。因为查验工作证经常需要耗时十几秒,他往往直接跨过闸机栏杆就进去了,门卫大都认识他,一般不会拦截。但最近一天入校时,保安在校园里追了他半天,跑步没追上又骑了自行车来追。最后以李植向保安出示工作证结束。而在出校时,他又被门卫拦住要求刷脸,否则不能出校。

李植的“跨栏”行为当然有不妥之处,不值得提倡,但他也是以这种行为表明一种立场。李植指出的问题,实际上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高校校门对社会公众的开放命题,另一个是高校对内部人员的出入管理。无论是社会人员的“预约”还是内部人员的“刷脸”,都意味着一些高校的校门并没有变得更开放,反而“收紧”了。

笔者在南京生活工作,几年前,经常和球友一起去南京一些知名高校踢球。那些高校的大门是面向所有人敞开的,并无保安询问,更无保安骑车狂追。我还去大学的课堂旁听过,教师并不觉得突兀。很少有人会觉得大学敞开大门有什么不对。

而从李植“闯门”事情中,我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今,对大学校门半掩半合甚至“名开实限”的情况,很多人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在有关大学校门开放与否的争议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反对开放的“声浪”。今年5月,有市民欲进深圳大学遭拒,质问保安“深大是谁的”,不少网友就以“开放会带来不安全”“扰乱课堂秩序”等理由为“拒入”者叫好。此外,也有身为大学生家长的朋友和我言辞激烈地提醒过大学校园开放的“严重后果”。

在相关问题上,最令人担忧的不是大学校门不开放、半开放,而是这种近年来才开始流行的现象,竟然成为一种“存在即合理”,受到很多人的认可。

大学校门开放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这种开放并不等于“不安全”的道理,已经说得太多。在过去技术手段相对欠缺的时代,大学校门的敞开尚不能令治安情形变坏,如今科技如此发达而普及,难道还不足以提供一份安全上的保证吗?

大学为了抵御“社会人”里可能存在的“坏人”,而把所有人都当成检查对象来对待,这种思路和做法,和大学的包容开放精神背道而驰,也部分放弃了其传播常识、共享资源的社会责任。

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是让“跨栏”的老师刷脸、刷卡,不再“跨栏”,也不是让想进大学旁听的孩子、想进大学踢球的人被挡在门外,而是开拓思维,在开放校园和维持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安全间取得平衡,让大学校门恢复开放自如的常态。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