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顶流之路:哈尔滨的启示

日期:01-11  来源:重庆青年报

顶流之路:哈尔滨的启示

《大连晚报·名笔视线》 姜红雨

如果人造月亮哈尔滨人都敢想,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想的?别问我“宠客模式”和“顾客是上帝”有啥不同,我可以宠爱你,你敢宠爱上帝吗?当沧桑霸气的鄂伦春爷爷现身街头,有没有华山论剑的曲子,在你心中循环播放?

短短一周,哈尔滨旅游成了顶流,“3天60亿”霸榜热搜头条。网友惊呼,这泼天的富贵说来就来了,大家一声声“尔滨”叫得不亦乐乎。一个昵称,千金不换。“隔花人远天涯近”“坐来虽近远于天”,说的都是一件事,世界上最遥远的是心和心的距离,而今,游客们把心里最暖的一角留给了这座最冷的城市。

凌晨三点排队买哈尔滨红肠,马迭尔冰棍三天卖掉十万根,这是要疯的节奏啊。这一切竟然始于一场退票危机,谁能想到今天拼命点赞和当初骂骂咧咧的是同一帮人呢?坊间传播这样一件事,一个哈尔滨本地人也排队买冰棍,笑问“打折不”,结果被卖家一顿骂:“打什么折,给你腿打折,本来队就长,你跟凑什么热闹?”

外地人优先级稳居第一,游客真正成了“来宾”。继淄博之后哈尔滨一跃成为顶流,网友总结“上半年有淄有味,下半年滨至如归”。也许哈尔滨的出圈上半年就已注定。央视新闻连线黑龙江省文旅厅厅长何晶,她透露:“我们的成功蓄谋已久,很早大家就把谋划的项目放到网上,就为了拿到评论区那些宝贵的‘吐槽’。”“作秀”和“做事”差着十万八千里,敢放开评论区那一刻,他们就已经赢过了多数城市。人造月亮、摆盘冻梨、街边的暖房,都是网友支招,“换位思考”这么形而上的命题秒速破解。

同为东北人,多少会有些羡慕嫉妒恨吧。证券市场的最新报道说“冰雪旅游掀热潮,也带飞了东北的旅游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是受益者,应该感恩哈尔滨并且拿出诚意来学习。有人说“尔滨喧闹,沈阳洗澡,大连静悄悄”。静悄悄也可以理解为蓄势待发,不必扭捏,我们可以大大方方蹭流量,大大方方听民意、改服务。没服务哪来的人气,没服气哪来的服务。服务是打心眼里的认可,更是改正错误的勇气。批评这东西,你站在它的对立面,表面上是在维护城市的面子,真正伤害的是城市的里子。

当景区的手套5块钱一副,雪地鞋39块钱一双,当“68块钱的锅包肉”饭店被本地人骂到关张,还有什么是不能降下来的?别拿景区价格说事儿,如果不便宜,还没特色,就别指望别人宠你。

一个城市旅游上了大分,一城人的思想境界上了层次。当善举风靡全城、好评风靡全国的时候,谁不觉得美滋滋、乐呵呵?那是人生的正向激励。机场到达区成排的换衣间、景点边的温暖驿站、烟花自由背后的消防保障,地方政府付出了几倍的工作量。如果不走心,工资或许有,流量真没有。流量飘忽游走于各个城市,或许有不确定因素,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旅游服务领域,热脸永远贴不了冷屁股。

再美的景点也替代不了服务,服务不是明信片,是有温度的存在。无论什么时候,人是最美的风景,遇见大连再美,不如遇见你。这个世界上,有时候没道理可讲,但好人好报的基本逻辑不会变,泼天的富贵该给他们,给善良热情正直的人。

 

把防艾主题融进剧本杀

年轻人感知真实世界的方式不断创新

光明论 马青

2023年12月,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后,福建福州某学生团队原创的全国首个“防治艾滋病”剧本杀正式上线,发起并指导这次创作的是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队创作者认为,发生在大学校园的艾滋病现状是不可忽视的,然而在校园里谈论这种疾病有某种禁忌色彩,而剧本杀则能让年轻人代入一名艾滋病患者某一具体时刻的经历和感受。

剧本杀是年轻人喜欢的一种线下体验式游戏,简单说,就是一帮人聚在一起,共读一个剧本,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按照剧本给出的情节与线索演绎故事,推理剧情,寻找真相。把“防艾”主题融进剧本杀,是一个非常有年轻感的创意,是对传统防艾宣传的破圈。

对于青年群体来说,高校教育场景内,某些知识、观念的宣传手段比较单一,触达率或许不低,但是年轻人遇到未必“看见”,未必能够感知并留下印象,更不用说理解内涵。如今,宣传手段的创新尝试,为年轻人提供了沉浸式体验,可以让一些年轻人增强同理心,打破刻板印象,促进观念的改变。例如通过剧本杀的方式宣传防艾,就是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对话平台,让年轻人在游戏中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促进更广泛的社会讨论,对传播预防信息也是事半功倍的。比如这个剧本在最后隐藏了一个任务,“游戏结束时,主持人要能清楚地告诉玩家,离本店最近的艾滋病病毒阻断药取药地点在哪里。”创作剧本对这帮大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无法忘却的经历,创作的过程本身,就像打开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的社会的结界。

什么是真实社会?每个人看到、接触到的社会都是局部的碎片,真实社会是这些碎片的拼图。但网络在拉平了世界的同时,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层层包裹的“信息茧房”。有时,我们沉溺在海量信息中,却忽略了这些信息是通过某种筛选机制才出现在面前,而且会在这种机制下越来越同质化,眼界会变得狭窄、思维会变得固化。很多人会自我辩解:现实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娱乐休闲就是单纯想放松不行吗?于是,那种主打一两分钟一个反转的短视频剧动辄播放量达到上千万上亿,网络小说中的爽文也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大类。这种对荷尔蒙的刺激产生的快感是很快会消散的,但情绪的阈值被不断提升的后果,有可能是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痛苦的麻木。

这帮因喜爱写作而相聚的年轻人创作“防艾”主题的剧本杀,是防艾宣传的破圈,又何尝不是他们自己破茧而出的一次行动,感知真实、参与社会、帮助他人,亦是成就自己。文艺创作并不只是用于造梦的,还要有脚踏实地的厚重、碰触禁忌的勇敢。这次是剧本杀,以后还会有更多优质的作品。

 

扮孙悟空饭来张口 “理想工作”没那么美

中青评论 任冠青

“景区招聘:孙悟空扮演者;工作内容:吃东西;工资待遇:月薪6000元……”近日,一则景区招人扮演孙悟空趴洞里吃东西的招聘信息,引发社会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这个工作好,真的是把吃饭当工作。”“有人投喂,饭来张口,简直是理想工作。”有人打趣会不会“进去孙悟空,出来猪八戒。”也有网友担忧“这么吃不会吃出病了吧。”

据报道,这则招聘信息由河北邯郸的太行五指山风景名胜区发布。该景区负责人表示,游客会给“猴哥”投喂香蕉、零食、泡面、板面、烧鸡、啤酒等食品饮料,要想胜任该岗位,除了趴在洞里吃游客送的食物,还要会模仿孙悟空的动作和讲话方式,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

面对这种新奇的工作方式,人们调侃归调侃,可若真正代入劳动者的视角,就会发现这份差事其实并没有那么“舒服”。接受游客的一两次“投喂”或许是口福,但若人流量上来,你喂一口我喂一瓶,扮演者的负担可想而知。很多时候,为了表演效果,哪怕自己已经吃饱,或是游客递来的食物热量超高、来历不明,往往也要坚持“营业”,硬着头皮吃下去。该景区负责人就表示,现有的两名孙悟空扮演者,从入职至今都胖了十多斤。而且,一次数小时趴着吃东西的别扭姿势其实并不舒适,也不利于消化,长此以往,很可能让扮演者的健康状况“亮红灯”。

景区设置这一岗位,是为了增加互动性,吸引更多客流量。从相关视频中也可以看出,的确有很多游客特别是孩子会热情参与“投喂”。不过从游览效果来说,孩子们往往不明就里,只觉得这样很好玩,该场景容易让人把演员当成可以随意整蛊的对象,对《西游记》相关情节的阐释也较为表面化。

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是:五指山景区想加强特色互动,能否有更加人性化、更注重挖掘原著内涵的方式?其实,在五指山景区的官方网站中,介绍了不少苦禅洞背后的文化内涵,其中指向的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比如,桀骜不驯的孙悟空当年是如何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在苦禅洞中的修禅练功怎样改变了他的心性,五百年来他见证了怎样的人情冷暖、对世事轮回有何感慨,以及这段“不动”经历对其此后保护唐僧一路西天取经起到了怎样的准备作用。

要挖掘景区与《西游记》的紧密联系,仅靠形式上的复现并不是最高明的办法。就此而言,充分发挥“猴哥”员工们的模仿技能,以内心独白、互动讲解等方式展现孙悟空在当时境遇下的心路历程,引导游客特别是未成年群体去理解共情、去辩证思考,或许比让游客给趴在洞里的孙悟空喂食更有价值。对工作人员来说,相比于被动地以不适姿势接受过量“投喂”,这样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内容,也更能体现自我价值。

所以,把扮孙悟空吃东西理解为“饭来张口”的完美工作,恐怕还是过于理想化了。而此事给人带来的更多思考在于:景区如何充分发掘文化内涵,让文旅互动走出简单模仿的单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