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力新赛道 聚力新重庆
1月21日下午,“发力新赛道 聚力新重庆”——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专题记者会在重庆人民大厦召开。市政协经济委主任江涛受大会秘书处委托主持记者会,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和6位市政协委员围绕提升重庆制造业第一核心竞争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积极为加快产业发展献良策。
江涛表明,当前,重庆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聚焦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对全市汽车整车产值增长贡献率超过90%。但面对全球汽车行业迭代更新、快速洗牌的严峻挑战,重庆如何在新赛道上变挡加速、换道超车,领跑全国、辐射全球?一直以来,这都是需要思考和助力的重大任务。
两年前,重庆市政协开展“发力新赛道·同行向未来”智汇经济圈平台首秀活动;一年前,全市“两会”期间,联合提交的首个提案(即“1号提案”,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鸣波现场督办);八个月前,市政协六届常委会开展首次协商,提出的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等19条建议,全部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文件;再到两个月前,组织市政协委员开展年终视察,再次考察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重庆市政协以众多的“首次”,全程关注、全面造势、全力助推,现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市万亿级主导产业。
会上,委员们充分肯定2023年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过去一年,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创新高、开新局,汽车总产量时隔7年重返全国第2名,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超50万辆、增长30%,再创新高。委员们一致表示,只要全市上下坚定不移贯彻市委、市政府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持续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部署,到2027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超200万辆、汽车出口占全国比重达到10%、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通过举办专题记者会,由专业领域委员发专业之声,为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新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增添政协助力,必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共同推动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信心决心。重庆市政协也将再接再厉、持续助力,跟踪关注产业发展,为重塑制造强市辉煌、再造汽车名城荣光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文/本报记者 雷楠
GDP突破3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6.1%
1月19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年重庆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5.79亿元,比上年增长6.1%。
总体来看,去年全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加快回升,多领域积极因素累积增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依然较多,有效需求仍显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仍需提速,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
一、GDP达30145.79亿元
2023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5.79亿元,比上年增长6.1%。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74.68亿元,增长4.6%;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99.14亿元,增长6.5%;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371.97亿元,增长5.9%。
二、农业、畜牧业生产总体稳定
全年全市粮食产量1095.9万吨,比上年增长2.1%。
全年全市生猪出栏1974.9万头;牛出栏62.4万头;羊出栏450.6万只;家禽出栏25018.6万只;禽蛋产量53.1万吨。
三、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较快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
从主要支柱产业看,
材料业增长10.3%;
汽摩产业增长9.9%;
能源、消费品、装备和电子产业分别增长9.7%、6.4%、4.8%和0.8%。
四、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互联网和服务消费行业发展较快
2023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78.78亿元,同比增长9.2%。
2023年1-11月,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6.83亿元,同比增长26.1%。
五、消费市场延续复苏态势,新型消费快速发展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6%。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9万亿元,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79.12亿元,增长13.1%。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28万亿元,增长6.7%;餐饮收入2310.66亿元,增长20.6%。
六、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平稳,新动能投资持续增强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3%。
全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2.7%。
七、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5%。
全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2.2%,购进价格下降3%。
八、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9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7%。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3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
九、常住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稳步提高
去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91.4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8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5.58‰;死亡人口28.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9‰。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2287.4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903.98万人,城镇化率为71.67%。
据《重庆晨报》
携手推进新型工业化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川渝两省市正着力构建具有川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等4个产业合计产值近6万亿元,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正不断提质扩容。
未来,川渝如何携手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合力打造具有川渝特色的世界级现代产业集群?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川渝两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企业,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巩书凯:
夯实工业互联网关键底座
加快川渝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各项关键任务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忽米科技)CEO巩书凯说,忽米科技作为国家级双跨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第一梯队企业,为电子信息企业打造了数字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让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作为中西部首个双跨平台,忽米科技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标识解析体系及标准建设、助推川渝两地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忽米科技打造成都双流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积极举办“忽米工业杯”工业AI创新大赛、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大会(西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为四川省内11个地市28个区县共39家政府单位、近千家企业提供了咨询诊断及数字化转型服务。
“今年初,由忽米科技联合遂宁天寰实业集团建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锂离子电池制造业节点项目,作为四川省唯一一个项目,入选2023年四川省第二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行业节点试点项目入库名单。这是遂宁市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行业节点,同时也是中国西部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锂离子电池制造业节点,将推动川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强链延链补链。”巩书凯说。
工业互联网如何助力川渝现代产业集群构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巩书凯提出了两条建议。
一方面,川渝要加强产教融合,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川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优势和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密集优势,完善工业互联网人才顶层设计,支持工业互联网企业与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共建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或数字化转型实训中心,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专业人才支撑;加大科技政策落实力度,围绕工业互联网、电子信息产业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积极性。
另一方面,深化产业赋能,加深川渝两地工业互联网企业与电子信息园区、龙头企业交流合作。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已步入“深水区”,加快工业互联网为园区、企业深入赋能需要真正下功夫、求突破、见实效。他建议川渝两地相关部门出台更多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组织优秀工业互联网企业与川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开展深入对接、项目交流,并走进园区、走进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问诊,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在电子信息行业的深化应用,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数字化水平。
四川省政协常委、绵阳市政协主席李亚莲:
推动川渝“两业融合”
创造服务型制造新业态
当前,针对川渝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兴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亟需提升等困难和问题,川渝正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链条延伸、技术渗透、业务关联,促进制造业向“制造+服务”全面转型,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
四川省政协常委、绵阳市政协主席李亚莲建议,未来川渝要加强引导,推动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个性化定制等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引导制造业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延伸服务环节,提供系统性、集成性或定制性的解决方案,或聚焦某个领域的增值性服务,开发细分市场应用场景,创造服务型制造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据新重庆-重庆日报
执法人员处理交通安全事故
以细节温暖驾驶员
1月21日,在重庆市渝筑高速公路綦江东服务区发生了一起小型客车撞倒围墙的路产事故,重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一支队一大队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
肇事司机是甘肃人,独自从甘肃出发前往贵阳旅游。对于没有购买商业车险、孤身在外无依无靠的这位外地驾驶员,执法人员耐心解释,并为其简化相关流程。鉴于驾驶员的身心健康状况,执法人员还为其安排就医与回乡后远程事故处理方案,就路产事故后期处理提供了人性化安排。
执法人员表示,执法既要坚持法律底线,也要人性化关怀,要让人民群众在事故处置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