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教育将完成十大主要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今年重庆将如何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据悉,今年全市将完成高校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至2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所等十大主要目标,办好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等三件重点民生实事。
去年,全市中小学党建“五双工程”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刊发推广;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全国重点共同体1个,获批国家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和改革试验区4个;基础教育全年新增学位6.3万个;重庆中医药学院成为直辖后第一所新设置的公办本科院校;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构建“职教出海”重庆新范式。
今年,重庆教育工作将完成十大主要目标。
在基础教育方面,重庆将持续提升服务供给力,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计划、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完成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54%以上、普惠率巩固在90%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5.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巩固在98%以上等目标。
在高等教育方面,重庆将力争市属高校在新一轮“双一流”评选中取得突破,推动理工农医类本科在校生规模占比达55%以上;高校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至2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所;力争新增国家级和教育部科研创新平台1至2个;培育国家级人才50人,引进顶尖人才1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30人、青年博士1000人。
在职业教育方面,持续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实现1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12个行业产教融合体实体化运行,将职业教育专业与支柱产业匹配度提升到88%;力争40所左右中职学校进入国家“双优”,15所左右高职院校进入新一轮国家“双高”。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今年还将办好三件重点民生实事:一是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在满足学前教育普及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二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全市参与教师达20万人以上、学生达300万人以上,对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保持100%覆盖;三是持续在中小学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测评,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据华龙网
让“城市生命”流淌在画笔与时间中
灵动恬静的鸟儿、蜿蜒向上的莲蓬、高楼窗户的倒影,点、线、面的交错构成新的对话,古典与现代相映成趣。在最近于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开幕的“时间之后——万芾艺术展”上,海派花鸟画家万芾带着她的最新作品《城市生命》与代表性作品60余幅集体亮相,成为她40余载艺术创作历程的一次学术梳理。这也是朱屺瞻艺术馆继2019年后,第四次在3月举办女性艺术家系列邀请展,再续女性艺术实践。
本次展览分为三部分,展示了万芾自1979年以来求学时期的习作、临摹、写生创作,到2001年后创作的“城市系列”水墨创作,再到她为文学书籍创作的插图、文创等多种媒介和形式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她的创作流变。
“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唤起大家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在大都市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万芾说,自己在中国美院学习时学的是装潢设计专业,所以在绘画中希望融入新的设计理念,以点、线、面的抽象元素处理画面,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由于小时候长期在农村生活,接触自然非常多,特别喜欢花草鸟兽。进入专业学习后,她专攻花鸟画,自己也养鸟养花,她的画中便常常出现小鸟、花草等元素,丰富画中自然与生命的含义。而在画面背景中,她喜欢融入城市的倒影,通过窗格的表现、灯光的闪烁等,形成波光粼粼、水光潋滟的效果,形成画面的冲击力,也希望由此让观众感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朱屺瞻艺术馆作为公园里的美术馆,与万芾崇尚自然的花鸟画相得益彰。”朱屺瞻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说,万芾的作品以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为线索,在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对于自然的观察、都市生活的感受融合于创作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工笔花鸟画风格,现代而不失传统韵味。面对人们所处的城市环境、审美趣味以及多元的艺术影响,不断顺应现代的社会生活,向着当代审美趣味迁徙。展览期间,还将围绕展览相关议题和作品,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者和策展人举办艺术导览、工作坊和讲座等。
展览将持续至4月21日。
据《文汇报》
刘小燕:用爱与阅读引领孩子成长
小学教师是义务教育的第一棒,肩负着协助儿童从懵懂走向青春的重任。与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相遇,既是学生的幸运,也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幸福。
来自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的刘小燕就是一位资深的一线小学教师。三十余年的工作中,她获得了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市“优秀教师”“百万女职工优秀个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优秀工作者、国培优秀辅导老师等诸多称号,是该县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她热爱教育工作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老师的神圣和崇高品质都已经深深扎根于她的心中。凭着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她始终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中保持着高尚的敬业精神。
刘小燕的教师情结源于她的童年梦想,家庭则是培植她梦想的沃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都是教师,她在校园里出生、长大,朗朗的读书声是她耳边最美的乐章;老一辈们在讲台上挥斥方遒的身影,成了她眼中最美的风景。作为家族的第三代教师,她在榜样的肩上成长,从小便痴迷于阅读。爸爸妈妈为她订阅了《童话故事》和《少年儿童文选》,她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就抱着那些书翻来覆去地读。有时候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地加大音量,根本不懂什么朗读技巧的她,只是单纯地想表达出其中的情感。长大后的她很喜欢儿童文学作家程玮的《孩子、老人和雕塑》,看了之后特别感动,这也是她投身小学教育的源动力之一。
对于小学教育,刘小燕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爱。她说,生命是教育的全部,也是教育的至尊。和孩子们在一起,一个抚摸的动作、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都会融入她的人情和人性,让这份关怀悄然而至。遇到问题呵护孩子、帮助孩子,就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对待孩子就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翼翼。”所以,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情趣就成了她和孩子之间交往的心得。
对待每一个学生,刘小燕都投入了全身心的爱。特别是面对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刘小燕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密切关注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她把这些孩子接到家中,照顾他们的生活,辅导他们的学习,如果太晚了就让丈夫开车送他们回家。她的挎包中始终准备着女孩生理期的用品,办公桌里有换洗衣裤,孩子们都知道她家门的钥匙放在什么地方,孩子有任何需要都能直接去她家里找她。
刘小燕付出的爱也得到了孩子们热烈的反馈。今年暑假,已经毕业19年的依依同学一看到她,马上抱着她激动地哭了。毕业的孩子在超市碰见她,立即张开双臂,跑过来抱着她的胳膊跟初中同学介绍:“这就是我经常对你念叨的我小学那位诗情画意的语文老师。”上了初中的孩子也会跟她抱怨,虽然知道中学教学任务繁重,但在初中的老师身上确实找不到她那样满溢的爱。
在教学实践中,刘小燕作为老师,坚持“上所师,下所效也”。老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所“效”的榜样。所以这些年以来,学生对她的评价都是她最高的追求。她经常把自己的教材摆在讲台上,孩子们下课时就去翻阅她在书上所做的笔记。很多孩子到了高年级就会在其中发现自己需要补习的内容,而低年级学生则会在第一时间感叹老师笔记的工整,从而让他们也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前进。她就用这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
另一方面,刘小燕将阅读作为教育的另一个重心。她认为,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决定了孩子们一生的高度。“怎样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是她在接收每一届一年级学生前的那个假期主要思考的问题。
在对上一届学生的教学中,刘小燕带领孩子们参加了“班班有读”阅读活动,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文化之旅。她带着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一边讲故事一边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编?从给孩子们读故事,慢慢“跑题”成大家一起续编故事。每天晚上,她还会接收孩子们阅读的反馈,从7点一直持续到9—10点,有时激动了还会与家长和孩子单独交流。
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要适应小学学习,压力比较重,孩子们从开始的喜欢慢慢变得嫌麻烦,家长也有不理解。但是,刘小燕随时随地的鼓励、每天晚上的交流让他们能够坚持下去。所以,孩子们哪怕在疫情期间,也没有中止过“班班有读”的阅读学习,他们就在网课间隙聊书中的主人公、聊书中的故事、聊他们自己的故事。他们荣获过“阅读优秀班级”“阅读种子班级”,刘小燕也被评为班班有读“优秀指导教师”“明星教师”。就这样,孩子们坚持了六年,很多孩子毕业的时候都给刘小燕送了他们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
在参加“班班有读”活动之前,刘小燕采用的阅读教育方法就是让孩子们每个人带一本不同的书,利用午休的时间,亲自带着孩子们看书。在一年级的时候,她读书给孩子们听;二年级开始,就是孩子们自己每人带一本书,她陪着孩子们一起读。对于留守儿童,刘小燕会让他们每天回家看书思考,第二天到学校在课间的时候再找他们聊天,让他们谈一谈昨天看过的内容、有什么想法,这样就间接地检查了昨天的阅读。
一学期之后,刘小燕会给不同的孩子分别买一本书来奖励他们。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奖励给他们的就是她自己读的一些文学作品;而对低年级的孩子,就奖励给他们易读的绘本;她把以前给自己儿子订阅的很多书籍杂志也作为奖品发给了孩子们。对孩子们来说,这也是一种提高学习、阅读积极性的激励方式。
著名小学语文教师张学青的《给孩子上文学课》也给了刘小燕很多启发。在接触到这本书之前,她经常思考怎样让孩子们把文章写得更优雅、更美丽、更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而在看到这本书之后,她发现这种情感也是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所以她就慢慢地给孩子们推荐一些偏文学类的书了。她的往届学生都会把自己的课外书带来,放在一个大的书桌上边,也不需要进行专门的登记或者保管,谁都可以自由借阅,看完了就放回去,之后再拿一本。当时,班级的教室从不上锁,这些书从没有丢过一本,更没有被损坏的。
时代在变化,教师也要终身学习,刘小燕就在过去的几年中学会了利用互联网远程授课。但是,在变化的时代中依然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她对教育中爱与阅读的信仰。
文/本报记者 陈洁 实习生 徐昊天
巾帼绽芳华 “建”证“她”力量
3月8日,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轨道交通7号线项目邀请一线女职工开展“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活动。
活动中,公司为坚守奋斗在一线全体女职工送去鲜花和节日的祝福。同时,组织女职工们集中学习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进一步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并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最后,全体女职工们在志愿者手把手带领下,动手DIY手工包。本次活动,为全体女职工营造了和谐欢乐的节日气氛,切实让女职工感受到了组织的关爱与祝福,凝聚了巾帼力量。
文/黄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