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劳动兴趣  注重素质培养

07-18 人民网 阅读:

  在德国柏林“国际绿色周”农业博览会期间,工作人员向老师和孩子们普及农业知识。
  本报记者 李 强摄

  在意大利米兰,线上烹饪课上,一名小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马可・帕萨罗摄(影像中国)

  在法国巴黎的一家手工艺工作坊,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木材切割。
  法国巴黎“美丽木材”工作坊供图

  在韩国首尔江南区的一家稻谷学习场,小学生们参加传统插秧体验活动。
  韩国首尔江南区厅供图(影像中国)

  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也是创造价值和塑造意志品质的途径。一些国家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环节,注重把劳动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社会服务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价值感,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深入人心。

  

  德国

  家政课不仅仅是学习做家务

  本报记者 李 强

  在德国,劳动教育被视为学生步入社会前的重要准备,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各州对课程的具体安排和称呼不一,其中家政课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教学实践。

  与一般的理解不同,德国的家政课程远不止做手工、学烹饪等常规内容,而是涵盖了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例如,古斯塔夫・阿道夫中学是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一所普通综合中学,该校从五年级到十年级(德国小学学制四年,五年级至十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一至高三),一共安排了长达6个学年的家政课程,形成一整套内容丰富、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

  五、六年级低年级阶段的家政课侧重于“衣”和“食”。饮食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厨房知识,学习有关健康饮食、食品安全卫生的课程,并根据食谱进行团队协作烹饪。而“衣”的内涵也很丰富,学生不仅要学习纺织面料的相关知识,还要参与钩针编织、刺绣、缝纫、洗衣护理等手工课程,男女学生都不例外。

  七、八年级的课程则是“食”的进阶版。学生要自己前往超市,不仅亲自挑选食品,更要认真研究商品标签的意义: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可能引发怎样的过敏反应、有哪些添加剂、产地和保存方式是什么……课程中还有特别的研究课题,如“食物从田间到餐盘的路线是什么”“食物上的印章有什么意义”等。此外,课程还致力于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让学生了解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和营养学相关的知识。

  课程还设置了展示环节,让学生们分享研究成果。例如,有机食品与传统食品的差异,“公平贸易”标识背后的意义和对价格的影响,水果、蔬菜运输对价格的影响等,在展示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会对司空见惯的食物产生更加深入的认知,也在互相学习中了解到更多知识。

  高年级的学生距离步入社会生活更近一步,则更关注理财、消费以及“住”的现实需要。课程内容会涉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房子,如何计算房租和额外费用,如何避免陷入债务陷阱等。通过这些实用课程,学生们在走向社会之前,能够理解如何负责任审慎地消费。

  如此详尽的课程安排,目的在于向青少年传授日常生活知识,使他们能够了解和适应需要独自面对的生活,实现自立自强。

  家政课是德国劳动教育的缩影。早在18世纪,德国就出现了劳动教育的实践与理论思考。1964年,德国教育部门正式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学教育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劳动教育已成为综合性的系统学科,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技术、家政、法律、自然科学、日常文化、职业和学业导向等不同领域。精心设计的劳动教育课程,贯穿于基础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获得应对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要求的多方面综合技能。

  正如古斯塔夫・阿道夫中学家政课教学方案所言:“这是一门实用有趣的学科,中学生们必须适应并掌握他们父母迄今为止所做的许多事情,学生们将从中受益。”

 

  以色列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教育

  本报记者 黄培昭

  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学生们紧张地忙碌着:有的用水桶、塑料盆等接了雨水,然后搬到校园靠墙一角,精心储存起来;有的把雨水引入事先挖好的排水沟,用特制的漏斗过滤树叶、泥巴等杂质,经过简单处理的雨水可以被二次利用,如冲刷厕所、浇灌学校的草地和花园等。

  在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的尼奥特・罗恩小学,随着初夏第一场雨的降临,学生们这样开始了一堂“雨水收集”的劳动课。10岁的约娜说:“我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上劳动课。收集雨水不仅有趣,还教会了我们如何节约用水。”

  以色列水资源匮乏,节约用水不仅是基本国策,也是中小学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把节水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节约用水的意义。

  “通过动手劳动,孩子们了解到节水不仅是及时关闭水龙头这种日常习惯,还有收集降水并重复利用这种‘开源’的方式,这让他们激动不已。回家后,他们还会向父母‘传授’这些节水实践。”以色列“绿色地平线”灌溉公司专家阿贝尔说。

  约娜所在的四年级1班,被学校选中负责管理收集雨水的循环系统。同学们认真统计收集到的雨水量和雨水的质量状况,并记录这些雨水被投入再循环使用的情况。距离校园篮球场不远处,曾经裸露着黄土的一片空地上一天天绿了起来,同学们种植的花草正茁壮成长着,这正是他们用雨水浇灌的结晶。

  “雨水收集”活动只是以色列开展和普及劳动教育的一个小案例。长期以来,劳动教育是以色列中小学教育制度的一大特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就会带学生们上手工课,启发、锻炼动手能力。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校不仅开设了常规的各种技术课程和家政课,甚至还有名为“以色列工业和国民经济”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国民经济的主要运行机制等。以色列《国土报》评论道,“青少年是劳动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具有关键意义。”

 

  新加坡

  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意识

  本报记者 刘 慧

  小学生们需要照料花园、维护学校的各种设施;中学生们到公共图书馆或福利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学生们在社区或基层参与服务性工作……在新加坡,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建设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升青少年独立自主的观念及责任意识很有帮助。

  一直以来,新加坡政府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1997年,新加坡政府曾发起“社区服务”计划,将其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近年来,新加坡在“社区服务”计划的基础上推出“德育在于行动”计划,更加强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应用知识技能为社区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在“德育在于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新加坡的各个学校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博文中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合作,让学生们与残疾儿童一起参加烹饪课、开展体育活动等,加强两个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达迈中学组织学生走入社区老年人家中,帮老人做家务并陪老人唱歌、玩游戏、做简单的身体锻炼等。

  融合了劳动教育与品德教育的社区服务活动给学生、家庭以及社区都带来了积极影响。每名学生在中学毕业前,都在“德育在于行动”计划下参与了至少两个项目。很多学生在学校组织的活动结束后仍然坚持做社区志愿者,培养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新加坡学校倡导学生参与校园的清洁行动,如安排学生轮流在课间打扫校园,要求学生饭后清理餐具,以此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良好习惯。采访中,一名40多岁的家长告诉记者,自从学校有规律地推行“每日打扫”活动以来,他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卫生观念和劳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我们在外面用餐,女儿从不会想到要归还托盘,现在反而常常提醒我们。”

  在社会层面,新加坡政府同样重视劳动的价值,让热爱劳动的观念深入人心。例如,在每三个月组织一次的“清洁日”活动中,政府会号召民众参与捡垃圾活动,并在公共场所和组屋区设置“清洁工具箱”,供居民们使用;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成立的邻里之友联系网,鼓励居民成为志愿者,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造福社区……

  博文中学品德与公民教育部门负责人多米尼说,学校注重培养学生们服务社区的观念和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劳动、为什么要帮助他人,以此增强他们的同理心以及服务社会的动力。

 

  法国

  帮助学生发现职业兴趣

  本报记者 刘玲玲

  “今天我们来做洛林蛋挞!”在营养师劳拉周围,十几名6至14岁的孩子正认真聆听这种酥皮糕点的制作方法。混合面粉、水和鸡蛋,搅拌并用手揉制,孩子们跟着做,很快便完成了这项“工程”的第一步:制作面团。

  这是巴黎一家名为“露易丝・罗西耶”的美食与营养协会同当地几所学校共同组织的一个美食工作坊。在一周时间里,营养师将带领孩子们制作几道简单的美食,并提高孩子们对健康饮食的认知。

  “我们希望让孩子们享受动手制作食物的乐趣,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掌握一项生活技能,还能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家协会的创始人兼主任玛格・拉乌尔解释道。

  在法国,类似的工作坊还有很多,涵盖厨艺、园艺、手工等生活劳动的各个方面。工作坊属于法国学校课外活动教育的一部分,主要由学校和各类协会组织。法国教育部门自2013年起每年也会更新高质量课外活动指南,为各地区学校提供指导。

  法国拥有悠久的劳动教育传统,是较早将劳动引入学校课程和教学活动中的国家之一。早在1882年,法国教育部便出台规定,要求将劳动技能课程列入法国公立学校学生的必修课。阿莱特・里夏尔曾于1965年至1980年在法国北部城市里尔的一所公立高中担任劳动技能课老师。他回忆说,学生们最开始学习缝纫、陶艺等实用课程,后来又开始学习刺绣、烹饪、编织等。“当时每星期四学校还会组织烹饪俱乐部活动,我会教他们如何准备一顿完整的晚餐。这些课程不仅教会了学生们实用的生活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学生由此产生了对某一行业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为之后进入手工学徒学校做好了准备。”里夏尔说。

  伴随法国教育体系的改革,1985年法国中小学的劳动技能课转变为更加多样、更具针对性的课程及课外活动。小学生们通过每周的“基础常识课”来学习生活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选择课外工作坊进行实践。

  对于中学生来说,劳动课程偏向于“技术教育”。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既有建筑工具使用、家具的拆卸和安装等实践课程,也有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的专业技术项目,还有信息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分支专业课程,为有志从事技术类工作的学生提供基础入门教学。

  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程启发了学生对于应用技术的兴趣。“法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法国社会对技术、技能以及专业能力的重视,因此对很多家长来说,孩子拥有一技之长比考取大学还要好。”法国中学教师工会成员马克・博尔泽表示,法国中学的劳动技术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以专长和技艺实现自我价值。

  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法国教育部门也在探讨改革教育内容以适应新的需求。“例如在中学的技术课程中,我们会引入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知识。”博尔泽说。法国《巴黎人报》文章指出,无论是小学生参与的常识课程或工作坊,还是中学生学习的技术课程,都在帮助孩子们获得“心灵手巧”的素质,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他们亲近自然和自主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找到“最重要的品味和对工作的热爱”。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8日 17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