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重庆区域“咖啡大师”茉莉:一个爱咖啡的女孩,用热爱浸润身边人

01-07 重庆青年报 阅读:

image.png

走出舒适圈,开启咖啡之旅

2013年,学习酒店管理的茉莉从纽约的大学毕业后很快找到了客房服务的实习工作,但她不安于现状。纽约在东边,热衷于追求新事物的她却对西边充满了好奇。尽管被百般挽留,茉莉还是选择辞去酒店的工作,前往西雅图。

在投递了多份简历之后,茉莉收到了西雅图星巴克的面试邀约,并在当天下午入职成为兼职伙伴。

那时候,在咖啡行业,茉莉还是个彻彻底底的“外行人”。第一次喝咖啡,她学着电视剧里的情景点了一杯拿铁,结果尝不出味道上的差异:“感觉只是牛奶加咖啡,也不甜,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会喜欢。”

而今的茉莉穿着牛仔衬衣,系着黑围裙,热情洋溢地跟顾客介绍:“你品尝的这款咖啡里有来自阿尔萨西亚庄园、苏门答腊和苏拉威西三处产地的咖啡豆,所以品尝起来会伴有柑橘、香料和奶油糖果的风味……”

这样的改变,源于茉莉近8年的努力和对咖啡的热爱。

兼职半年、签证即将到期的茉莉回国前往武汉进行学习后,再一次从星巴克开启了她的咖啡之旅。

image.png

深入学习研究,实现从入门到大师的跳跃

一杯咖啡的诞生不仅仅是将咖啡豆制成饮品,从咖啡的产地、种植、风味、制作到寓意,都需要茉莉记住并传递给顾客。

星巴克内部有严格的咖啡技艺等级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伙伴才能成为“咖啡大师”。

“觉得很困难,特别是面对未接触过的知识。”工作间隙茉莉坚持记录每种咖啡豆从生豆到粉末到冲煮整个过程的不同味道,并且持续更新更准确的表述。但是关于咖啡种植相关的知识仅通过书本了解,没有实践经验,茉莉有时会产生误解偏差。

为了便于记忆,茉莉将知识梳理成卡片,遇到问题就通过查资料或者问询之前的咖啡大师来为自己答疑解惑。

2018年6月,茉莉作为支援开业的伙伴去往普洱门店。近半年里,她与咖啡农艺师交流,学习先进的咖啡种植经验。除此之外,茉莉还去到工作车间,与杯品师沟通学习咖啡豆的采购、加工处理以及样品的测试和品鉴,体验整个制作工艺流程。

不满足于当下的知识积累,茉莉常与当地的咖啡师交流沟通。普洱许多私人咖啡馆的店家听说星巴克在当地开业都会前往打卡,也有咖啡学院的烘焙师带着咖啡豆前往交流经验。

“他们对感官体验以及咖啡的描述都很专业,我会向他们学习怎么表达一款咖啡的风味和感官体验。”茉莉介绍道。

在普洱门店支援期间,茉莉用拍照的方式记录并总结对咖啡种植的感受。回忆起当年对书本上咖啡知识的理解偏差,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使其他伙伴能更具象化地感受咖啡种植知识,不再重走当年自己走过的“弯路”。

“我是个分享型的伙伴,我乐于总结并把我的经验带给更多人,助力他们在咖啡技艺上的成长。”

image.png

分享与传递,茉莉用热爱浸润身边人

门店每周都会开展咖啡分享活动,茉莉会在活动上分享传递自己对咖啡的理解。

对于咖啡小白,茉莉习惯以故事的形式帮助他们了解咖啡。以焦糖玛奇朵为例,焦糖象征着甜蜜,玛奇朵则为把咖啡倒入后,奶泡上面呈现的印记。每一次将浓缩咖啡倒入奶泡时所呈现的印记都不同。因此,焦糖玛奇朵寓意着唯一的甜蜜印记。

面对很懂咖啡的人,茉莉则选择与客人互相交流,“每个人的感官体验不一样,我们喝同一款咖啡,他们可能会喝到更多的风味,而我喝到的就这几种风味。我们之间就是交流。”

茉莉有一个极其痴迷拿铁艺术但性格慢热的徒弟,在内部有着“拿铁艺术教头”的称号。作为师父的茉莉会向他学习拿铁的拉花技巧,拉近与他的距离,带领他融入团队、建立归属感。茉莉常陪他去各地参加比赛,并在赛后帮他回顾复盘,讨论提升的方法。在茉莉的帮助下,他曾在星巴克内部技艺大赛上获得“西区拿铁艺术”第一名的好成绩。

茉莉曾有一个固定的5人徒弟团,现如今只剩下3人一起工作。“他们去做自己的事了,但仍在咖啡行业发展。”茉莉特意强调了这句话。如同问及茉莉8年钻研咖啡是否考虑尝试其他行业之时,她回答,自己有许多爱好,喜欢尝试新事物,但是所有爱好都立足并服务于咖啡行业。

通过走访会展、打卡咖啡馆等方式,茉莉深入重庆的咖啡圈,并在不断精进技艺、丰富咖啡知识的同时将所学带回给伙伴。“不是说非要做多大一件事情,只要在我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热情并能影响到他们,我觉得就可以了。”

随着星巴克15年来在重庆本土的发展融入,一大批像茉莉这样的咖啡师成长起来,他们用热爱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重庆人对咖啡的认知,引领着重庆咖啡行业的发展。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