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重庆青年报原创,转载授权请至后台获取
作者:薙宝 ID:cqyouth
热播剧《小舍得》播出已经过半,自开播以来,这部反映家庭教育的电视剧便频上热搜,引发观众们对于剧情的热烈讨论。
田雨岚性格冲动、急躁,她的自信和快乐都建立在孩子的成绩上。
即使儿子颜子悠是个听话好学的学霸,成绩从未掉出过前三,她也仍旧动不动就因为学习问题对孩子发火。
有网友表示,代入一下颜子悠,如果自己的妈妈是田雨岚,该是多么令人窒息。
故事一开始,便是田雨岚和南俪俩姐妹带着孩子到外公家进行家庭聚会,为了压南俪一头,田雨岚处处都要炫耀儿子。
吃个西瓜,她要问儿子“西瓜英文怎么说”,以显摆子悠的词汇量。
饭桌上,南俪的女儿欢欢给大家演唱了一首歌,田雨岚便让子悠“给外公背个圆周率”,还要特意强调“马上要突破两千大关了”,以此来显示儿子的超强记忆力。
面对她这样的攀比,欢欢的父母互看一眼,面上显露出的“无语”之色,实在耐人寻味。
艺术来源于生活,虽然田雨岚的做法被大多数人诟病,但是现实生活中不乏她这样的“攀比式”家长。
看别人家的孩子,五岁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七岁能解奥数题,十岁能背《庄子》,再看一眼自家小孩,成日里盯着手机和电脑,除了玩游戏,啥也不会。
担心孩子落于人后,被人看不起,所以只能挽起袖子拼命追赶。你学英语,我就学奥数;你弹钢琴,我就拉小提琴;你去名校游学,我就去参加科学夏令营……
有条件要比,没有条件也要比。可是这种攀比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罗洛·梅说:“焦虑是人的存在受到威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而家长们的焦虑,往往源于“我的孩子,一定不能比别人家的差”这一妄念。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这就使得孩子们不得不接受额外的教育,马不停蹄地追赶前面的人,最终加重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他们疲惫不堪。
就像剧中欢欢的爸爸夏君山所言,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演出,突然一个观众站起来,最终导致大家不得不都从坐着看戏,变成站着看了,这不是闲的吗?
田雨岚说过,她的气场和自信都是源于儿子的学习成绩。
所以,她将“拿高分、读名校、让儿子出人头地”奉为圭臬,儿子的成绩就是她的勋章,她甚至在家里用一整面墙存放儿子获得的各种奖项。
为了让颜子悠小升初的时候能够被翰林中学录取,田雨岚一口气给他报了5个奥数班。
这密集的补习班和课程安排,迫使她不得不退掉了儿子心心念念的足球课。
可是,儿子对于她这样的行为并不领情,只是说:“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父母爱孩子,则为之计较深远。期望孩子有所成并没有错,但是一味地为了拼名校加重孩子的负担,往往会适得其反。
其实,就如网友们的戏谑所言:“在学校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去辅导班就能好好学吗?”
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学校安排的学习内容其实已经足够了,上课外辅导班只能作为辅助作用,不可本末倒置。
同样是上辅导班,剧中欢欢的爸爸夏君山的做法就不同。
为了不让欢欢承担过多的学习压力,甚至愿意自己去上补习班,然后再回来辅导她,不仅保证了欢欢的学习,还能让她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这样的做法或许过于理想化,但是相比于田雨岚为了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忽视,夏君山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考虑,确实更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田雨岚的种种令人窒息的做法不是没有原因的。她在婆家被看不起、在娘家直不起腰杆,自尊心脆弱而又敏感。
她希望子悠能够好好学习,凭自己的本事,拼出来的才是自己的。
子悠考完试,她会帮忙分析试卷,子悠的错题集上,写满了她的批注。
为了子悠能够上金牌班,平日里骄傲的田雨岚当众向被自己得罪的钟老师道歉。
“当妈妈的,为了孩子可以吃苦、受累、受委屈……”那一段肺腑之言,无人不为之感动落泪。
她为了儿子,拼死累活。看着她,你的心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揪起来。
只是她看似对孩子的学习早有筹谋,但她的心态却成了孩子成长路上非常沉重的枷锁。
如果她能够舍弃对自我的执念、对虚荣心和欲望的满足,或许子悠就能得到属于他自己的人生选择权,至少能够比现在更快乐一些。
父母害怕孩子以后不成功、走弯路,所以尽可能地为孩子规划好发展中的每一步。只有这样,父母才觉得是给孩子打造了一条未来发展的最佳路径。
凡事都要有个度,特别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懂得放手,尊重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人生。
不盲目攀比,放下“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家的差”的妄念。在提升成绩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关爱孩子的学习生活,而不过多干涉、控制孩子的人生。
愿所有的孩子在不断提升自我的时候,也能拥有一个相对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