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土乡“轮椅”院长:“以残助残”实现“折翼天使”价值

05-16 中国新闻网 阅读:

青海土乡“轮椅”院长:“以残助残”实现“折翼天使”价值

    图为王海卫(左一)查看残疾老人身体。(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西宁5月15日电 题:青海土乡“轮椅”院长:“以残助残”实现“折翼天使”价值

  作者 李隽 巴迎桂

  “这次的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现在都提倡关爱尊重残疾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15日是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在中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下台一村爱巢残疾人托养院院长王海卫坐在轮椅上,与7名工作人员分享着今年助残日国家出台的政策。一旁的残疾人们下象棋、看电视、跳广场舞,处处幸福而安详。

  “说是工作人员,其实他们也是残疾人,肢体残疾的他们生活在托养院里,我们就鼓励他们来照顾智力残疾或是重度残疾的同伴,每个月给他们四五百元的‘鼓励奖’。”王海卫说,托养院就是这样“以残助残”“以残帮残”。

  今年41岁的王海卫是肢体二级残疾。多年来,他克服万难,不仅自己艰苦创业,还想办法带领残疾人“站”起来、富起来。身边的人都称呼他为“轮椅院长”。

  因为残疾,王海卫的童年跟别人不同,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长大成人的王海卫先后学过裁缝、手机维修等技能,立志要干出一份事业,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2010年,在残联、民政等帮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王海卫被录用到互助县威远镇西街残疾人之家做了一名专职委员。虽然每月工资只有1500元,但他十分高兴。

  “这也证明了我是可以自食其力的,是有活着的价值的。”王海卫回忆说,在残疾人之家工作的近3年时间里,因为接触的残疾人比较多,也了解残疾人的需求,他深刻明白扶助残疾人就业是多么重要。

图为王海卫给托养残疾人理发。(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图为王海卫给托养残疾人理发。(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自此王海卫性格也越来越开朗,热情周到的服务为他日后脱贫创业积累了人脉。

  2015年,王海卫在详细了解国家鼓励开办非营利性福利机构的政策后,便向县残联提出了开办残疾人托养院的申请。看到他的转变,残联、民政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这给王海卫增加了不少信心。

  多方筹措了20万元后,王海卫于同年10月在台子乡下台一村创立了爱巢残疾人托养院。1000多平方米的托养院设有阅览室、棋牌室、康复室,洗衣房、餐厅、公共浴室等齐全。从此,附近几个村的残疾人在农忙时有了去处,到现在托养院有40名寄宿制和21名日间照料的残疾人。

  有了相关部门的支持,闲不住的王海卫在2016年组织一批残疾人进行丧葬用品制作加工技艺的培训,并在互助县威远镇开设丧葬用品批发部和由残疾人运营的13个乡镇销售点,带动了一批残疾人就业创收。

  “现在有13个重度残疾人运营着销售点,我们零差价供货,他们自己售卖,一个人一个月能有1000元左右盈利,这就是他们的劳动所得。”王海卫说,这都得益于政策好,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虽然现在他有了一点经济基础,但想想很多残疾人还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他感同身受,就想帮他们一把。

  据介绍,有的丧葬用品销售点的残疾人在王海卫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到开小超市、开快递网点,自己有了信心,家里的条件也越来越好。

  为弥补儿时未能上学的遗憾,王海卫每年都会捐助贫困学生,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具。2017年开始,每年都去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送去必要的生产生活用品。

  “一直以来,我深切感受到各界的关怀,特别是残联等部门的关心,特事特办让我们这样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现在有能力了,就更应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带领鼓励他们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王海卫说。(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