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戒毒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 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行动

12-02 人民网 阅读: 42220

今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近年来,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认真落实部门责任,全面推进戒毒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实现了防治目标。

加强场所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

2019年1月,司法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医疗工作的通知》。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按照上述文件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迎难而上,切实加强戒毒场所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建设。通过招录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戒毒场所医务人员力量;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戒毒场所医疗机构设施,配备更新相应的检测设施、设备和试剂;强化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社会化合作手段,整体提升了戒毒场所艾滋病防治能力。

浙江省戒毒场所建立数字化ICU急救病房,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急危重症救治为切入点,引入智能监测和呼吸机、CT机、移动式和动态心电图机、心肌酶谱分析仪等急救设备,通过智慧病房交互平台将基本信息、检查、诊疗、体检数据无缝结合。

严格落实艾滋病抗体全员检测

各地戒毒场所根据本地戒毒工作实际需要,设置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确证实验室,检测能力不断提高,促进早检测、早发现和早治疗。不仅对所有新收治戒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还对所外就医情形消失收回所内执行的、外出探视回所的戒毒人员重新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保持戒毒人员100%全员检测。

结合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要求,各地戒毒场所将艾滋病戒毒人员作为重点人群,实行丙肝应检尽检策略。截至目前,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建设艾滋病初筛实验室40个,有条件的还建立了确证实验室。

四川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对艾滋病戒毒人员进行诊疗。司法部供图

积极做好免费抗病毒治疗

各地戒毒场所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全面落实“应治尽治”策略,积极向艾滋病戒毒人员宣传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和作用,提升艾滋病戒毒人员自愿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意愿,鼓励他们自愿参加抗病毒治疗。

戒毒场所医疗机构通过严格遵循抗病毒治疗方案、强化质量控制等措施,不断提高抗病毒治疗水平,减轻服药的不适感和副作用,消除治疗过程中的疑虑,进一步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

广西戒毒系统对戒毒人员开展国家“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定期对艾滋病戒毒人员进行随访监测、心理咨询。山东省戒毒系统建立艾滋病戒毒人员抗病毒治疗档案,实行“三个一”标准,最大程度减少药物副作用,艾滋病戒毒人员抗病毒治疗率达99%,治疗有效率达96%。

(责编:梁秋坪、邓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