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巫山对全县农村人口进行了全面筛查,精准识别出120个贫困村,建卡贫困户24620户90642人,其中按贫困原因划分,因病致贫的有6803户23364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5.8%,成为脱贫摘帽的第一大“拦路虎”。
找准穷根后,巫山举全县之力,创新开展健康扶贫工作。首先,全面实施“千名医务人员‘一帮一’救助贫困家庭患者”攻坚行动;其次,对家庭主要劳动力或因生活不能自理直接影响主要劳动力就业的家庭患病成员,按照“集中初筛复查、分批次入院治疗、全程跟踪服务”三个步骤进行诊治,诊治费用则通过医保报销一点、医院减免一点、政府补助一点、患者自付一点“四个一点”的方式予以解决;此外,全力推进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体检筛查、巡回义诊、签约服务、药品发放“五个全覆盖”。
曾经被病痛和贫穷困扰的双龙镇安静村六组的村民刘敬春如今可以在镜头前毫不保留的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那股冲劲,但殊不知,这份向往和冲劲,是眼前这名看似有些腼腆的男子用10年的光阴好不容易换来的。
2010年,刘敬春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原本以为随着孩子的到来,会让这个家庭的生活更加幸福,但却没想到孩子被告知患有先天性唇裂,就在东奔西走为儿子凑齐手术费做完手术的时候,刘敬春本人又患上了腰椎结核,并因治病欠债20余万元,瞬间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3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刘敬春一家通过精准识别,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敬春也成为首批获得大病医保的救助对象。
“在政府的帮助下,治好我的病也不会给家里带来很大的债务压力。”刘敬春在医疗政策的帮扶,逐渐康复出院,现已恢复了劳动能力。
据县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科科长将廷介绍,在巫山县,基本的医疗保障已经落实,并实现了贫困户医疗保险和精准脱贫保全覆盖,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累计实施医疗救助7.7万人次3.3亿元,“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最少只需要自付9.82%。”
慢慢地,孩子大了,日子顺了,刘敬春有了奔头,“总是靠政策扶贫不是个办法,必须要自己想门路”。
2017年3月,听说隔壁白坪村有个葡萄园要转出,刘敬春和妻子动了心。“这个葡萄园离家近,离附近的公路不过2公里,非常方便。而且种植葡萄还能避开当地脆李产业的竞争。”但110亩的土地租金和流转费用可不低,东拼西凑,加上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刘敬春的“紫珍珠”葡萄园正式成立了。
他不甘于贫穷,自力更生创业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2019年,刘敬春还荣获巫山县最美脱贫榜样。如今他的葡萄园在精心管护下,部分葡萄进入丰产,预计可采收2万多斤。按每斤8元计算,今年可以收入16万多元。
刘敬春还通过土地分红、提供工作岗位的方式,带动了15户贫困户,每人一年可以增收7千元左右,“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大家一起致富。”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张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