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个姐妹在一起干活也开心,她们都说没老板就跟着我干!”来自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的 “山嫂”张树学说起九个山嫂合作脱贫的契机时,脸上带着一股豁达劲儿。
8月5日,重庆青年报记者在“你笑起来真好看——决战脱贫攻坚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的云采访中了解到,张树学带领的“山嫂们”如今已经自发成立了重庆市武隆区山嫂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九个山嫂”品牌,培育多种农产品,并准备延长产业链,加工制作农家土货,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
“傻萝卜”点醒“菜司令”
后坪乡是重庆市十八个深度贫困乡之一,曾如被诅咒般一直与“偏远”“贫穷”为伴: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空虚,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都是妇女老人孩子。
而白石村面朝牛鼻子天坑,地势陡峭,少有平地,被戏称为“巴掌田,鸡毛地”,“种的菜收成都不太好,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仅够糊口。”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第一书记杨懿介绍其当地的情况也是连连摇头。
“九个山嫂”之一的“三嫂”张树学一家曾是村里贫困的典型。家里两位老人相继病重需要医治,两个孩子上学需要供养,虽然吃苦耐劳的张树学把农活干得很漂亮,但仅够一家人“糊嘴”,唯一的经济来源就靠丈夫李明江外出打零工。
但如今,张树学不仅撑起了自家的“半边天”,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带领村里的老百姓们一起脱贫致富。
白石村虽然位置偏远,但生态环境好污染小。2018年初,福建蔬菜老板黄建货走进白石村,当即决定在该村大力发展有机无公害蔬菜产业,并承诺包种子、包技术、包回收,当地农户只需要出土地、出劳动力。
张树学感到摆脱贫困的机会来了,踊跃加入发展队伍。自己家的2亩地不够,她还想方设法另租了40亩地,信心百倍地种上苦瓜、丝瓜、黄瓜、香瓜、萝卜、大白菜等多个蔬菜品种。当年夏天,黄老板兑现承诺,回收了一半的苦瓜、丝瓜、黄瓜、香瓜,张树学领到了6000元,但除去成本所剩无几。
2018年冬,白萝卜要上市了,因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萝卜的个头很小,产量也低,但口感佳品质好。张树学还盼着靠萝卜能换点辛苦费,然而,黄老板的身影却未出现在白石村。
杨懿安慰张树学:“别人有‘笨苹果’,你有‘傻萝卜’,放心,一定卖得出去!”杨懿联合村里的扶贫干部,广寻销路,终于帮张树学收回了成本。但这片菜地是否要继续种下去,张树学也打起了退堂鼓。
就在张树学犹豫不决时,一起干活的姐妹给了她一线希望。
“三嫂,你来当带头人,我们跟着你干。”“三嫂,你能干,种地是把好手,我们相信你。”耳边回响着村民的鼓励,这让不服输的张树学如梦初醒:虽然蔬菜老板走了,但种蔬菜的队伍没散,可以和乡亲们一起干呀?在大家的拥护下,张树学当起了“菜司令”,带领8个和她一样的山村妇女一起种菜、卖菜。
一步一步走出去
产业如何发展?队伍如何分配?“菜司令”明确:每个成员都要投入土地和劳动力,土地多少不计算,但每天的劳动按小时计算,15元/小时。蔬菜销售后除去成本再谈分成。
说干就干!张树学带头投入4亩地,贫困户李朝碧投入3亩,贫困户江学书投入5亩,贫困户江学超投入5亩。除贫困户外,非贫困户也跟着张树学干,张跃权、许田素、王淑芳、豆玉淑、肖祥淑分别投入土地2亩、3亩、3亩、2亩、3亩。
4户贫困户,5户非贫困户共投入土地30亩。种菜队伍全是清一色的留守妇女,最大年龄70岁,最小44岁,“九个山嫂”也由此而来。
“九个山嫂”在村里开了个好头,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得知后,纷纷将自家的土地自愿交给“菜司令”免费种菜。截至2019年年底,张树学带领大家共种植了80亩地,收获白萝卜5万多斤、包包菜1000多斤,白菜500斤,还加工制作了苦瓜干、红苕干、鲊海椒、苕粉等农家土货。
为了方便联系,张树学还创建了蔬菜微信群,每天的务工人员、每人的工时都在群里公布,全部公开透明。虽然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蔬菜销售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在帮扶集团的帮助下,销路问题得到解决,大家还主动捐赠4000多元的蔬菜等物资,支援武汉前线抗疫。
年末,每家平均分红达到了15000元,今年3月,在村党支部的积极支持下,张树学带领大家成立了重庆市武隆区山嫂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注册了“九个山嫂”品牌。
张树学说,“分红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认定种菜这条路。”前不久,张树学还自掏腰包2000多元买了烘干机和塑封机,准备进行农产品加工,延长蔬菜产业链。
据悉,目前,“九个山嫂”新鲜蔬菜主要销往附近乡镇的学校政府食堂,武隆城区、涪陵、南川等周边区县。据村里扶贫干部介绍,白石村网络营销平台“百食山鲜”正在调试,预计九月份上线,售卖高山土货红薯粉、渣海椒、洋芋果、干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同时,为香瑶土鸡、山嫂子渣海椒、心田花癞子南瓜等提供营销和物流服务,真正让山货出山。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张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