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深入开展“精准扶贫‘攻坚年、深化年、突破年、决胜年、全胜年’”活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战“贫”和战“疫”取得双胜利、各项考核成绩突出五方面。贵港市已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9.1万人(含2014年、2015年退出户),实现了331个贫困村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级贫困县(桂平市)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6.04%下降到2019年底的0.26%,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贵港市始终坚持尽锐出战,凝聚帮扶强大合力。最大限度地把分散的项目、资金和资源整合起来,把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社会帮扶整合起来,形成“组合拳”,构建立体作战体系。进一步调整优化“54321”干部结对帮扶架构,所有市、县领导带头联系条件最艰苦、基础最薄弱、任务最艰巨的贫困村,把最强最精锐力量派驻攻坚一线。全市共选派2291名驻村工作队员、360名第一书记、3.8万名帮扶干部开展精准帮扶,实现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帮扶全覆盖。在全区率先规范社会帮扶捐助,2017年以来,累计收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共计3600多万元,资助帮扶极度贫困户在校生、因病致贫贫困户743人次,有效解决困难群众急难问题。
贵港市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等 “四跟四走”模式,大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累计投入9.16亿元,实施1167个项目,推动全市所有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其中70个超10万元,带动了6.7万多户贫困户增收;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导、村组设点、就近就业”的思路,在乡镇、村(屯)创建506家就业扶贫车间,认定377家就业扶贫车间,带动1.89万人实现就业,其中3425名贫困人员就近就业增收;积极探索“一十百千万”生猪饲养扶贫模式,以“一”家龙头企业带动“十”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流转“百”亩以上土地、每年出栏“千”头以上肉猪,力争每个贫困户收入年增不少于“万”元。通过这个模式,带动了5589户3.2万贫困人口脱贫;建立一支稳定的扶贫信息员队伍、组建一个数据清洗专业指导组、实行数据“一月一比对”工作制度,形成了“三个一”机制,促进扶贫信息数据质量不断提升。
石步村:“蚕虫”变成了“蚕丝”
桂平市大洋镇石步村以前主要种植玉米、花生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较差。近年引进的蚕丝生产和加工业,使当地60多名村民摇身变成蚕业工人,其中有贫困户27人。
由于时值桑蚕育苗期,该车间里4条自动缫丝生产线仅有2条正在运行。工人们伴随着机器运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该企业是2013年由政府引进的一家集桑苗培育销售、蚕虫培育养殖生产销售、蚕丝生产加工及蚕桑种植、蚕丝生产加工科技培训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石步村第一书记莫邪介绍说,引进企业的初衷是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此带动贫困户通过种植、养殖、务工增收脱贫。
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忙碌。广西新闻网记者 金翔义 摄
贫困户在蚕种培育室工作。广西新闻网记者金翔义 摄
正在车间劳作的贫困户陈竹莲因学致贫,这几年将自家4亩多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桑叶,每亩租金600元,年收入2500多元;自己常年在车间务工,月收入2300元,年收入2.5万元左右。“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天公司包早餐和中餐,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务工强多了。”他说。
引进企业发展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该公司在大洋镇石步村流转土地500亩种植桑叶,带动超过120户农户通过租地增收,其中贫困户42户。2017年,该公司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创建了“扶贫车间”,也因此成了大洋镇扶贫攻坚中的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扶贫车间”,并带动周边5个贫困村成立了“扶贫车间”,为众多农户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罗宜村:“山坑鱼”变成了“锦鲤鱼”
山坑鱼是桂平市垌心乡罗宜村的地方特色产业,依托于罗宜村溪流密布、林木葱郁的环境特征。村民们利用山泉水养殖生态鱼,打造出的山坑鱼生态养殖场,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
近日,记者采访了桂平市垌心乡罗宜村湾水养殖场的负责人黄兴强。“去年鱼塘的产量在2万斤左右,大概有20多万元,刨去成本还赚下10多万元。再加上农闲时干点零工,预计一年到头也有接近30万元的收入了。”日子越发有了盼头,望着水里抢食的鱼苗,黄兴强难掩喜悦。
山坑鱼生态养殖场里的大鱼。桂平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桂平市垌心乡罗宜村脱贫户黄文龙说,我们以前主要的工作是在山上干农活。就是从去年开始,我去医院检查出有高血压病,现在农活也干不了那么多。高难度的农活,比如说上山砍树、砍草等,我很少去了。于是就到我们附近村这里的鱼塘来做工,每天负责砍草、喂鱼,每天的收入有150元左右。现在就比以前好多了,工作也比较轻松,挣钱也比较容易一点了。
目前,罗宜村内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主要有罗宜村种养专业合作社、龙春芬山坑鱼养殖基地、湾水养殖场和文兴种养专业合作社等。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罗宜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4.37%降到1%,于2019年整村脱贫摘帽,村里的山坑鱼特色产业还在持续发展中,是罗宜村脱贫致富的有力助力军。
珍珠村:“井水”变成了“自来水”
“以前没有自来水的时候,我们都是用井水的,去挑水特别麻烦,而且水质还不是很好,水要放很久才能用。现在有了自来水,水质很干净,吃喝都可以用,比较放心安全一些”桂平市寻旺乡珍珠村梁梦萍说道。
桂平市寻旺乡珍珠村一共1339户5048人,七个屯,20个村民小组。以前全村人畜用水都是靠打井汲取表层地下水使用,水质不保证,水量不稳定,枯水期很多水井水位下降,无法正常使用,只能多户共用一个深水井,尤其是族岭屯的村民的用水是靠山塘蓄水再经过简单过滤再使用,有异味,煮菜煮茶只能用摩托车驮运的矿泉水,不然难以下咽。
珍珠村接上自来水了,村民笑开颜。桂平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为解决用自来水的问题,桂平寻旺乡珍珠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到工程选址前前后后耗时六个月,2019年8月31日工程施工到今年元旦第一户村民用上自来水又用了4个月。珍珠村的人饮工程共无偿使用村民0.5亩左右(只是水房、加压站等设施用地不包括管线占地),482棵各种果树和林木。2020年1月输水管线都接到各个村民小组或主要路口,截至4月30日所有农户都能接上自来水,从而解决了珍珠村建国70年以来未通自来水的历史难题。
记者了解到,贵港市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90%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创业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获得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四大战役”各项政策100%落实到位,有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实现3164户1.38万人“挪穷窝”“置新业”;推动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300元,超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每人每年4000元的脱贫线,全市兜底保障对象均实现“应保尽保”。
对于剩余1.26万贫困人口和29个贫困村的脱贫摘帽,下一步,贵港市将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发挥挂牌作战作用,以精准精细的工作筑牢脱贫攻坚普查基础;以开展争当脱贫攻坚“明白人”活动为契机,继续开展常态化督导,逐村逐户、逐条逐项查缺补漏,把“3+1”保障基础打得更牢固;科学编制“十四五”扶贫规划,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和有机结合,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贵港应有的贡献!